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3篇
  免费   3011篇
  国内免费   3452篇
化学   6583篇
晶体学   332篇
力学   251篇
综合类   232篇
数学   228篇
物理学   16820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485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717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730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1401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1204篇
  2011年   1183篇
  2010年   1207篇
  2009年   1313篇
  2008年   1249篇
  2007年   1004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36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623篇
  2000年   498篇
  1999年   466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381篇
  1995年   412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05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We propose a novel coupled quantum well structure, i.e. a quasi-symmetric coupled quantum well (QSCQW).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optical switching devices for quantum well materials, the QSCQW configuration is further optimized. Consequently, in the case of low applied electric field 25kV/cm and low absorption loss 100cm^-1, a large field-induced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for TE mode, n = 0.0106; for TM mode, n = 0.0115) is obtained in the QSCQW structure at the operation wavelength 1550hm. The value is in one or two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at in a rectangular quantum well and about 50% larger than that of five-step asymmetric coupled quantum well structure under the same working conditions. Th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obtained with the optimized QSCQW under so low absorption loss and applied electric field is very attractive for semiconductor optical switching devices. This manifests that the QSCQW structure 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ultra-fast and low-voltage optical switches and in travelling wave modulators.  相似文献   
42.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mean size formula of wavelet packets in Lp for 0 〈 p ≤ ∞. We generalize a mean size formula of wavelet packets given in terms of the p-norm joint spectral radius and we also give some asymptotic formulas for the Lp-norm or quasi-norm on the subdivision trees. All results will be given in the general setting,  相似文献   
43.
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两步法与正交试验得出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优化条件.通过重结晶对中间体和最终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分离出中间体α-磺酸月桂酸(简称α-SLA),测得其熔点为49~50℃,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为透明片状晶体,由红外光谱认证结构.合成并分离出目标产品--聚乙二醇(α-磺酸盐)月桂酸单、双酯(简称α-SLPM和α-SLPD),其中后者为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认证,二者熔点测定值均在300℃以上.  相似文献   
44.
室温下,通过双核配合物[Cu(dppm)(NO3)]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与四苯基硼钠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三核铜(I)配合物[Cu3(dppm)3(NO3)(OH)](NO3),经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和ES-MS等现代分析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45.
遥测传输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个分支,正在向高码速率、多功能方向发展,可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运用到遥测领域中,采用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实现接收机的软件化,完成多模式信号的解调。为了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提高系统的精度,要求将数字化的时刻尽量提前。受到器件水平的限制,还无法做到直接射频采样,而只能对中频信号进行采样,并将采样信号存储之后再对其进行处理。文中针对中频数字化后的PCM/FM信号的全软化FM解调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6.
碱蓝6B共振光散射法检测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碱蓝 6B与脱氧核糖核酸在酸性条件下共振光散射特征 ,考察了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了一种测定纳克级DNA的方法。在四硼酸钠 盐酸 (pH =2 90 )缓冲溶液中 ,线性范围为 10~ 10 0 4 μg·L- 1 ,相关系数为 0 9913,检出限为 4 2 μg·L- 1 ,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7.
We report a nanosecond Nd:YVO_4-pumped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OPO) based on periodically poled LiNbO_3 (PPLN). Tuning is achieved in this experiment by varying the temperature and period of the PPLN. The design of double-pass singly resonant oscillator (DSRO) and confocal cavity enables the OPO threshold to be lowered considerably, resulting in a simple, compact, all-solid-state configuration with the mid-infrared idler powers of up to 466mW at 3.41μm.  相似文献   
48.
以一个水声被动测量系统的工程项目为平台,介绍与其配套的水下多路水声测量系统的构成、主要电路环节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9.
含氟碳菁染料聚集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五种不同结构的含氟碳菁染料的甲醇溶液及吸附在碘溴化银T 颗粒表面的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照相性能 ,计算了增感倍率。Dye1 ,Dye2 ,Dye3在甲醇溶液中测得的单分子态吸收曲线 ,当取代基从C2 H5→CH3→无取代基时 ,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乙基取代基的增感染料 (Dye1 )吸附在碘溴化银表面形成的J 聚集态峰值较高 ,对应的增感倍率也高。没有取代基的增感染料 (Dye3)不形成J 聚集 ,增感倍率低 ,有减感作用。Dye4与Dye5相比 ,Dye4具有尖而窄的J 聚集反射光谱 ,增感倍率高。结果表明 :不同结构的增感染料吸附在卤化银颗粒上形成的J 聚集态不同 ,吸收谱带窄的J 聚集态增感染料具有较高的增感倍率。  相似文献   
50.
张道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3(6):1238-1238,1202,1220
张志三,光谱学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副主编、顾问。早期致力于原子发射光谱应用的研究。建立较完善的分子光谱实验室,为我国光谱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热心进行激光光谱的应用研究,促进了我国激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的发展。张志三先生因病于2003年9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张先生严以律己,宽厚待人,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得科技界同行的爱戴和赞誉。得知张先生过世的消息,大家深为悲痛。张志三先生的生前好友于9月25日到医院向张先生作最后告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