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705篇
化学   877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74篇
综合类   54篇
数学   89篇
物理学   15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和Raman谱仪分析了0.98 GeV的Fe离子在电子能损Se为3.5 keV/nm时, 不同辐照剂量(5×1010 —8×1013 ions/cm2)下, 在C60薄膜中引起的辐照损伤效应。 分析表明, Fe离子辐照引起了C60分子的聚合与损伤。 在辐照剂量达到一中间值1×1012 ions/cm2, C60分子的损伤得到部分恢复, 归因于电子激发引起的退火效应。 通过对Raman数据的拟合分析, 演绎出Fe离子辐照在C60材料中形成的潜径迹截面或引起损伤的截面约为1.32×10-14 cm2。  相似文献   
142.
乙二醇对反向微乳辐照法制备纳米级氧化亚铜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乙二醇存在下,采用反向微乳辐照法制备了纳米级氧化亚铜(Cu2O)立方体.利用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镜(SEM)等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吸收光谱显示随着乙二醇用量逐渐增加,Cu2O的半导体激子吸收特征峰逐渐增强并且红移,初步表明所得产物的粒径逐渐增大.常规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所得Cu2O的纳米颗粒的粒径逐渐增大,并且变得规整.实验结果表明,乙二醇对Cu2O纳米粒子的形貌具有重要影响.乙二醇的存在增大了微乳水池粘度,而粘度大小影响水化电子的反应性,从而影响Cu2O的生成速率、结晶过程.它还可以降低微乳界面刚性,增大水池间的物质交换而影响Cu2O的成核和结晶;此外,它对Cu2O特定晶面的吸附影响其最终形貌.  相似文献   
143.
From the ^12 C(π^+,K^+)^12 AC reaction the γ -rays of 261.6±0.24 ke V(7/2^+ →5/2^+)and 1481.7±0.7 ke V(1/2^+ →5/2^+) of ^11 A B,and 2667.3±2.8 keV(1^- 2 → 2^- 1)of ^12 A C hypernuclei have been identified using a large germanium detector array Hyperball2 at K6 beam line of KEK. The observed energies of the transitions 1481.7keV and 261.6 keV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values predicted by the shell model using the △ and SN parameters determined from the ^7 △ Li data.  相似文献   
144.
MOSFET辐照诱生界面陷阱形成过程的1/f噪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界面陷阱形成的氢离子运动两步模型和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平衡假设,推导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经历电离辐照后氧化层空穴俘获与界面陷阱形成间关系的表达式.利用初始1/f噪声功率谱幅值与氧化层空穴俘获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辐照前的1/f噪声幅值与辐照诱生界面陷阱数量之间的半经验公式,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辐照诱生的氧化层内陷阱通过与分子氢作用而直接参与到界面陷阱的建立过程中,从而使界面陷阱生成数量正比于这种陷阱增加的数量,因此辐照前的1/f噪声功率谱幅值正比于辐照诱生的界面陷阱数量.研究结果为1/f噪声用作MOSFET辐照损伤机理研究的新工具,对其抗辐照性能进行无损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5.
用双离子(40Ar+,C1H6+)辐照实验完成了从多壁碳纳米管向金刚石纳米晶颗粒的转变.对转变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一探索有望能成为一种金刚石纳米晶合成的新途径.由此可知,多重荷能离子辐照用于其他材料纳米结构的制备也不是凭空设想.  相似文献   
146.
The class of γn-complete hypergroups is introduced. Several properties and examples are found both of γn-complete hypergroups and of KH hypergroups.  相似文献   
147.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 (CGRO)上的BATSE仪器观测到的γ暴光变曲线数据进行去噪处理 ,并提出更有效的脉冲识别算法 ,然后用对齐叠加方式分别计算长暴和短暴光变曲线的主脉冲的平均辐射曲线和归一化的平均脉冲辐射曲线。统计结果表明两类暴的平均辐射曲线有显著的差异性 ,而归一化的平均脉冲辐射曲线差异不大。这个结果意味着两类暴的暴源可能有本质的差异 ,但两类暴的辐射机制没有根本区别。这个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把γ暴分为长暴和短暴两类暴的分类办法 ,同时解释了为什么γ暴的持续时间有非常显著的分类特征 ,但其它观测量在两类暴中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分类特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149.
HL—1装置等离子体辐照Tic涂层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在聚变等离子体中控制杂质的污染被认为是获得高温等离子体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对材料要进行优化选择,例如石墨和碳就是目前有利的孔栏材料和结构材料。但是由于碳的自溅射作用和化学活性,在高温溅射时可形成易挥发的碳化物,如甲烷等从而增加了化学腐蚀。某些含碳的化合物如TiC,SiC和BC以及氮化物如TiN和Si_3N_4等是目前研究的一些有用途的材料。实际上TiC或TiN已经用于孔栏,壁内衬涂层或高频加热天线。  相似文献   
150.
The isomerization of n-butane to isobutane, which is a valuable precursor for theproduction of MTBE and alkylated gasoline, on strong acid catalysts is an importantprocess in refining industry. Solid superacid, especially sulfated zirconia, has highcatalytic activity in n-butane isomerization at comparatively low temperatures andtherefore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However,from the view point of practice, the activity of SZ needs to be improved f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