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9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低A声级贯流风机叶片周向角不等距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轮产生离散噪声的原因是叶片间周向夹角均匀布置,因此降低叶轮离散噪声的有效手段就是破坏叶片周向夹角的均匀布置,通过合理布置各叶片夹角降低叶轮离散噪声。本文提出了采用叶片周向角不等距布置降低叶轮总离散噪声A声级的一种优化设计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A计权函数与波动力对脉动流场响应参数Sc乘积有关的综合衰减曲线的高低频段衰减较大的特性和人可听域频率范围在20-2000Hz之间的特点,通过算例验证采用该模型可以降低总离散噪声A声级。  相似文献   
102.
离心泵叶轮中固液两相紊流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离心泵叶轮中固液两相紊流计算戴江,吴玉林,孙自祥,梅祖彦(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关键词固液两相流,紊流数值模拟,离心叶轮1引言离心泵在固体物料的输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oco和Weinhart利用无粘性流动的混合液模型计算了离心泵...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将文[1,16]所提出的各类杂交气动命题统一的变域变分原理推广到全三元亚跨声速流动,并顾及了叶面及内外壁上的抽(喷)气分布,应用变域变分工具成功地处理了全部未知边界与间断面(例如激波、自由尾涡面),将几乎全部界面条件都转化成自然条件。本文理论为叶片的气动设计与改型提供了一系列新途径,为有限元法及其它变分直接解法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叶片最优设计理论[6]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了用于叶轮机械内部流动测量的PSP技术校准系统的组成及校准实验结果。通过对所采集实验图像数据的计算处理,得到了校准特性曲线,与文献的结论基本吻合.同时还对特性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给出了一由半开式离心叶轮和叶片扩压器组成的模型级的设计及其三维粘性流场分析。设计采用S_1/S_2流面迭代的准三维方法,数值分析采用对N-S时均方程求解的Euranus程序,计算中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和Baldwin-Lomax代数紊流模型。文中对从喘振点到堵塞点的八个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流场的变化规律,为模型级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了基于多目标寻优的叶轮机械叶栅多学科设计优化算法,方法包括:采用并行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作为优化求解器来搜寻叶栅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的Paxeto解集,采用非均匀B样条方法对叶片型面进行参数化处理,通过求解Reynolds-Avergaed Navier-Stokes方程评估叶片的气动性能,耦合气动计算得到的叶片表面压力,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预测叶片的强度性能.为证明本文方法的实用性,选择叶片的等熵效率和叶片应力为目标函数,完成了NASA Rotor 37转子叶栅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算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提供了一个径、混流式前向三元叶轮成型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逆命题).着重讨论了前向三元叶轮成型设计与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包括前向叶轮的加载特点、流线导数和曲率及子午弧长的计算、流线插值、初场的给定、松驰因子的选取及子午流道形状的数值设计.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本文方法和程序设计出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8.
109.
叶轮机械内的分离旋涡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粘性流体流动的基本涡量方程入手,对产生于旋转叶轮机械内的各类旋涡流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描述了水洞模拟中典型叶片通道流场的各种分离旋涡流态,并对比了不同处理方法下这些旋涡流态的变化。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以及结合实验研究工作中的结论,提出了减小旋转叶轮机械内分离旋涡流动的五点方法和结论,这些方法和结论对航空发动机和民用叶轮机械均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动特性,开展了以空气和水为实验介质,含气率为10%~90%,气相折算速度为0.01~3.4m/s,液相折算速度为0.05~2.7m/s的气液两相螺旋流实验.利用高速摄影机记录并参考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和划分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型;给出了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型图;研究了不同流速、不同起旋参数对流动特性(压降、流型衰减、螺距、螺旋直径以及流型转换边界等)的影响.实验结论如下:将水平管内气液两相螺旋流的流型划分为螺旋波状分层流、螺旋泡状流、螺旋团状流、螺旋线状流、螺旋轴状流、螺旋弥散流6种;将绘制的流型图与经典Mandhane流型图进行对比,出现了线状流、弥散流和轴状流3种新的流型;泡状流的分布基本不变,层状流的分布发生变化,当气相流速在2m/s以内时是线状流和轴状流,而不是层状流;随着液相流速的提高,管内两相流动的损失逐渐变大,流型的衰减程度变弱,螺旋扭矩逐渐变大,螺旋直径逐渐变小.另外,随着叶轮角度的增大或者随着叶片面积的减小,流型转换边界均向进气量增大的方向推移.而当进气量一定时,随着叶轮角度的增大或者随着叶片面积的减小,同样流型转换边界趋于进水量增大的方向.最后,随着起旋角度的增大或者随着叶片面积的减小,压降均有逐渐变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