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4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675篇
化学   738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481篇
综合类   188篇
数学   2297篇
物理学   110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了25℃时配阳离子Cu(SCN)~+在NaNO_3—二氧六环—H_2O介质中的稳定常数。溶剂组成变化范围为0,5,10,15和20wt%二氧六环,离子强度范围为0.2~3.0moledm~(-3),溶液的pH=1.5~1.6。本文提出了基于Pitzer方程式的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出各种不同组成混合溶剂中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常数。讨论了该常数和一级介质效应与溶剂组成和介电常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稀土、钙的DL苹果酸和L羟脯氨酸混配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37℃,0.15mol.L^-1NaCl)用PH电位法测定了14种稀土、钙的DL-苹果酸和L-羧脯氨酸二元、三元配合的稳定常数,用计算机优化确定了 二元体纱,苹果酸配合物存在1101、1100和1200型,  相似文献   
83.
Pt/钇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二电极、三电极Pt/钇稳定氧化锆(简称YSZ)高温固体电化学体系.开路电位下,Pt/YSZ体系只有一个阻抗半圆,对应于电极体系的电化学活化控制过程,极化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表观活化能为171.5kJ/mol.Pt/YSZ界面的双电层电容约为300μF/cm2.阳极极化下,交流阻抗极化电阻显著减小;阴极极化下,极化电阻反而增大,并出现浓差控制现象.  相似文献   
84.
高铁酸盐在SnO2-Sb2O3/Ti电极上的选择性电化学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SnO2-Sb2O3/Ti电极材料.实验结果证实,在14mol/LNaOH水溶液中和完全避免析氧反应的条件下,Fe(Ⅱ)物种在该电极上进行电化学氧化并生成FeO42-.结果表明,Fe(OH)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酸式电离,形成可溶于水的FeO2-,该离子的浓度随着碱溶液浓度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它还是发生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的反应物.在SnO2-Sb2O3/Ti电极上,FeO42-的电化学还原起始电位为0.38V(vs.Hg/HgO,14mol/LNaOH),FeO2-电化学氧化起始电位为0.54V.结果还表明,用电化学方法氧化Fe(Ⅱ)物种生成FeO42-是个多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85.
通过“游戏”和“访谈”方法,对高一学生“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概念学习的“相异构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常生活概念“平均”对科学概念“8电子稳定结构”学习产生了负迁移,同时高一学生对相关的化学微观概念产生了很多的相异构想;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套中学化学微观概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6.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含l,10-邻菲咯啉(Phen)和羧酸(CA)配体的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CA)体系的稳定常数,比较和讨论了各种三元混配配合物之间的稳定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元混配配合物Pd(Phen)(PCA)中(PCA为苯基羧酸)存在分子内芳环堆积作用,堆积程度依赖于苯基和配位的羧酸根之间的亚甲基数目,其中以2-苯乙酸和3-苯丙酸与邻菲咯啉为最佳堆积.  相似文献   
87.
应用pH电位法测定水溶液中CdL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和相应的单配体配合物cdL,CdL_2,CdA,CdA_2在离子强度为0.10(KNO_3)、温度分别为15℃,25℃,35℃和45℃时的稳定常数,其中L为联吡啶或邻菲咯啉;A为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稳定性数据结合配体的结构表明,在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中存在着按上述配体顺序逐渐增强的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用温度系数法求出上述混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焓变△H,并进一步求出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和熵变△S。热力学函数数据表明,较大的熵增加是上述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8.
张锋  刘祁涛 《化学学报》1993,51(3):251-256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II)与维生素D3(VD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3)条件下, 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 且△log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 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 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应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9.
杂原子Y分子筛的二次合成及其吸附脱硫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液-固相同晶取代反应制备了骨架含Ga的Y型分子筛, 并对其吸附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 在室温, 空速为7 h−1的条件下, 镓化Y型分子筛([Ga]AlY)处理噻吩、四氢噻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正壬烷溶液(硫含量500 μg•g−1), 每克吸附剂吸附硫的量分别为7.7、17.4、14.5 mg.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计算各分子中硫原子上的电荷数, 噻吩中硫原子的电荷数为−0.159, 而4,6-DMDBT和四氢噻吩分别为−0.214、0.298. 四氢噻吩和4, 6-DMDBT中硫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大于噻吩中硫原子上的电子密度, 这就使得四氢噻吩和4,6-DMDBT中的硫原子与吸附位间的作用会远大于噻吩中的硫原子与吸附位间的作用, 吸附容量必然会大很多. 采用[Ga]AlY处理抚顺石油二厂的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299 μg•g−1), 每克吸附剂处理2.1 mL汽油时, 处理后汽油的硫含量为54.8 μg•g−1, 说明[Ga]AlY对汽油脱硫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了25℃下配阳离子Cu(SCN)+在NaNO3-叔丁醇-水介质中的稳定常数。混合溶剂中叔丁醇组成为0,5,10,15,20和25 wt%,离子强度范围为0.2~3.0 mole·dm-3,溶液的pH=1.5~1.6。基于Pitzer理论用最小二乘多项式逼近法,确定了混合溶剂中配合物热力学稳定常数。讨论了配位反应的一级介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