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3篇
  免费   2255篇
  国内免费   4140篇
化学   6092篇
晶体学   313篇
力学   768篇
综合类   175篇
数学   189篇
物理学   530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537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524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91.
蔗糖酯分子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为蔗糖和硬酯酸,在pH>10的NH_3·N_2O-(NH_3)_3C_6H_5O_7体系中,于示波极谱仪上,峰电位─0.91V处出现一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极谱图,其浓度从0.02~0.28mg/mL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0.004m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3%。  相似文献   
192.
现场表面拉曼光谱研究Fe-Mo合金诱导共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表面拉曼光谱结果显示,在0.2mol·L-1Na2MoO4,pH=4.0的溶液中,电位正于0.5V(vsSCE)时只观察到多钼酸盐的拉曼峰(940、880和450cm-1).负于-0.5V时,出现中心位于730cm-1的宽峰.同时电极表面有蓝色膜生成.表明混合氧化态(MO(Ⅳ),MO(Ⅴ))氧化膜的形成.730cm-1的峰在-1.9V时仍然存在,说明氧化膜没有被进一步还原.在钼酸钠溶液中同时含有0.1mol·L-1FeSO4和0.2mol·L-1柠檬酸时,中间态氧化膜的拉曼峰的中心移到740cm-1.且峰强度随着电位从-1.3V负移到-1.9V而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电极表面沉积层呈银白色,说明由于Fe2 的存在,钼的中间态氧化膜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能够被进一步还原形成Fe-Mo合金,表现出诱导共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3.
H2SO4处理的Nb2O5/γ -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与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ammett指示剂法、红外光谱(IR)、示差扫描量热-热重法(DSC-TG)和微型催化反应装置等研究了H2SO4处理的负载型Nb2O5/γ-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和催化异丁烯(IB)与异丁醛(IBA)反应生成2,5-二甲基-2,4-己二烯(DMHD)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所用H2SO4浓度增加,Nb2O5/γ-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增强,B酸量增加,L酸量先增加后下降。经H2SO4处理的Nb2O5/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增加,但当H2SO4浓度超过0.05 mol·L-1时催化活性又急剧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在H2SO4处理的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强酸中心上,产物分子进一步转化为积炭且封闭催化剂活性表面,导致催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钛含量的复合氧化物TiO2/SiO2.用BET、XRD、FT-IR和正胺吸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对TiO2/SiO2表面酸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SiO2表面羟基密度、比表面积逐渐减少,TiO2晶粒尺寸变大,造成TiO2/SiO2表面酸量降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到800℃之间,表面酸量基本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195.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 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通过比较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 探索了胶束催化的作用机理,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增溶聚苯乙烯的四氯化碳溶液, 随着四氯化碳在胶束中的增溶, 聚苯乙烯可转移至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 胶束催化是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的有效途经, 仅用3.35 g/L的十六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于65 ℃, 5 h内即可使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中的苯环氯甲基化程度达到37%; 聚苯乙烯与甲醛、 氯化氢的反应过程由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串联而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作用更加有效, 说明亲核取代是慢步骤;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越长, 对聚苯乙烯的增溶效果越好, 催化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96.
在室温下,于pH 2.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偶氮胂-DBS的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14 nm波长处,但显色复合物与试剂空白吸光度之差在370 nm处最大,选择在370 nm处测定,反应迅速完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可提高反应灵敏度及复合物稳定性。乙醇可提高体系灵敏度。BSA的质量范围在0~60.0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表观摩尔吸光率3ε70 nm=8.58×105L.mol-1.cm-1。方法用于测定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总量,5次测定值的RSD为0.60%,回收率为98.0%。  相似文献   
197.
金属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描述其导带电子在电磁场作用下集体振荡的一个物理概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表现出独特的光学应用。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具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的不同形貌及多种复合结构的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8.
对以正十六烷、油酸钾、正己醇和水所组成的微乳液进行研究,对其流变性和机理作了探讨.微乳液粘度和水油比变化的关系可用相转化来说明.层形结构区显示出有高粘度特征,并具有明显的负触变性现象.对此进行了讨论,并研究了pH值和盐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测定了CAB-O-SIL在290.7K和304.2K时自水和1mol/LNaCl溶液中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NaCl的存在也使吸附量增加,运用生成表面胶团的吸附理论处理了实验结果,求得了表面胶团化的平衡常数,表面胶团的平均聚集数,临界表面胶团浓度和表面胶团化的标准热力学函数,实验表明,随TX100浓度的增大,CAB-  相似文献   
200.
刘天晴  郭荣 《中国化学》2007,25(4):490-497
The influences of Triton X-100 on hemoglobin (Hb) behaviors were studied by the methods of UV-Vis spectrum, fluorescence spectrum, HPLC, conductivity, zeta potential and negative-stai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in Hb/acyclovir/Triton X-100/H2O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Triton X-100 concentration in the system, the percentage of the free acyclovir increased from 58%--63% to 90%--94%. The static quenching constant and the association number of acyclovir to Hb decreased.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conductivity, zeta potential,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nd negative-staining morphology of Hb tended to recover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state of Hb in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Hb.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iton X-100 and Hb is stronger than that between acyclovir and Hb. Most Triton-X-100 was associated with Hb at low Triton X-100 concentration. But the interaction of Triton X-100 with Hb was apparently dominant in high Triton X-100 concentration. The Hb structure was unfolded and finally denatu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