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9篇
  免费   1155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化学   2384篇
晶体学   248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90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CaBPO5:RE(RE=Eu,Tb)的水热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CaBPO5:RE(RE=Eu,Tb)荧光体并测试了其结构和光谱,讨论了其发光性质,并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产物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电子转移。Eu^3 ,Tb^3 和Eu^2 共存于同一体系中,而且Eu^2 的发射位置从402nm移至428nm,在双掺杂体系中引入Ce^3 .Eu^3 ,Tb^3 和Eu^2 的发光强度均有所增强,这可能是Ce^3 与Eu^3 之间的电子转移及各种稀土离子之间能量传递相互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2.
合成了3个新型开链冠醚Schiff碱-稀土离子三元配合物RE(H2L)(Mq)(NO3)3,其中RE=Nd3 ,Er3 ,Yb3 ,配体H2L=N,N-双(邻羟苯亚甲基)-3,6-二氧杂-1,8-二氨基辛烷,Mq为8-羟基喹哪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新型结构稀土三元配合物在不同温度(77 K和300 K)时的近红外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123.
李彬  白玉白 《应用化学》1994,11(1):67-71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首次合成0.701molMgO-0.175molCaO-1.25molSiO2:0.06molEu^3+,0.002mol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光  相似文献   
124.
由4',5'-二碘苯并15冠5,4',5'-二溴苯并15冠5,4'-溴-5'-硝基苯并15冠5,四溴二苯并18冠6与过渡全属Mn(Ⅱ)、Co(Ⅱ)、Cu(Ⅱ)、Zn(Ⅱ)、Ag(Ⅱ)、Cd(Ⅱ)的硝酸盐、高氯酸盐、气化物合成了19个未见报道的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等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5.
水热合成稀土氟化物材料YLiF4∶Yb,Tm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掺杂Tm3 和Yb3 的YLiF4材料, 并研究了Tm3 和Yb3 在材料中的光吸收, 以及980 nm红外光激发下不同Tm3 浓度掺杂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 实验发现, 在980 nm激光激发下, 材料可发出可见光. 上转换发光光谱中包括蓝光和红光. 与蓝光相比, 红光强度要弱1~2个数量级. 上转换发光强度和浓度关系研究显示, 当Tm3 浓度为0.3% (摩尔分数)时上转换发光达到最强, 大于0.3% (摩尔分数)后发光开始减弱. 通过分析输出光强与泵浦功率的双对数曲线, 发现Tm3 的蓝光发射和红光发射均属于双光子过程.  相似文献   
126.
Ca2-xSrxZn4Ti15O36∶Pr red long decay phosphor was synthesized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state reaction.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y and crystalline and unit cell parameters of the orthorhombic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 an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respectively. The emission intensity at 618 nm changes sharp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r2+ (x) is less than 0.1 and the emission intensity reaches the maximum when x is equal to 0.007. There is an obviously broad excitation band at 270 nm when x is equal to 0.003 and it disappears gradually when x is over 0.01. The unit cell a parameter of Ca2-xSrxZn4Ti15O36∶Pr decreases while c paramet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oped Sr2+. When x is over 0.1 the value of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a and c become stable. TL peaks of Ca2Zn4Ti15O36∶Pr, Ca1.993Sr0.007Zn4Ti15O36∶0.002Pr3+, 0.002Na+, are located at 62 ℃, 88 ℃,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deeper traps in Ca1.993Sr0.007Zn4Ti15O36∶0.002Pr3+, 0.002Na+.  相似文献   
127.
聚苯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苯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特性研究李建科阳明书漆宗能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聚对苯,共轭聚合物,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光共轭聚合物在非线性光学、光电化学池、二次电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  相似文献   
128.
本文研究了经水溶液离子交换掺杂EU~(3+)的NaY,NaX和NaA沸石的光谱特性。讨论了焙烧脱水过程中Eu~(3+)在沸石笼结构中的定位对其光谱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同一焙烧温度下,Eu~(3+)在NaY、NaX和NaA三种基质中的电偶极跃迁和磁偶极跃迁的发射强度比值依次增大。通过激发光谱和光电子能谱考察了Eu~(3+)在沸石体系中与骨架氧的键合作用。Eu~(3+)掺杂浓度在0.95~10.5%范围内仍未观察到浓度浓灭现象。  相似文献   
12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稀土复合钒锗酸盐R3GeVO9(R =Y ,La)体系 ,并以此为基质研究了Eu3+和Dy3+在其中的发光性质 ,以Eu3+为结构探针探讨了Eu3+在R3GeVO9(R =Y ,La)中的格位情况。同时 ,还研究了被取代离子R3+的Z/r对Eu3+的红橙比和Dy3+的黄蓝比的影响以及浓度、温度和Bi3+对它们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A simple and facile method was reported to synthesize lead oxide nanorods. Nanorods of lead oxide wer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grinding solid metal salt and sodium hydroxide in agate mortar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 suitable nonionic surfactant in only one step,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 of hydroxide in solution. The product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and SEM.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od-like morphology is discussed and the surfactant plays an important soft-template role in modifying the interface of solid-state reaction and according process of rod-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