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11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5篇
物理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技术,实现了高含水量原油体系的乳化及增粘.通过调整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解决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油田模拟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确定了相关体系高含水量油包水(W/O)乳状液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研究了可以产生高含水量油包水乳状液的油水混合体积比范围,并研究了温度、pH值、油水混合比例和离子强度对乳化及增粘作用的影响.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优良乳化效果和乳状液稳定性的体系,其中部分体系粘度可增大80倍.这对于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43.
研磨破乳的规律及其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研磨破乳的实验规律,讨论了研磨破乳的基本步骤:(1)过滤过程中乳状液内相液滴在研磨剂表面铺展成膜并进一步聚结──过滤破乳;(2)研磨剂的相互碰撞使乳状液的分散液滴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导致液滴聚结──研磨破乳。  相似文献   
44.
Semidifferential electroanalysis is u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micro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transition of Triton X-100 microemulsions.  相似文献   
45.
李财富  张水燕  王君  冯绪胜  孙德军  徐健 《化学学报》2008,66(21):2313-2320
通过表面张力、Zeta电位和流变学参数的测定, 研究了聚氧乙烯烷基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 30和Brij 35)在合成锂皂石(Laponite)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及对Laponite水分散体系中颗粒间相互作用和体系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这类表面活性剂能显著地吸附在Laponite颗粒表面上, 且吸附量随其分子中POE链长短而不同. 这种吸附没有改变Laponite粒子的带电性质, 但一定程度地降低了Laponite颗粒Zeta电位; 吸附也会减弱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降低体系的粘度. 实验以Laponite和Brij为乳化剂, 制备了O/W型乳状液. 乳液稳定性变化和乳液粒径分布结果表明, 体系中Brij的浓度较低时, 乳液的性质主要是由Laponite颗粒决定的; 而Brij浓度较高时, 则主要取决于Brij表面活性剂. 高速剪切含Brij的Laponite水分散体系, 剪切后表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表明, 剪切作用会使得吸附在Laponite颗粒表面的Brij分子不同程度地解吸下来. 这也意味着乳液制备时, 高速剪切作用也会造成Brij分子自Laponite颗粒表面的脱附, 这可能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负电固体颗粒稳定乳液影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微波用于破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油自井下开采出来要穿过窄隙,与水和气混在一起。油中含有沥青质、石油环烷酸;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都是天然的乳化剂。因此,大量原油将以乳状液的形式被开采出来,大多数为油包水型(W/O),开发到中后期还会出现油包水、水又包油(O/W/O)型。这种原油无法进一步加工,于是,原油脱水成为采油和集输中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原油脱水国外较多使用化学破乳法,我国各油田多使用电—化学破乳。电—化学脱水法对高含水原油的适应性差,还需增设预脱水工序。而纯化学脱水,试剂昂贵,生产费用较高。因而,近年来人们开始探索将超声技术、微波技术用于破乳。本文考察了微波破乳效果及其机制,并与常规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7.
对商品化的DCAT21表面/界面张力仪进行改造, 用于直接测量液滴间相互作用力, 同时用数码摄像头Digital 3.0观察记录两液滴接近, 挤压, 排液, 聚并等过程. 研究发现, 溶液中微小液滴间的相互作用力随距离的变化曲线能够提供分散液滴的行为特征信息: 曲线上不同阶段的斜率反映力的大小; 从液滴接触后到聚并前的挤压距离反映液滴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种类不同, 对两液滴聚并所起的稳定作用不同,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溶液中聚合物分子在薄液膜中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层状结构, 阻碍液滴聚并, 受力曲线呈阶梯状.  相似文献   
48.
冯旭阳  刘杰  王殿生 《分析试验室》2019,38(11):1324-1329
采用超声波制备出不同含水率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样品,采用CPMG自旋回波法测量了核磁共振T_2谱。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分别基于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T_2谱中T_2N峰的弛豫时间T_(23),T_2谱各峰面积和加入过量MnCl_2·4H_2O后T_2谱总峰面积测量含水率的3种可能方法。验证实验表明:两种基于T_2谱峰面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横向弛豫时间的测量方法因受原油乳状液乳化程度的影响较大,可行性较差。该研究成果为测量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的含水率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疏水缔合聚合物稳定乳状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尉云平  孙文彬  孙德军 《化学进展》2009,21(6):1134-114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疏水缔合聚合物稳定乳状液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液的性质,由于其较复杂的分子结构以及其分子主链上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使其水溶液增稠的能力比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增稠能力强的多。另外,对疏水缔合聚合物单独稳定乳状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其稳定乳状液的机理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同。同时讨论了疏水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此类聚合物可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和疏水缔合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系,并评述了其复配体系稳定乳状液的情况。最后总结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稳定乳状液的机理。  相似文献   
50.
非均匀体系介电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孔双 《化学进展》1997,9(4):361-370
用介电谱方法讨论化学中的非均匀体系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交叉性新领域, 它在分散体系、高分子膜以及生物细胞体系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综述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 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构造和介电弛豫模式的关系以及该方法的特点。在对遗留问题和最新进展给予评述性讨论的同时, 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