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1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617篇
化学   1092篇
晶体学   88篇
力学   156篇
综合类   84篇
数学   343篇
物理学   335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132.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全息的非对称多台阶衍射光学元件印模制备方法,研究了相位型计算全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光学系统和衍射光波模型,设计了求取相位型印模微结构的算法流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叠心图案为例,利用MATLAB分别仿真了2台阶、4台阶、8台阶、16台阶衍射光学元件的相位信息以及表面微结构形貌,并对比了其再现图像的质量,发现台阶数越多,再现图像的质量越好。获得印模空间高度数据以及表面结构分布后,利用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采用快刀加工方式,分别加工了元件尺寸为6 mm×6 mm,最小特征尺寸为30 um的2台阶和4台阶印模,并获得了实际加工的台阶轮廓曲线以及表面结构轮廓。最后采用紫外固化纳米压印技术实现了4台阶印模的复制过程,并对复制样品进行了图像再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用于非对称低台阶数衍射光学元件印模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3.
<正>1引言虞福春(1914—2003),福建省福州人。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国际核磁共振应用开拓者,核磁共振谱学奠基人之一。他又是中国核教育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辛勤努力,从不懈怠地耕耘物理学六十余载,没有多少荣誉,没有多少桂冠,在大学里淡泊地度过了一生。他自己总是以穷小子出身,做好一个"教书匠"而感到满足。多少年来,我们大家都尊称他"虞先生",十分感念他。值此纪念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重温先生的人生之路和他质朴纯真的物理人生,我们又一次被感动、震撼:惊叹先  相似文献   
134.
Integrated optical pulse shaper opens up possibilities for realizing the ultra high-speed and ultra wide-band linear signal processing with compact size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We propose a silicon monolithic integrated optical pulse shaper using optical gradient force, which is based on the eight-path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A cantilever structure is fabricated in one arm of the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MZI) to act as an amplitude modulator. The phase shift feature of waveguide is analyzed with the optical pump power, and five typical waveforms are demonstrated with the manipulation of optical force. Unlike other pulse shaper schemes based on thermo–optic effect or electro–optic effect, our scheme is based on a new degree of freedom manipulation, i.e., optical force, so no microelectrodes are required on the silicon chip,which can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fabrication. Besides, the chip structure is suitable for commercial silicon on an insulator(SOI) wafer, which has a top silicon layer of about 220 nm in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35.
本文用解析理论研究电子波导管/量子点系统中Fano共振透射问题.在第一能量窗口中考虑高激发态影响,发现共振透射率和峰位基本保持不变,但是远离共振区的透射率明显低于只考虑第一激发态的情况.在第二能量窗口中,入射波有两个本征模,两个入射模产生的Fano共振基本在同一个位置.每一个入射本征模都可激发起两个传播模,其中的Fano共振是由与入射模波矢一致的传播模产生的.外电势会以线性关系影响共振峰位.  相似文献   
136.
<正>《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中国感光学会联合主办.读者对象是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的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本刊为双月刊,邮发代号2-383,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现已被国外,如《Chemical Abstracts》(CA,核心期刊)、《剑桥科学文  相似文献   
137.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0,28(4):316-317
第31届国际影像科学大会(ICIS2010:The 31^st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ing Science),于2010年5月12—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数字时代的影像科学技术”(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gy in the Digital Era).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分析并寻找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可能的代谢标记物。方法 选取30例初诊、或有糖尿病史经药物治疗控制不理想且无并发症的T2DM 患者,另选取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为正常对照。收集清晨空腹中段尿,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尿液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研究尿液内源性化合物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T2DM 组和正常对照组尿液代谢谱明显分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 组尿液2,3,4- 三羟基丁酸、肌醇、D- 葡萄糖、D- 葡萄糖酸及尿素含量升高(P<0.05 或0.01),马尿酸含量减少(P<0.01)。结论 代谢组学检查提示T2DM 患者尿液中代谢标志物为2,3,4- 三羟基丁酸、肌醇、马尿酸、D-葡萄糖、D- 葡萄糖酸及尿素,观察这些标志物含量的变化有助于T2DM 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9.
运用UPLC-MS联用技术对空白对照组、柴胡总皂苷(SS)组大鼠在给药后第3天和第5天的尿液样本进行分析检测,获得了以质荷比和保留时间为变量的矩阵数据。据此建立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轮廓图,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建立了SS的代谢组学毒性模型。结合肝组织病理,探讨了柴胡总皂苷的急性肝毒性。对于SS组与正常组,大鼠尿液代谢轮廓图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在代谢组学毒性模型中,给药第3天和第5天的PCA分类均偏离正常组,而第5天的偏离程度强于第3天。同时,在第5天的肝组织病理切片中发现了组织病变。由此表明,给药组大鼠的代谢组偏离了正常组,这种偏离正是肝急性毒性的表现,且给药到第5天的肝毒性强于第3天,表明肝毒性与给药累积剂量呈正相关,表现出了明显的急性和累积肝毒性。  相似文献   
140.
<正>本刊主要刊登影像科学和光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刊登有关信息科学及信息材料,包括信息储存和记录、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及信息显示材料等;光/电化学及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转换及储存材料、电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材料、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以及化学和物理发光等领域;光生物,光医学及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中的有关问题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