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308篇
综合类   19篇
物理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302.
对莪术的3种基源生药进行显微及理化鉴定,建立1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作为不同基源莪术的鉴定依据。通过显微成像系统观察莪术切片和粉末的显微特征,绘制墨线图;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的挥发油,进行薄层色谱分离。3种基源莪术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药材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303.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来自于四川、广东和广西的68个姜黄样品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对姜黄样品中的部分姜黄素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进行了鉴定。进而对所采集到的姜黄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姜黄样品按产地被很好的分成了三类,其所含化合物的含量与产地有关。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反传人工神经网络(BP-ANN)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这三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产地预报,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BP-ANN和LS-SVM的预报结果优于线性模型PLS-DA的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姜黄或其他一些中药或食品的质量控制,且一般不需要对它们的组分做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04.
张煌  林於  刘新  霍梦逸  吴建军 《光谱实验室》2013,30(4):1913-1921
探究鹅不食草挥发油(VOCM)中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VOCM;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VOCM;以大鼠足趾肿胀程度和小鼠耳肿胀程度为指标观察VOCM及其分离组分的抗炎作用;用热板试验评价VOCM及其分离组分的镇痛作用;用GC-MS分析VOCM及其各分离组分的化学组成。共分离VOCM得到4个组分分别记为VOCM1、VOCM2、VOCM3和VOCM4;VOCM、VOCM2和VOCM3对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热板致小鼠疼痛有显著抑制作用;用GC-MS分别从VOCM和VOCM1-VOCM4中鉴定出42、18、11、6和9种化学成分。VOCM2和VOCM3的化学成分为VOCM的抗炎镇痛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05.
采用超临界CO2法萃取同一产地不同商品等级羌活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和须根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21.8%、21,2%、19.4%、17.3%、20.8%,分别鉴定出61、65、60、60、55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37种,且均以4-甲氧基-6-(2-丙烯基)-胡椒环、β-蒎烯、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α-蒎烯、乙酸龙脑酯、萜烯等为主要成分.不同商品等级羌活挥发油在得率、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一致.除须根外,蚕羌、竹节羌、大头羌和条羌中挥发油含量依次降低,与传统等级划分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06.
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GC-QTOF MS)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独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样品经水蒸气蒸馏提取后,直接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谱库匹配、保留指数及精确质量数进行定性确认.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了独活挥发油中207种化学成分,其中正向、反向匹配因子大于800的化合物占...  相似文献   
307.
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进行了研究,共确认了其中20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4.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桧萜(Sabinene),百里醌(Thymoquinone),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3-cyclohexn-1-ol,4-methly-1-(1-methylethyl)-)等。  相似文献   
30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桂郁金中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检测,同时用熵最小算法对其中的共流物色谱峰进行解析,并通过质谱库检索和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相结合的方式对解析得到的各纯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将桂郁金挥发油各组分的质谱数据直接与美国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数据库进行比对,鉴定出38个化合物;在挥发油的色谱图中,存在一些因分离不完全而导致的共流物色谱峰,以保留时间为1 106.52~1 108.38 s及1 184 s的色谱峰为例,经熵最小算法解析,共发现5个纯组分。采用熵最小算法可以清楚地对共流物色谱峰进行解析并得到所包含的各个纯组分,该法可提高复杂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0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从根中鉴定了31个成分,从叶中鉴定了22个成分。其中有16个共有成分。三叉耳蕨根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六醛(11.24%)、正十六酸(9.07%)、十六烷(6.31%)和2,6,10,14-四甲基-十五烷(6.05%)。叶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85%)、(E)-4-(2,6,6-三甲基-2-环己-1-烯基)-3-丁烯-2-酮(9.32%)、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8.25%)和(E)-4-(2,6,6-三甲基-1-环己-1-烯基)-3-丁烯-2-酮(8.05%)。  相似文献   
310.
薤白挥发油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两种方法提取薤白中的挥发油,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并利用GC-MS对它们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的主要提取物均为含硫化合物,但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含硫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都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提取物。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8 h得到的萃取率为1.72%。通过设计的超临界CO2萃取的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25 MPa,温度40℃,CO2流量为25L/h。最佳萃取时间为120 min,萃取率为4.41%,是水蒸气蒸馏法萃取率的2.8倍。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简单易行,可以较快速、有效地提取薤白中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