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化学   146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51篇
物理学   45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固态锂电池(SSLBs)由于其安全性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优势, 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 目前仍存在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 电极/电解质界面兼容性和稳定性差等瓶颈问题. 为了提高SSLBs的性能, 阐明循环过程中电极、固态电解质及其界面间的动态演化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各种先进原位表征技术的出现, 促进了对高性能锂电池内部工作机制的理解, 推动了SSLBs进一步发展. 本综述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显微镜等成像表征技术和拉曼光谱、X-ray基技术、中子深度分析等成分分析技术的原位研究进展. 重点分析了各类表征技术在SSLBs循环过程中形貌和组分的演化, 包括正极材料的相变、形变, 金属锂的沉积/溶解、锂枝晶生长, 固态电解质结构演化和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形成, 进一步加深了对固态锂电池的理解.  相似文献   
802.
涂伟毅  苏磊  柳文军  吴秉亮 《电化学》2000,6(2):181-186
实验表明 ,铂黑粉末 /Nafion复合微电极的析氢超电势比同样面积的平面铂复合微电极为低 .这是由于Nafion膜与平面铂电极或者铂黑粉末形成的Pt/Nation界面之外还存在可供反应中间物扩散及进行复合反应的自由铂表面 ,这些扩散和复合反应降低了Pt/Nafion界面上电化学反应中间物浓度 ,从而降低了氢超电势 ,加速了析氢反应的速度 .  相似文献   
803.
在半经典近似下将动力学李代数方法和中间绘景结合应用于原子-双原子分子(非谐振子)共线碰撞中的平动-振动传能的研究。在群参量的一级近似下求解群参量的运动方程,进而确定时间演化算符。并以散射体系H2+He为例,计算了H2分子的振动跃迁几率,计算结果与精确量子力学计算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804.
805.
开闭磁场位形中慢激波的传播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一个二维MHD数值模型 ,数值模拟研究了慢激波在近太阳子午面内开磁场和闭磁场中的传播 .结果表明 :开磁场中的慢激波可以保持其慢激波的特性传向行星际空间 ,但闭场中的慢激波在通过盔形电流片向开放形磁场传播时可以转化为中间激波 .  相似文献   
806.
氟氯酰(ClF3 O)是一种极强的氟化剂和氧化剂,极易与水和有机物发生爆炸性反应.目前关于氟氯酰与水以及有机物等物质的反应机理不多见,氟氯酰与水以及有机物等物质由反应物变成产物的过程有待研究.采用ICCD瞬态光谱测量系统,实时拍摄到无氧和有氧环境下氟氯酰和正癸烷反应的瞬态发射光谱;采用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对氟氯酰和正癸烷的...  相似文献   
807.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寻找,2012年,物理学家在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补全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粒子谱的最后一块拼图(图1)。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人类迄今为止构建的最为成功的物理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808.
采用缓和预加氢对某催化油浆(SO)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多种分析表征对加氢前后SO的结构组成、热稳定性、蒸馏收率和于蒸馏过程中的生焦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加氢后SO(HSO)中间馏分(350-500℃)和高沸点馏分(500-550℃)的炭化性能以及两者的共炭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HSO的环烷烃和氢化芳烃含量增多,而不稳定组分烯烃含量显著降低,由2.71%降低为0.97%。由此,HSO的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并且其中间馏分和高沸点馏分的蒸馏收率较SO分别提高了25.8%和23.1%。更为重要的是,HSO蒸馏过程中无明显生焦现象。炭化实验结果表明,HSO中间馏分所得焦炭的光学纹理结构最优,为广域流线型,CTE值最低,为2.25×10-6-1。HSO高沸点馏分炭化性能相对较差,而与中间馏分共炭化可以显著改善其炭化性能。当高沸点馏分与中间馏分调配质量比例不高于2∶1时,组合馏分所得焦炭为广域流线型结构,CTE值低于2.30×10-6-1。  相似文献   
809.
特种沥青具有高附加值、应用场景专一和开发难度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特种沥青的研究进展,包括改质沥青、浸渍剂沥青、包覆沥青、中间相沥青及其它种类沥青。在研发特种沥青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加强表征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明确沥青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子、分子及化合物等多尺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调控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条件。针对不同原料特性,建议采取适合的加工工艺,生产不同种类的特种沥青,实现沥青资源的精细化、标准化和高附加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