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1篇
力学   129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崔春艳  胡新宁  程军胜  王晖  王秋良 《物理学报》2015,64(1):18403-018403
在超导磁悬浮支承系统中, 如果被悬浮的超导球形转子是一个理想的球体, 并且是表现出完全的迈斯纳态, 那么由于球体的对称性, 就不会产生干扰力矩. 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 一般情况下, 超导球形转子总是存在加工制造误差, 且在高速旋转时总是存在离心变形, 因此转子的表面并不是理想的球面, 当超导转子悬浮在磁场中时, 沿转子表面法线方向的磁悬浮力, 不是完全通过转子质心, 将会产生磁支承干扰力矩, 从而引起转子的漂移误差. 本文从超导转子磁支承干扰力矩的物理机理出发, 对干扰力矩及其引起的漂移误差进行了分析, 包括转子非球形产生的一次干扰力矩、转子非球形与失中度和装配误差产生的二次干扰力矩, 并推导出了磁支承干扰力矩引起的漂移率计算公式, 代入转子参数计算出各种干扰力矩引起的漂移率大小, 为转子漂移测试和系统误差补偿提供了参考, 对于转子的结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2.
由太阳引力矩引起的地-月系统角动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伯钧 《大学物理》2004,23(10):11-13
导出了地-月系统受到的太阳引力对其质心的引力矩,讨论了由引力矩引起的地-月系统角动量的变化,提出了对理论所预期的变化的观测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303.
李文静  光耀  于国强  万蔡华  丰家峰  韩秀峰 《物理学报》2018,67(13):131204-131204
磁性斯格明子由于具有拓扑保护、尺寸小、驱动电流密度低等优异的属性,有望作为未来超高密度磁存储和逻辑功能器件的信息载体.为了满足器件中信息写入和读取的基本要求,需要在室温下实现斯格明子的精确产生、操控和探测.该综述简要介绍最近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取得的一系列研究进展,包括:1)证明可以通过控制磁性薄膜材料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在室温下产生斯格明子,并进一步在基于反铁磁的薄膜异质结中发现了室温、零磁场下稳定存在的斯格明子;2)证明能够利用电流产生的自旋轨道力矩操控斯格明子,并进一步制备出一种基于斯格明子的原理型器件,实现了利用电学方式产生和操控数量可控的斯格明子.  相似文献   
304.
梁雪  赵莉  邱雷  李双  丁丽红  丰友华  张溪超  周艳  赵国平 《物理学报》2018,67(13):137510-137510
磁性斯格明子是拓扑稳定的自旋结构,它的尺寸小,驱动电流阈值小,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磁性存储的基本单元.斯格明子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奇特的动力学性质,特别是它能够与传导电子相互作用,在低电流密度驱动下可以在赛道上稳定地运动.本文结合磁性斯格明子赛道存储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斯格明子在赛道上的写入、驱动和读出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重点介绍了注入自旋极化电流这一最常见的驱动方法,分析了斯格明子在赛道上的堵塞和湮没现象,探讨了斯格明子霍尔效应及其可能造成信号丢失的危害和相关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几种斯格明子塞道存储的优化设计方案.最后总结了磁性斯格明子赛道存储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305.
黄智超  程建高  李飞  张磊  王克逸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30(8):085102-1-085102-5
介绍了同步辐射压弯镜重力引起的面型斜率误差及评价标准。根据梁的弯曲理论,提出了力矩加多点力补偿重力的方法,以上海光源XAFS光束线(BL14W)中的压弯镜为例,计算出力矩加两点力、力矩加三点和力矩加四点力补偿的最小斜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92,0.041,0.022 μrad。补偿结果的对比表明,当镜子两端有力矩补偿时,各补偿力相应减小,力矩加两点力、力矩加三点力和力矩加四点力补偿的面型斜率误差分别为没有力矩补偿时的52%,61%,68%。力矩加多点力补偿重力的方法明显优于多点力补偿重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6.
关于振动热能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裕勤  管立 《工科物理》1999,9(2):39-39,28
本文通过对多种振动系统动热能的分析和计算,指出了振动势能是系统相对于平衡位置的各种势能增量之和,它只与位移有关,并可用一通式表示。  相似文献   
307.
基于微磁学理论和模拟研究电流驱动的斯格明子的移动特性。相对于纳米带,凹槽纳米带可提供更大的边缘排斥力抑制斯格明子横向移动,最大驱动电流(Jmax)和最大斯格明子移动速度(Vmax)显著增加。随着注入电流密度的增加,凹槽纳米带内斯格明子移动速度先增加到最大速度,而后减小或保持不变。通过增加边缘宽度或厚度,JmaxVmax线性增加。研究凹槽纳米带边缘厚度与宽度对斯格明子移动的调制规律,并基于微磁学理论对其进行解释。为基于纳米带结构的自旋电子器件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8.
广泛用于航天领域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 具有力矩放大效应的优点,其理论基础为有假设条件的力矩放大原理. 本文不局限于这些假设, 不限定工况,解析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的输出特性. 考虑安装基座的运动,得到具有两维输入三维输出的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力矩输出模型,提出将输出力矩分解为可调控与不可调控两部分. 为分析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的输出特性,定义两个参数, 分别为输出输入力矩比和输出力矩利用率. 研究发现,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不恒有力矩放大效应, 也不恒有高效的力矩利用率,两者与其状态密切相关. 最后,以含两个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的航天器姿态机动任务为例,对非对角奇异鲁棒操纵控制和优化控制进行仿真,检验了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输出特性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同时,根据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的三维输出特性, 借助一个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的优化控制,实现了航天器的三轴姿态机动. 仿真结果显示, 在优化控制过程中,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始终具有力矩放大效应和高效的力矩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