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3篇
  免费   1020篇
  国内免费   1157篇
化学   1943篇
晶体学   134篇
力学   671篇
综合类   205篇
数学   1720篇
物理学   269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曹阳  赵波  左涛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7):594-597
计算了一系列肉桂酸(苯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系统地研究了取代基的电子性质和取代位置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并且探讨了该类化合物的饱和取代效应.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2.
曹阳  邱国芳  王友良 《化学学报》1992,50(8):783-787
本文采用引入外场微扰的CNDO/S-CI方法, 计算了一系列取代共轭多烯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vec, 探讨了 取代基及共轭链长与分子微观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关系和规律。结构表明: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的引入, 有利于增强分子的微观非线性光学效应, 但该效应随取代基数目增多有减缓的趋势, "饱和"取代时由于"饱和效应"而使β~vec值降低; 取代基间的距离增大, 分子的β~vec值提高, 端基代时β~vec值最大; 取代共轭多烯的lnβ~vec与分子中所含双键数n之间具有线性关系。本文还对上述结论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43.
用二氧化硅 (SiO2 )存在下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 (PSt)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研究了苯乙烯(St)乳液聚合过程中团聚纳米SiO2 的解离与再分散过程及分散的机理 .发现商品纳米SiO2 粒子以团聚体形式存在 ,团聚体大小远超出纳米级范围 .随聚合时间的延长 ,St的转化率逐渐增加 ,而PSt SiO2 复合微胶囊的粒径逐渐减小 ,反应 12 0min后 ,转化率和复合微胶囊粒子的粒径趋于稳定 .透射电镜 (TEM)也显示PSt SiO2 复合微胶囊粒子具有海岛结构 ,而SiO2 粒子的粒径在纳米范围内 ,表明在乳液聚合过程中SiO2 团聚体被逐渐解离 ,并重新分散到纳米尺度 .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 ,除生成PSt均聚物外 ,还在纳米SiO2 表面生成了PSt接枝共聚物 ,改善了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容性 .聚合过程中的反应热和剪切搅拌是团聚体被解离和重新分散的主要原因 ,而生成的聚合物起到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144.
朱珍 《高分子学报》1995,(3):284-290
利用等温和非等温方法详细研究了芳香族聚酯──热致型聚合物对,对’-联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结晶相和液晶相形成机理,并计算了相变过程中的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介晶相开始的结晶过程是二维异相成核、三维线性增长的,而从各向同性液相开始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则是二维异相成核二维线性增长的.对两个晶化过程的表面自由能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液晶相形成过程的相转变表面自由能比结晶过程小得多,预示了它将具有更大的晶化速率.研究还发现,该聚合物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具有比结晶过程大得多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5.
酰胺是肽的基本结构单元, 而且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与酰胺联系的氢键对蛋白质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蛋白质模型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研究的一部分, 报道了甲酰胺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稀释焓.   相似文献   
146.
应用等温流动微量热法测定298.15 K时甲酰胺与肌醇分子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焓变及其稀释焓, 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各级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xy, hxxyhxyy). 结果表明, 甲酰胺与肌醇分子在氯化钠水溶液中的异系焓对相互作用系数hxy均为负值, 并且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 hxy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7.
黄超群  陈钦可  陈丽  王云宇  马喆  沈咪  黄佳波 《色谱》2019,37(10):1048-1052
建立了酱油中1,3-二氯-2-丙醇、2,3-二氯-1-丙醇、3-氯-1,2-丙二醇和2-氯-1,3-丙二醇的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经N-丙基乙二胺净化,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酱油中4种氯丙醇的定量限为0.5~10 μg/kg。在3个浓度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8%~103%;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8.8%。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作为酱油中4种氯丙醇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8.
破碎-絮凝法分离细长碳纳米管与碳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垚  吴珺  魏飞  金涌 《物理化学学报》2003,19(4):376-379
根据碳纤维与细长碳纳米管耐磨性能与絮凝沉降性能的差异,提出了一种有效分离细长碳纳米管与碳纤维的物理方法——破碎-絮凝法.该方法包括研磨破碎、液相分散、絮凝沉降、过滤分离等步骤,可高效去除混杂于细长碳纳米管样品中的碳纤维,同时还可去除螺旋状碳纤维及细小碳颗粒等易悬浮杂质.纯化过程对细长碳纳米管无损伤.用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表征了纯化效果,并初步分析了纯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9.
为了研究形态(特别是分散状态)对聚合物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建立了准网络形态模型,定义了分散相分布系数(ξ,0<ξ1),并给出其物理意义,推导了基体层厚度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形态参数的变化对基体层厚度的影响.对于常见的无规形态,ξ≈1.对于准网络形态,ξ<1,并且不是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减小ξ和分散相粒径及其分布、增大其体积分数有利于减小基体层厚度.从理论上证明了准网络形态比无规形态更有利于减小基体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0.
In this review, our recent work in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PIE) for polymer (especially epoxy resin) waterborne dispersions is summarized.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PIE process, the physical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can guide the synthesis of the waterborne dispersions such as polymer/nanoparticle composite dispers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latent curing catalyst, PIE can give a crosslinkable epoxy resin waterborne dispersion. The dispersions can form cured transparent coatings with some unique properties such as UV shielding. They are promising in functional coatings, waterborne resin matrices for composites, and sizing for high performance fib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