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53篇
  免费   7505篇
  国内免费   7827篇
化学   14122篇
晶体学   816篇
力学   760篇
综合类   377篇
数学   387篇
物理学   32123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894篇
  2022年   1011篇
  2021年   1240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1170篇
  2018年   803篇
  2017年   1102篇
  2016年   1174篇
  2015年   1292篇
  2014年   2573篇
  2013年   1948篇
  2012年   2112篇
  2011年   2150篇
  2010年   2037篇
  2009年   2354篇
  2008年   2470篇
  2007年   2044篇
  2006年   2114篇
  2005年   1889篇
  2004年   1854篇
  2003年   1853篇
  2002年   1619篇
  2001年   1552篇
  2000年   1280篇
  1999年   1015篇
  1998年   921篇
  1997年   1028篇
  1996年   994篇
  1995年   998篇
  1994年   769篇
  1993年   605篇
  1992年   644篇
  1991年   619篇
  1990年   568篇
  1989年   542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可溶性聚苯胺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本文报道了可溶性聚苯胺(PAn)的合成方法。通过对比可溶和不可溶PAn的导电性、电化学行为及IR光谱,说明它们的分子链基本结构相同。并测得了PAn在DMF-d_7中的~13C-NMR 谱。  相似文献   
992.
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肖彦春  窦森 《分析化学》2007,35(11):1596-1600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肥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其中胡敏素的提取和纯化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研究。为揭示胡敏素的结构性质,本研究按Pallo分组,将胡敏酸(H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富里酸(FA)分为焦磷酸钠提取的富里酸(FAP)和氢氧化钠提取的富里酸(FAS);胡敏素(HM)分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和不溶性胡敏素(HMr)三个组分,采用红外光谱法对黑土、草甸土以及黑土底土加入大量玉米秸秆培养后腐殖质各组分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腐殖质各组分按Pallo法分组。结果表明: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与胡敏酸(HA)、富里酸(FA)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但存在明显差异。黑土、草甸土中HMi和HMc的脂族性强于HA和FA;HMi与HMc相比,HMi具有较高的脂族性。黑土中氢氧化钠提取的胡敏酸(HAS)的脂族性强于焦磷酸钠提取的胡敏酸(HAP);NaOH提取的富里酸(FAS)的脂族性强于Na4P2O7提取的富里酸(FAP)。草甸土中HAP的脂族结构较多,而HAS脂族结构相对较少。在培养土中,新形成的FA脂族性强于HA、HMi和HMc组分。新形成的HMc脂族性强于HMi和HMc的脂族性强于HAP,而弱于HAS。  相似文献   
993.
用紫外吸收光谱、稳态荧光、荧光各向异性和动态光散射等方法研究了2,2′-p-亚苯基-双(5-苯基噁唑) (POPOP)分子与环糊精(CD)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OPOP分子在浓度较低时与β-CD形成1:2的包合物, 在浓度较高时可以进一步诱导β-CD形成纳米管结构. 同时发现, POPOP分子也可以诱导γ-CD形成纳米管结构. 对比于β-CD, POPOP分子在γ-CD水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峰, 不仅有明显的红移而且也缺失了精细结构, 呈现较宽的大包峰. 这是由于POPOP分子成对进入γ-CD空腔形成了激基缔合物的缘故. pH和温度效应实验进一步表明, POPOP诱导β-CD形成的纳米管在pH大于12和温度高于331 K的环境下不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94.
显微共焦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合成聚苯胺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共焦拉曼技术被用来研究电化学合成的聚苯胺(PANI)膜.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激发光聚焦深度,聚苯胺膜的拉曼光谱有明显变化.从而反映出聚苯胺膜的掺杂程度在膜生长过程中随膜厚度的增长而增加. 并由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995.
田骏翔  李善君 《化学学报》2003,61(9):1471-1477
采用交叉反应研究在促进剂2-甲基咪唑存在下活性酯固化邻甲酚环氧树脂的反 应机理,用傅立叶转换红外(FTIR)原位测量技术,NMR,气-质联用(GC-MS)等 手段研究了模型化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并提出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促进剂 2-甲基咪唑存在下活性酯固化邻甲酚环氧树脂的反应是通过分子内机理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6.
聚丙烯酰胺凝胶结构非均匀性的动态光散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聚丙烯酰胺 (PAAm)凝胶结构的非均匀性 ,分析了PAAm凝胶结构非均匀性的形成原因及凝胶动态光散射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物理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 ,PAAm凝胶中含有动态相关长度 (LC)不同的两相 ,其中 ,LC 为 10~ 2 0nm的区域是聚合物稀疏相 ,LC 为 85nm左右的区域是聚合物密集相 ,两相的不均匀分布形成了PAAm凝胶结构的非均匀性 .分析表明 ,PAAm凝胶存在两相主要是由于单体和交联剂的溶解度存在差异所致 .随交联度增大 ,PAAm凝胶结构的非均匀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97.
铅的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中的铅主要来自食物、空气和水。根据对北京城区 4个幼儿园的调查 ,从粮谷类和肉菜类中摄入的铅约占膳食铅总摄入量的 45 3 %和 42 5 % ,这两类食物的铅摄入量占人体铅总摄入量的 87 8%。人体对铅的吸收则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人体本身的因素。此外 ,还与许多营养因子有关。(1 )胃肠道吸收 :成人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约为 5 %~ 1 0 % ,婴幼儿和儿童的胃肠道吸收率可达 42 %~5 0 %。铅的吸收与进食状况有关 ,Rabinowity (1 980 )的研究发现 ,胃排空时的铅吸收率要比胃充盈时增加约45 %。其他膳食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998.
南蛇藤倍半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蛇藤(Celastrus angulatus)的种子中分得三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1~3)。它们的结构经紫外、红外、质谱及二维核磁谱确定为1β-乙酰氧基-8α-苯甲酰氧基-9β, 13-二(β-吡啶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1β, 2β-二羟基-6α-乙酰氧基-8β, 9β-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和1β, 2β, 8β, 9β-四苯甲酰氧基-6α-乙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  相似文献   
999.
用共振Rayleigh散射(RRS)光谱并结合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金纳米微粒与藏红T(ST)的相互作用. 在pH 5左右的柠檬酸盐介质中, 柠檬酸根(H2L)2−自组装于带正电荷的金纳米微粒表面, 形成[(Au)n(H2L)m]x−复合物. 此时(H2L)2−的一个羧基氧原子向内结合于金纳米微粒表面, 另一个羧基氧原子向外形成带x个负电荷的超分子复合阴离子, 此时它再与藏红T阳离子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和电荷转移作用形成新的结合产物. 这里(H2L)2−起了“桥”的作用. 讨论了结合产物在引起吸收光谱红移, 金纳米微粒等离子体吸收带降低和荧光猝灭的同时, 将导致RRS的急剧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 研究了金纳米微粒与藏红T相互作用对RR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结合产物引起RRS增强的原因, 并结合量子化学方法对于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认为RRS光谱不仅可对纳米微粒及其反应产物的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并且也可作为表征和检测纳米微粒的一种灵敏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对尿汞快速测定法的改进,用消泡剂磷三丁酸消除尿中泡沫,并讨论了尿汞测定的最佳条件,本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8-9.0%,回收率94-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