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334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5篇
综合类   47篇
数学   1090篇
物理学   67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有三种:相离、相切、相交,关于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题目较多,知识综合较强.研究这类型题目的常用方法有:代数方法,即讨论直线与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实数解的个数;几何方法,即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作比较.下面就这类型问题的解法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凌飞雪 《中学数学》2012,(10):25-26
数学不比其他学科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有趣,学生面对的是一本正经,板着脸孔的定义、性质、定理、公式、式子等内容.对这些内容学生往往会望而生畏,所以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喜欢学,快乐地学,积极地学的效果,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这个环节很重要,下面是个人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3.
文章采用问卷调研获取一手数据,运用PLS—SEM方法测度了各类因素对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PLS—SEM方法对观测数据拟合精度较高,在样本数据非正态分布、共线性等情况下仍然稳定。实证结果表明:团队情境、吸收能力、转移意愿、转化能力、媒介丰富度由大到小对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隐性知识特性必须通过对知识源转化能力的显著负影响才能间接影响知识转移绩效。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利用数学中矢量管的模型,引入电场和磁感应强度的矢量管,引用流体力学中的连续性原理来证明电场和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现行教材与文献中所用各种方法比较,文中方法的特点是既直观又不失严密性.适合在工、农、医、药类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中配合使用,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对于做题目,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会做,关键是要从做题目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深化知识.例1已知x满足x2-3x+1=0,求x+1x的值.方法1直接从已知条件入手,用求根公式求出x的值,再代入求值即可.  相似文献   
56.
化学学科教学的深层价值在于引领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思想和方法“三线合一”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基础的分析,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科思想发展线索以及方法线索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情境素材,设计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认知参与中主动构建知识、形成学科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57.
解答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非常丰富,本文结合四道2011年高考试题的解法从较深层次进行剖析,期待能让同学们从中有所收益.一、紧扣目标,逆向探求,寻觅优解仔细审题,紧扣目标,关注条件,逆向探求,寻觅可优化解题的思路,这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常态策略.例1(2011年高考浙江卷理21题)如图1,已知抛物线C1:x2=y,圆C2:x2+(y-4)2=1的  相似文献   
58.
卢琼 《中学生数学》2012,(11):37-38
这是2012年一道自主招生数学卷压轴题,此题蕴含着初等数论的气息,散发出竞赛的味道,但真正考查的仍然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经典内容,它要求考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产生思维的顿悟.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这道考题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运用不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不一样的解法,体现出不同的能力要求,它全面检测...  相似文献   
59.
60.
江苏于志洪先生在文[1]中,利用三角换元法解答了6道高考多元条件求最值问题,笔者阅读该文的同时,思考了怎样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寻求自然的、简明的解题途径.本文以文[1]中的问题为例,探究这些代数最值问题的直接解答途径,愿对读者开展解题分析,探究解题思路,形成解题过程有所启迪.例1(2013年宁镇扬三市二模试题)若不等式x(1/2)+y(1/2)≤k 2x+y(1/2),对任意正实数x,y成立,求k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