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3篇
  免费   805篇
  国内免费   472篇
化学   433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481篇
综合类   66篇
数学   1118篇
物理学   232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本工作对两种具不同取代基的硫代基甲酸-S- 苯酯在苯溶液和硅胶薄层色谱板上的光解进行了研究,发现硫代基甲酸-S-苯酯在苯溶液中的光解产物有苯甲醛(3).苯硫酚(4).二苯基硫醚(8).二苯基二硫醚(5).联苯(9)以及邻巯基苯甲酰基苯(7)两个Fries光重排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光解产物的分布受环境和介质的强烈影响,讨论了笼效应和外加磁场效应造硫代基甲酸-S-苯酯光解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确定此类化合物的光解反应是通过其三重态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92.
普通球粒陨石的冲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级轻气炮动高压装置上用电探针技术测量了吉林球粒陨石(H5)的冲击压缩线,并在12.4,27.3,39.0,53.0,77.5,82.8和92.6 GPa冲压下,对7个吉林球粒陨石样品进行了人工冲击回收实验,对冲击回收样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冲击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冲击事件不仅改变了普通球粒陨石原始组分的岩石学特征,而且影响其热释光和稀有气体等物理与化学特性。根据已知冲压下普通球粒陨石的冲击特征,对其各冲击变质强度的压标作了重新刻度。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道新推导出的两个计算三角形剖分数(T)的公式:T=L~2/l~2和T=1.45(r~2/l~2),这里L是两个五邻体壳粒间的距离,l为任意两相邻壳粒间的距离,r是病毒核壳体的半径。对公式进行了验证和应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式:=0.83,它把三角形剖分数(T)、病毒体积以及壳粒间的距离(l)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所有正二十面体病毒衣壳参数统一于一个常数——0.83。  相似文献   
94.
用三原子模型的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Cl与C2H6(v=0,j)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反应产物HCl的角度分布基本上为各向同性,其振动分布处于基态,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对反应轨线的研究表明,该反应为一直接反应,而且反应碰撞在低及高的碰撞参数下的机理不一样,在低碰撞参数下反应碰撞是直接完成的,产物HCl以向后散射为主,转动基本上是冷的,但比高碰撞参数下的热。在高的碰撞参数下则生成短寿命的碰撞复合物,产物  相似文献   
95.
96.
随着油田深部调剖应用的不断推广,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适用于深部调剖调驱体系的低污染有机锆交联剂逐渐受到关注。以ZrOCl2·8H2O、乳酸、乙二胺、硫脲为原料,制备了有机锆交联剂和HPAM-锆交联凝胶,其结构和性能经SEM和岩心驱替装置表征。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制备有机锆交联剂的最佳条件为:氧氯化锆、乳酸、乙二胺及硫脲的质量比为7.8/1/6.7/5,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3 h。交联温度为60 ℃,HPAM浓度为2 g·L-1、聚锆比为30/1时,聚合物凝胶成胶强度达到24968 mPa·s,成胶时间约8 h,凝胶体系可维持90 d不破胶。在级差为3.9的双管驱替岩心实验中,两管的岩心分流率均接近50%,剖面改善率达到66.77%。  相似文献   
97.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aking the "preparation of n-bromobutane" as an example, a new "online-offline and virtual-actual combin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encent Meeting, MLabs, laboratory and WeChat group" is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mode of teachi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class online guiding by teacher, student preview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students and teacher discussion and operation in laboratory, and post-class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Q&A",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have been received. It is significant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reform and also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tstanding course" of organic chemistry.  相似文献   
98.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C17H16N4O3S2, Mr = 388.46)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13.688(2), b = 16.704(3), c = 8.3308(12) , β = 99.474(6)o, V = 1878.8(5) 3, Mr = 388.46, Z = 4, Dc = 1.373 g/cm3, μ = 0.308 mm–1, F(000) = 808, R = 0.0389 and wR = 0.0917. 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involves intermolecular N–H…O and N–H…N hydrogen bonds, which link the molecules into a layer parallel to the ac plane.  相似文献   
99.
高能闪光照相中影响光程确定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闪光照相基本原理和成像原理,在直接记录法和转换屏记录法的情况下,研究了闪光照相中影响X射线在材料中光程确定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光程确定的几个因素是:散射效应、光源角分布效应、立体角效应和能谱效应。对于高能闪光照相,散射效应是影响光程确定的最主要因素,散射的存在使光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降低20%~40%。因此必须在做CT之前,对散射的影响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00.
结合三线摆实验的基本过程,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利用投影法来测量圆盘的转角大小,借助于matlab的cftool工具箱,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对测出来的二组数据拟合,得到转角与百分差曲线图。通过误差的大小比较,得出圆盘转动惯量测量值与理论值的百分差随转角变化最接近于三次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