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54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6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处理过程中互花米草湿地的净化效果和沉积物古菌群落的组成与分布,基于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从沉积物环境因子、古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环境因子与古菌群落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人工湿地深层沉积物的古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表层和根际沉积物;门水平上,互花米草人工湿地优势古菌为泉古菌门、广古菌门和奇古菌门;纲水平上,优势古菌为深古菌纲、甲烷微菌纲和热源体纲;目水平上,互花米草人工湿地中含3种氨氧化古菌和7种产甲烷古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互花米草根际沉积物与深层沉积物古菌群落差异显著(P<0.05),与表层更为相似.冗余分析(RDA)及Mantel检验表明,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p H、铵氮(NH4+-N)、总有机碳(TOC)和总磷(TP).相关性热图表明奇古菌门和其中的亚硝基菌纲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强.氨氧化古菌群落与pH、NH4+-N、总氮(TN)和TP呈显著相关(P<0.01),产甲烷古菌与环境因子则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杭州老虎洞窑古陶瓷成分的化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支持向量机算法研究了与杭州老虎洞古陶瓷有关的两个断源、断代问题。作为化学计量学的~种新型分类算法,支持向量机在小样本问题上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与特征选择方法结合,可以有效处理样本少,特征多的问题。本研究综合利用支持向量机、特征选择算法和其它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了杭州凤凰山麓万松岭附近的古窑遗址和“传世哥窑”的断源、断代问题,证明老虎洞窑与郊坛下窑产品截然不同,万松岭附近地面收集瓷片样本是老虎洞窑宋代地层的瓷片滑落所致,而“传世哥窑”样品可能是老虎洞窑元代时的产品。实验表明:支持向量机算法与化学分析相结合可以成为研究古陶瓷断源和断代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内的重要油气聚集区,其成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对古隆起中东部地区中奥陶统马五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编制出了马五段各层段的厚度等值线图,圈出了各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发现在马五8~马五5时期,沉降中心基本以向南迁移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向西迁移;在马五43到马五41时期,沉降中心以向西的迁移为主,伴随微弱的向南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支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奥陶纪时发育双前陆盆地,“L”型中央古隆起是在早-中奥陶世时受该双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相互叠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矿物颜料是古代壁画显色的物质基础,其可见光谱反映自身物质和物理属性。不同颜料对可见光吸收特性的差异导致光谱曲线形状不同,同一种颜料因粒径等级差异引起光谱曲线幅值的规律性变化。依据矿物颜料上述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谱的古代壁画颜料无损鉴别方法,通过光谱归一化方法实现不同粒径等级的同一颜料光谱曲线叠合,去除颜料粒径等级对光谱曲线幅值变化的影响,然后提取表征光谱曲线在各波段增减性和凹凸性的一阶与二阶导数特征,与光谱曲线组合得到颜料物质属性鉴别的光谱组合特征空间,以光谱角和欧式距离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计算待鉴别颜料与数据库参考样本在光谱特征空间中的匹配误差(ME),实现颜料物质属性的鉴别。通过构建矿物颜料平均粒径大小和光谱反射率均值之间关系函数,实现颜料平均粒径大小的鉴别。基于构建的古代壁画常用颜料光谱数据库,以莫高窟壁画为对象,通过非接触式原位无损测量方法测量获得壁画颜料的可见光谱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以石绿和青金石颜料的鉴别结果为例,对古代壁画颜料使用技法、不同朝代颜料使用的差异性及原因进行了探讨。该方法将为更加全面深入研究和保护古代壁画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5.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SEM-ED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收集自克孜尔石窟第69窟的14个壁画颜料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蓝色颜料为青金石;绿色颜料主要为氯铜矿,在表面泛黄的绿色样品中检出了藤黄;红色颜料为赤铁矿;在白色颜料样品中检出了磷氯铅矿-砷铅矿和石膏;在灰色颜料样品中检出了石膏与炭黑。表明初唐时期藤黄已被用作绘画颜料;在矿物颜料上罩染有机染料,体现了古人对矿物颜料和有机染料的高超使用技巧。研究有助于了解壁画的用材、绘制方式等信息,为壁画的研究、保护和修复提供参照和依据,同时也佐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相似文献   
36.
邯郸市鸡泽县考古工地发掘出土了三座宋金墓葬,墓葬内壁绘制有壁画,壁画表面覆盖大面积黑色物质,利用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红外特征峰位3382 cm^(-1)、1756 cm^(-1)、1633 cm^(-1)、1393 cm^(-1)、1000 cm^(-1)、869 cm^(-1)和腐殖酸的特征吸收峰接近,综合两种光谱分析结果,判断该物质为腐殖酸。腐殖酸的产生需要潮湿、缺氧、酸性条件,其与鸡泽县的地理位置、墓室的密闭性和酸性微环境等、古代丧葬习俗等因素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37.
矴步头谢氏民居始建于晚清咸丰年间,它的整体风貌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厢房外壁上的四幅壁画最有特色,但在漫长的环境风化中,壁画本体出现了严重的病害问题,需要有效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了解谢氏民居壁画所使用的颜料,该项研究通过剖面观察、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等方法对微量的壁画样品进行了分析,证明其绘画时主要使用了羟氯铜矿、铅丹、朱砂、赭石、群青。该项研究为了解壁画的原始画面,及开展后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高能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古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地质标准样品制作工作曲线,用粉末压片法制样,高能偏振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古陶瓷中包括15种稀土元素在内的56种元素,通过对6个陶瓷胎标准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钪、钒、锰、铬、锌、镓、锗、铷、锶、钇、锆、铌、镉、锡、铯、钡、镧、铈、镨、钕、钆、钬、铒、铥、镱、镥、钍、铀等28种痕量元素测定值均在参考值的不确定度3~4倍范围,其他痕量元素如镍、铜、钼、锑、钐、铕、铽、铪、铅、铋等10种元素合格率为50%~83%。钠、镁、钾、钙、铁的氧化物和钛等6个项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氯、硫、磷的合格率均为66.6%。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测定值和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熔融法测定结果相比,绝对误差分别在0.95%~4.46%和0.60%~1.66%之间。  相似文献   
39.
新石器时期石斧拉曼光谱原位无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对云南省永仁县菜园子两件新石器时期古石斧的表面和截面进行测试分析 ,结合矿物拉曼谱 ,初步确定了其成分。分析表明 ,拉曼谱还给出了石斧埋葬的年代和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 ,其具体细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从2004年9月份起,山东、广东、宁夏、海南四省(区)开始进行高中课标新课程实验.在新课程中,算法作为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成为高中数学必修课的内容,是数学3的一个主要部分.新增算法内容,既反映时代的要求,也反映我国古代数学重视计算的优良传统.算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构造性数学,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提供支持.那么高中学生对算法的情感态度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