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3篇
  免费   2399篇
  国内免费   7619篇
化学   13304篇
晶体学   459篇
力学   846篇
综合类   504篇
数学   3345篇
物理学   5613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647篇
  2020年   478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757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1145篇
  2013年   1321篇
  2012年   1363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1339篇
  2008年   1380篇
  2007年   1351篇
  2006年   1353篇
  2005年   1223篇
  2004年   1077篇
  2003年   672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523篇
  1999年   507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用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对称二亚胺L,LMe和LCl。起始原料席夫碱2-羟基-N-(5-硝基糠叉)苯胺(SB-NO2)用5-硝基糠醛和2-羟基苯胺反应制得。SB-NO2然后在溶液中被还原为其氨基衍生物SB-NH2。在SB-NH2溶液中分别加入2-羟基苯甲醛,2-羟基-5-甲基苯甲醛和2-羟基-5-氯苯甲醛制得二亚胺化合物L,LMeand LCl。同时还合成了这些配体的Fe(Ⅲ)and Ni(Ⅱ)的二聚和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LC-MS、IR、UV-Vis、1H and13C-NMR、TGA、电导率和磁性测量等对二亚胺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还研究了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对5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所有化合物对大肠埃布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均有中等强度的活性。Fe(Ⅲ)配合物对绿脓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具有最高活性。  相似文献   
992.
以2,4,6-三(1-吡唑基)-1,3,5-三嗪(TPTz)与不同金属离子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3个氢键连接的金属-有机网状化合物。实验发现TPTz的水解产物6-(1-吡唑基)-1,3,5-三嗪-2,4-二酚(H2L)在反应中起到了实际的配位作用。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化合物,分子式为[M(HL)2]·2H2O(M=Zn,1;Co,2;Mn,3)。每个中心金属原子分别与2个吡唑基上的N、2个吡嗪环上的N和2个水分子中的O形成六配位的结构。2个HL-与1个中心金属配位形成一个零维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氢键连接进一步拓展为二维层状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都是宽系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宽度分别为3.80(Zn),3.30(Co),3.27(Mn)eV,其半导体性质同中心金属原子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三齿席夫碱配体2-[1-(2-羟基乙亚胺基)乙基]苯酚(H2L)和二氰氨钠与氯化铁在甲醇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具有中心对称性的六核铁(Ⅲ)配合物[NaFe6L6(MeO)6]Cl。通过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的晶体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162 5(2)nm,b=1.396 4(2)nm,c=1.504 2(2)nm,α=66.154(7)°,β=68.809(7)°,γ=73.296(7)°,V=2.053 6(5)nm3,Z=1,R1=0.059 3,wR2=0.156 4。本文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柔性配体1, 3-丙二胺缩邻香兰素(H2L)与和La(NO3)3·6H2O反应, 合成了1个由2个H2L桥连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a2(NO3)6(H2L)2] ·CH2Cl2 (1), 该配合物与(NH4)(PF6)继续反应生成了1个由2个NO3-离子桥连的双核配合物[La2(NO3)2(H2L)4] (PF6)4·4H2O·2CH2Cl2 (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2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为结构完全不同的2个双核结构, 因抗衡阴离子PF6-有去阴离子的作用, 配合物1中的NO3-离子被配体取代, 导致配合物1的结构翻转, 形成了1个新颖的双核结构2。  相似文献   
995.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镉配位聚合物[Cd(BIMB)0.5(glu)]n(BIMB=1,4-二(咪唑基)苯,H2glu=戊二酸),用红外,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822 06(5)nm,b=0.774 38(5)nm,c=1.877 93(10)nm,β=107.966°,V=1.137 nm3,Z=4,F(000)=684。在配合物中,相邻的镉原子通过2个戊二酸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链状结构通过另一戊二酸拓展成二维层状结构,相邻二维层状结构进一步由BIMB配体拓展成三维骨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6.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Ag(Ⅰ)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和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体中的2个吡啶氮原子以及1个亚胺氮原子配位,配体L1有2种配位模式,其中,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另外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同时2个亚胺氮原子也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这样配合物形成3D孔状结构。同时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用UV-Vis光谱和氧电极法对结构相似的His-Co、Hio-Co、Hit-Co 3组配合物氧合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由配合物光谱随pH变化的A-pH曲线,可知3组配合物均在pH 6.0以后开始发生氧合反应,在pH 6.0~10.0的范围内His-Co有2种氧合物种生成,其他2组配合物均只有1种氧合配合物生成。用等摩尔比法对氧合配合物的组成比进行了测定,得知Co∶His与Co∶Hio的配位比为1∶2,而Co∶Hit为1∶3;在室温水溶液中和pH 7的条件下,用UV-Vis在波长384 nm下分别考察了3组配合物的氧合性能和它们的抗老化能力,结果表明3组配合物在室温水溶液中均可发生氧合反应,但氧合性能有很大差异,His-Co经过110 h累计560次可逆循环,仍然具有5%氧合性能,而Hio、Hit分别经过59次/54 h、5次/10.2 h循环后氧合性能衰减至5%。3组配合物的抗老化能力的大小顺序为:His-Co>>Hio-Co>Hit-Co。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三配位原子配体配合物的可逆吸氧性能好于二配位原子配体的配合物,氨基酸配合物优于氨基醇配合物。  相似文献   
998.
聂雪  陈满生  庾江喜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2):2704-2708
以3,5-二硝基苯甲酸,咪唑为配体,合成了新化合物[Cd(H2O)2(DNBA)(Im)2](DNBA)·H2O,(DNBA=3,5-二硝基苯甲酸阴离子)。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cc2,晶胞参数:a=1.324 99(4) nm,b=1.516 01(5) nm,c=2.789 22(8) nm;V=5.602 7(3) nm3,Dc=1.719 g·cm-3,Z=8,μ=0.866 mm-1,F(000)=2 912,最终偏离因子R1=0.058 3,wR2=0.146 4。该配合物中包含两个单核镉(Ⅱ)配合物,且配合物中还包含未配位的3,5-二硝基苯甲酸,金属中心均是六配位变形八面体结构。并测定和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热重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999.
合成了2个基于氮氧自由基配体且结构类似的双核配位化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Mn2(hfac)4(NIT-mo-pmy)2](1)和[CO2(hfac)4(NIT-mo-pmy)2](2),其中hfac=六氟乙酰丙酮,NIT-mo-pmy=2-(2-甲氧基-5′-嘧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基-3-氧-1-氧自由基。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双核配位单元进一步构筑为中心对称的平行四边形分子阵列。变温磁化率的测试表明,在2个配合物中,中心离子和氮氧自由基单元之间存在反铁磁交换作用。借助构效关系研究,分析了磁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适当近似的磁化学模型,对Mn(Ⅱ)配合物的磁性行为进行了定量拟合,并与相关化合物磁作用强度进行了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以三(2-巯吡啶基)甲烷(L)为配体合成了2个Cd(Ⅱ)和Zn(Ⅱ)的配合物:Cd(L)4(NO3)2和Zn(L)4(ClO4)2, 发现在配合物中配体的C-S键发生了断裂, 通过紫外、质谱手段研究并预测了其反应机理。单晶X-射线衍射的结果显示, 配合物12中金属原子均处于扭曲的四面体配位环境中, 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将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