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5篇
  免费   665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化学   469篇
晶体学   74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49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18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近红外线列探测器传递函数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中华  方家熊 《光学学报》2012,32(12):1204001
器件的调制传递函数(MTF)表征了光电成像器件对空间频率的对比度传递特性,可以全面地评价其成像性能。随着器件的发展,用MTF来评价器件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近红外InGaAs焦平面器件MTF的测试需求,搭建了一套用狭缝法测试该波段线列器件MTF的系统。系统采用全反射式Offner光学结构将狭缝高质量地成像在待测器件上。成像光学结构由两块共轴的球面反射镜构成,11成像,F数为4;在芯片工作波长为1.7 μm时,在高达8 mm×30 mm的宽视场内,20 lp/mm(对应尺寸25 μm×25 μm的芯片特征频率)处的实测MTF高于0.8,接近衍射极限。利用该系统对8元InGaAs线列探测器进行MTF测试(标称光敏元尺寸为100 μm×100 μm),6次重复测试得到的MTF数据的标准偏差与均值之比,在截止频率10 lp/mm内小于2%,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4.7%。  相似文献   
952.
对GaN基蓝光功率型LED在老化前和老化期间施加反向人体模式静电放电(ESD),并对静电打击前后及老化前后的LED光学电学参数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ESD使LED芯片有源层及限制层中产生缺陷,最终导致电学特性及光学特性的变化。ESD给LED带来的损伤可在老化前期过程中被局部恢复,但随着老化时间推移,电参数漂移程度及光衰幅度不断增大,而老化过程中LED对ESD的敏感度增加,使LED抗ESD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53.
科学级光学CCD暗电流及机械快门时间响应特性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暗电流在科学级电荷耦合器件(CCD)长时间曝光测试实验中是主要的噪声之一。实验测试了暗电流信号平均计数随曝光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经过计算得出-10℃和-20℃下暗电流分别为2.43ADU/(s.pixel)和0.4854ADU/(s.pixel),同时测试了暗电流随CCD制冷温度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暗电流随温度类似指数函数形式变化。由于CCD机械快门的时间响应特性对科学级光学CCD的短时曝光计数的影响比较大,实验测试了CCD平均计数和曝光时间的关系,得出实验所用的TEK 512pixel×512pixel DB CCD的机械快门在18ms时能够完全打开。  相似文献   
954.
赵磊  巩岩 《光学学报》2012,32(9):922001-229
光刻投影物镜中透镜的面形精度是影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实现透镜面形精度均方根(RMS)值优于2nm的高精度指标,提出一种轴向多点挠性支撑、径向三点可调式定位的光学透镜支撑结构。基于自重变形对支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深入分析在此支撑结构下自重和热载荷对透镜面形影响。结果表明,重力引起的透镜上表面面形RMS值为0.186nm,下表面面形RMS值为0.15nm。热载荷引起的上表面面形RMS值为0.55nm,下表面面形RMS值为0.54nm。采用这种透镜的支撑结构,能够满足光刻投影物镜中透镜的高精度面形要求。  相似文献   
955.
《物理》2012,41(5)
概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开放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二十多年来,实验室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目前实验室有四个研究组构成,实验室的运作特色是加强各研究组之间的交叉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相似文献   
956.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型水凝胶(PEGDA)为基底,制备了长程有序的表面褶皱图形,研究了其形成机理以及调控方法。通过调控光交联加工参数,聚合物凝胶表面出现大面积的周期图形阵列,该阵列尺寸可以在101~103μm之间调控,整体图形面积可达mm至cm级。分析表明,褶皱图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汽蒸发过程中PEGDA水凝胶膜表面弯曲与体积压缩之间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通过在模板存在下固化交联的聚合物制备的.在固化过程中,聚合物和模板间形成非共价键.这些非共价结合位点被"冻结"在交联的聚合物中,即使移去模板后也依然维持他们的形状.余下的空穴与模板的尺寸和形状一致,并且可以选择性地从流过的混合物中俘获模板物质.在近几十年中,分子印迹的领域由选择性俘获小分子扩展到处理各种类型的样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被用于分析种类繁多的样品,比如金属离子、药物分子、环境污染物、蛋白、病毒以至整个细胞.本文中我们综述相对较新的领域——表面印迹,这是一种可以用来生成相对较大的生物相关模板的印迹方法.传统的整体印迹法是直接在固化前将模板加入预聚体中,因而不适用于那些大到无法从固化后的聚合物中扩散出来的物质.要仅在表面上生成结合位点,必须要使用特别的方法,由此产生的表面印迹技术解决了分离科学以及化学和生物化学监测的重要问题.将印迹聚合物植入微流控芯片,大大扩展了微流体技术的适用性.本文叙述表面印迹最新的进展以及不同的实施手段,以及它们在微流控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8.
设计中心波长为520nm,改变有机层厚度,即空穴传输层NPB和发光层Alq3的厚度,分别由10nm逐渐增加至100nm,器件的总体厚度也随着改变,分别计算模拟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和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OLED)的电致发光谱(EL),并对光谱的积分强度、峰值强度、半峰全宽、峰值位置的三维分布图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考虑光谱的峰值位置(中心波长)、最大的峰值强度和积分强度(与亮度、效率相关)、最小半峰全宽(色纯度高)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找到最佳厚度。发现:NPB和Alq3的厚度分别为70和62nm时,器件性能最佳,并且微腔器件的结果尤为明显。结果表明,通过模拟计算,可以深入探索MOLED和OLED发光特性,设计出合理的器件结构。  相似文献   
959.
近年来在哈达玛变换成像光谱仪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革新在于数字微镜器件在这种光谱仪中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应的技术问题需要克服。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了由于数字微镜器件在哈达玛变换光谱仪中的应用导致的编码图像上的部分像素点出现的一种交错编码现象;这种特殊的像素点,编码过程不符合哈达玛变换,在光谱复原过程中需要特殊处理。针对这种交错编码像素点,提出了一种标识方法和解码方法。实验中,向光谱仪中导入一束激光并充满整个视场,在编码的激光图像中确定交错编码像素点的位置。然后变换编码模板上哈达玛编码码道的空间位置,采集两组针对目标的编码图像,通过观察编码图像上一个像素点的灰度值组成的列向量中非零常量与零元素的个数,可以分辨它是否是一个交错编码像素点。其中一组编码图像上交错编码像素点光谱曲线可以通过对另一组编码图像上相应位置的像素点进行哈达玛反变换得到。实线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0.
解晓东  郝玉英  章日光  王宝俊 《物理学报》2012,61(12):127201-1272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Li原子掺杂8-羟基喹啉铝(Alq3)分子的几何构型、 前线分子轨道及电子转移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Li原子掺杂Alq3后, Li原子与Alq3的O, N原子键合, 形成电子转移复合物. Li原子将部分电子转移到Alq3的吡啶环上, 在Alq3的带隙内形成施主能级, 这种n型掺杂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电子的传输效率; 但过多的Li原子的掺杂会使Alq3分解, 从而减弱其电子传输能力. 为使Alq3的电子传输能力达到最高, Li原子的掺杂应保持在2:1左右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