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2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针对普通住宅房间设计了一台新型平板式热管换热器,该换热器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为研究该换热器的使用条件,本文开展了不同工质(R113、R141b以及这两种工质的混合物)对该热管换热器换热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整个实验在夏季工况下进行,热管真空度为1×10~(-3)Pa,充液量(灌入热管换热器内的工质体积与热管换热器体积之比)为1/3。实验结果表明:该热管换热器热回收效率较高。在整个风量范围内,R141b作为工质的热管换热器换热效果最好,最高效率达到了58.2%。  相似文献   
22.
在许多物质或能量传递交换的过程中都有效率的概念,如热功转换过程、流动过程、输电过程等,但是在传热过程中却没有.基于效率可以讨论传热过程的性能,并可作为传热过程优化的目标.本文基于新的物理量=定义传热过程的效率,讨论影响传热过程效率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把"不可逆"因素与"不可用"因素分开.不可逆因素来自于某种能量形式的耗散...  相似文献   
2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40°螺旋角时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双螺旋和中间搭接两种折流板布置形式对壳程性能与螺旋流动的影响,并与30°和40°螺旋角时单螺旋连续搭接结构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0°螺旋角时双螺旋和中间搭接结构会强化壳程流体的螺旋流动,使同流量下壳程换热系数与压降增加,但同压降下的换热系数显著下降且均低于30°螺...  相似文献   
24.
1引言制冷设备中换热器是重要的部件,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或对实际系统中换热性能进行计算时,采用的翅片效率的准确与否将会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工作状况。对于换热器表面处于干或湿工况时,文献中的翅片效率公式形式较统一,但对结霜情况下的研究相对没有一致的结论[1]。Sanders[1]、Barrow[2]和Kondepudi[3]都曾提及霜工况下换热器翅片效率公式,此外还有包含析湿系数的翅片效率形式。由于所采用的结霜翅片效率表达式不同,最终得到的翅片效率及翅片温度分布也难免存在差别。因而,从众多公式中选择相对准…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利用熵产生数方法研究了气体和液体传热介质的顺流、逆流换热器的热力学完善性,结果表明,如给定冷、热流体的入口温度,在综合考虑传热、流动阻力和污垢的情况下,可用优化方法确定其它参数。  相似文献   
26.
针对圆柱形管道外部的流体与颗粒介质运动问题,提出了结合圆柱周围声辐射力和声流Stokes力的研究方法。从柱体外部声流方程出发,得到影响涡流结构的无量纲参数Rem≥325.27时,外涡最大流速大于内涡最大流速。在此基础上,采用Nyborg的边界滑移速度理论,获得管道外部声流的极限滑移速度,推导得出圆柱附近的声辐射力公式。基于此公式,在理论上推导出颗粒速度为0、声辐射力和声流Stokes力平衡时,颗粒临界直径的表达式。通过对圆柱位于不同位置时,圆柱外部的颗粒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与理论公式相一致的结论:颗粒的临界直径的大小与声波频率有关,当颗粒直径小于临界直径时,声流Stokes力为主导,颗粒随声流运动,颗粒直径大于等于临界直径时,声辐射力为主导,颗粒在声辐射力作用下逐渐向声辐射力的节点聚集。理论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分析管道外颗粒的分布状态,其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电站中换热器的管道结垢、热交换率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电厂循环冷却塔塔底黏泥中分离纯化出的致垢微生物铁细菌为实验介质,利用污垢热阻动态模拟实验台,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 m·s-1),动态模拟了光管、缩放管、横纹管三种不锈钢典型换热器微生物污垢形成过程。在分析比较三种典型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基础上,实验测试了三种换热器的污垢热阻,并对垢样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化管(缩放管和横纹管)传热性能和抑垢能力优于光管,光管、缩放管和横纹管的污垢诱导期分别为;25 h、40 h和45 h,污垢热阻值为:6×10~(-4)m~2·K·W~(-1)、2×10~(-4)m~2·K·W~(-1)和3×10~(-4)m~2·K·W~(-1),由此表明三种换热管的传热和抑垢能力:缩放管横纹管光管。在铁细菌形成的污垢垢样成分分析中Fe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C,表明循环冷却水中铁含量的多少是污垢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8.
换热器传热管在静水中的挤压膜阻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导出计算挤压膜阻尼的公式,对Mulcahy所提出的模型作了改进,并提出了stokes数的间隙修正因子的概念. 改进后的挤压膜阻尼模型计及管子振幅的影响,在管子振幅很小的情况下,它与Mulcahy提出的模型相似,实际上可把Mulcahy提出的模型看成改进后模型的一个特例. 为了验证改进后的模型,对传热管在空气和静水介质中的阻尼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9.
针对于多股流换热器网络的应用优势,本文在衍生网络优化方法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最佳入口温度的多股流换热器循环优化方法,即利用多股流换热器网络小面积换热器合并而不产生固定投资费用这一特点,将优化结果中存在公用工程的流体返回到另一种流体的入口并与其入口流体进行循环优化。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法能够进一步发挥多股流换热器网络的优点,得到年综合费用更小、运行费用更低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壳程、单壳程连续螺折流板换热器,以及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流动与传热持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质量流量和对流换热系数近似相等的情况下,双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降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低17.7%~23.5%,同质量流量和壳程压降近似相等的情况下,其对流换热系数比单壳程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7.1%~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