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5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733篇
化学   897篇
晶体学   176篇
力学   715篇
综合类   219篇
数学   1342篇
物理学   199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李代数方法来研究取代苯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对于给定的PPP模型(Pariser-Parr-Pople)哈密顿量, 生成了一个动力学李代数. 依据这些代数元构造出演化算子作为群参数的函数, 通过求解一组非线性微分方程能够得到这些群参数. 再按照统计力学中的密度算子公式给出取代苯分子体系偶极矩的统计平均值. 于是导出二阶极化率的表达式. 与其他量子力学计算结果比较, 表明这种动力学李代数方法在预言有机共轭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上同样有用.  相似文献   
112.
在INDO/CI方法基础上, 用自己编制的计算二阶非线性极化系数β_(ijk)程序, 计算了苯胺、硝基苯、对硝基苯胺和4-硝基-4′-胺基二苯乙烯的β_(ijk), 并研究了其对外部激光场频率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 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是产生非线性光学现象的根本原因, 而作为外因的激光场对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大小和方向也有直接的重要作用。当激光场频率与分子的共振频率接近时, 二阶非线性极化系数变得非常大, 在共振频率附近, β_(ijk)改变符号且Kleinman对称性被打破。  相似文献   
113.
Grafting of polystyrene with narrowly dispersed polymer microspheres through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was investigated. Polydivinylbenzene (PDVB)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with poly(N-vinyl pyrrolidone) (PVP) as stabilizer. The surfaces of PDVB microspheres were chloromethylated by 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in the presence of zinc chloride as catalyst to form chloromethylbenzene initiating core sites for subsequent ATRP grafting of styrene using CuCl/bpy as catalytic system. Polystyrene was found to be grafted not only from the particle surfaces but also from within a thin shell layer,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particles size increased from 2.38-2.58μm, which can further grow to 2.93μm during secondary grafting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This demonstrates that grafting polymerization proceeds through a typical ATRP procedure with living nature. All of the prepared microspheres have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i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round 10%.  相似文献   
114.
超临界CO2法制备头孢唑啉钠脂质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超临界CO2(scCO2)流体代替有机溶剂一步法制备了头孢唑啉钠药物载体脂质体. 研究了该脂质体的尺寸、稳定性和药物的包封率. 结果表明, 脂质体的尺寸和稳定性依赖于制备压力, 脂质体对头孢唑啉钠的包封率与乙醇和脂浓度有关, 采用超临界CO2法制备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比采用薄膜分散法(Bangham method)制备的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15.
联合应用BPO与KIO3(在KI存在下)的倍增反应和光度滴定数据的二阶导数法处理,使面粉中微量BPO测定的灵敏度较常规碘量法提高了200倍,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1 mg.L-1。在面粉实样分析中,测定结果的RSD值在1.3%~2.8%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6%~102.2%之间。提出的方法所得测定结果与国标法(GB/T 18415-2001)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6.
磺化酚酞型聚醚砜膜的制备及其阻醇和质子导电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irectmethanolfuelcell,DMFC)以高效、清洁和燃料储运方便等优点适宜于作为各种用途的可移动动力源 ,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2 ] .目前 ,这种电池的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催化剂不稳定和质子交换膜透醇上 .一张好的DMFC膜不但要可传递质子、绝缘电子 ,还应具有良好的阻醇性能 .如果膜的阻醇性能不好 ,甲醇会穿过膜到达阴极 ,与氧直接反应而不产生电流 ,不但造成燃料的浪费 ,同时也影响阴极的正常反应 ,使电池效率下降[3 ] .目前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中的Nafion 系列膜是由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7.
采用一体化燃煤添加剂的燃烧中固硫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针对五个不同煤种 ,研制出与之相匹配的催化燃烧及固硫一体化添加剂 ,采用高温定硫仪对其燃烧固硫效果进行了评价 ,考察了温度、Ca S摩尔比等影响因素 ,并着重讨论了一体化添加剂中催化燃烧组分的协同固硫作用。结果表明 ,一体化添加剂中的金属催化组分对CaO固硫具有较大的协同促进作用 ,固硫作用适宜的Ca S摩尔比因而可适当降低 ,一体化添加剂在燃烧固硫方面比传统单一组分固硫剂更具优越性 ,从而使催化燃烧和燃烧固硫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8.
李治衡  董平华  岳明  刘欢 《合成化学》2019,27(10):788-792
以顺丁烯二酸酐及二乙醇胺为原料,采用“一步熔融法”合成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酯酰胺(HBP-OH);以环氧氯丙烷改性HBP-OH制得端基为氯甲基的超支化聚酯酰胺(HBP-ECH);以三乙胺改性HBP-ECH制得端基为季铵基的超支化聚酯酰胺(HBP-L),其结构经IR表征。研究了HBP-L的静态防膨率、耐水洗能力及对岩心的渗透伤害率。结果表明:HBP-L加量为1 wt%时,粘土防膨率为90.36%;经10次水洗后,其防膨率仍超过85%;模拟地层温度为45 ℃时,HBP-L对岩心的渗透伤害率仅3.86%。采用XRD和Zeta电位法分析了HBP-L对粘土水化膨胀及运移分散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经1 wt%HBP-L处理的粘土,其晶层间距为6.91 nm,较去离子水处理层间距(4.71 nm)小;粘土表面的zeta电位由-39.2 mV升高至-19.6 mV。  相似文献   
119.
120.
GMA熔融接枝EPDM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对三元乙丙胶(EPDM)进行了熔融接枝,在烃链上引入极性基团,以改善EPDM与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研究了GMA的聚合温度,用富里叶红外(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反应物组成及加料方式)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