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化学   37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971篇
物理学   44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研究并构建了一种基于荧光碳点(carbon dots, CDs)的新型“开关”探针,利用CDs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痕量组氨酸(histidine, His)的检测。在pH 7.6的溶液中,钌(Ru)能与CDs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形成弱的基态化合物,导致CDs的荧光猝灭,此时体系处于“关闭”状态。而His与Ru有更强的亲和力,故向体系中加入 His后,Ru从CDs表面竞争中下来,CDs的荧光得到恢复,此时体系被“打开”。考察了pH、缓冲溶液、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Ru对CDs荧光的猝灭类型,得出了Ru对CDs荧光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pH 7.6的溶液中,在20~25 ℃条件下,体系在10 min 内反应完成。His的浓度与碳点荧光的恢复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5~219.3×10-6 mol·L-1,检出限为:2.15×10-6 mol·L-1。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氨基酸注射液中组氨酸含量的测定,其RSD≤2.07%,回收率在95.7%~102.4%之间。将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CDs应用于构建“开关”型荧光探针,不但拓宽了CDs的应用范围,为一些重要物质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52.
考虑了温度改变对高聚物材料体积变化的影响,将材料的不可压缩假定修正为可压缩假定。对具有neo-Hookea特征的高聚物电子封装材料在回流焊过程中由于湿热所引发的“爆米花”式的孔穴破裂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有限变形的理论给出此类材料在计及体积改变效应下的孔穴增长和吸湿产生的蒸气压力与热应力之间的广义解析关系。该广义解析关系包含了不可压缩条件下的解析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改变引起的可压缩效应较大时,利用可压缩假定分析得到的极限载荷值与利用不可压缩假定分析得到的极限载荷值相比有所提高。但当温度改变引起的可压缩效应较小时,利用两种假定分析得到的极限载荷值相差不大。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不可压缩的假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53.
周婷 《中学数学》2024,(4):36-37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学中要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素养等在课内获得充足的发展.对农村初中的教学来说,教师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发现并纠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54.
杨绍琼  崔宏昭  姜楠 《力学学报》2015,47(3):529-533
纵向沟槽壁面的湍流边界层,当沟槽的脊-脊内尺度无量纲展向间距s+ 在一定范围内,与光滑壁面湍流边界层相比,具有减阻效应;并在s+ 约为17 个黏性长度单位时减阻效果达到最优,之后其减阻趋弱,直至增阻;其原因可能是沟槽壁面湍流边界层由于“开尔文-亥姆霍兹” 不稳定性而产生的一种“类开尔文-亥姆霍兹”展向涡结构. 实验采用烟雾流动显示技术,首次在风洞中显示了这种“类开尔文-亥姆霍兹” 展向涡结构,确认了其存在性,并在概念上简单勾勒了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55.
<正>《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惯性技术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传播先进科技成果和信息,促进惯性技术发展、培养科技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刊登内容主要包括惯性系统、组合导航、惯性敏感器、测试方法与设备、工艺与材料、可靠性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保证  相似文献   
956.
利用氧化锌溶胶-凝胶(Sol-Gel)、锌盐乙醇溶液(ES)和氧化锌纳米粒子溶液(NP)三种不同的籽晶层前驱液,在ITO衬底上通过化学浴沉积方法(CBD)制备出了一维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并在所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上构筑了具有“三维”异质结结构的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光谱分析等研究了籽晶层对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合电池性能测试结果,比较分析了“三维”异质结结构和“平面”异质结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S籽晶层上生长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的取向性最好,Sol-Gel次之,NP最差;在ES和Sol-Gel籽晶层上生长2h的样品透射率在80;左右;与“平面”异质结结构PbS量子点电池相比,基于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薄膜制备的“三维”异质结结构电池的短路电流可提高40;,表明“三维”异质结结构有利于载流子的分离和输运.  相似文献   
957.
印章石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品,江西“高洲石”是近年来新发现并在市场上流通的印章石品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对“高洲石”的矿物学特征和谱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粉晶衍射结果表明,“高洲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族矿物和叶蜡石,其次含有少量的绢云母和伊利石等。其中高岭石和地开石多型可通过18°~40°()范围内一系列地开石特有的衍射峰鉴别。“高洲石”中高岭石族矿物同时出现高岭石和地开石的特征衍射峰,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高洲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Al2O3,次要成分为Fe2O3和K2O和Na2O等,这与高岭石族矿物的化学成分相一致。红外光谱的结果显示“高洲石”中高岭石-地开石过渡矿物在高频区一般出现3 689, 3 645和3 615 cm-1三个谱带,其中归属于面外羟基振动的3 689 cm-1谱带和面内羟基振动的3 615 cm-1谱带强度近似相等,部分略有变化,其变化因含高岭石层或地开石层较多造成。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高洲石”中高岭石矿物的形态主要呈直径为0.5~4 μm的不规则片状或假六方板状,与我国其他产地印石的扫描电镜特征较为相似。差热分析结果表明高岭石族矿物的脱羟吸热谷温度与其矿物种属有一定对应关系,同时此温度还受矿物颗粒大小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高洲石”的矿物类型与我国四大印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相似,作为四大印石的替代品,“高洲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58.
已有密封一价拍卖竞拍者串谋均衡研究中存在不符合现实的诸多约束,鉴于此,在串谋只包含部分竞拍者、串谋成员与非串谋尔成员间形成独立、非对称以及连续的价值分布并同时存在竞价策略互动的假设下,建立串谋方和非串谋方互动的竞价优化模型以及拍卖方的保留价格优化模型,得到串谋方和非串谋方的最优竞拍出价以及竞拍方的最优保留价格。结果表明串谋方和非串谋方的出价策略不仅与自身的估价、竞标人数、串谋人数相关,也与对方的估价存在关联性;拍卖方的最优保留价格设定与非串谋方和串谋方的价值分布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59.
基于VAR模型, 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Granger因果性检验研究了1982~2010年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 结果显示, 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值只在长期内对企业“走出去”有积极作用; 在短期内, 人民币贬值是推动中国对外投资的因素; 但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 汇率的波动显著促进了企业“走出去”. 同时, 结果还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汇率水平的变化比对汇率波动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60.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在淮河流域确定的唯一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安徽省蚌埠市禹会遗址出土了大量彩石,引起考古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X射线衍射(XRD)、激光拉曼光谱(LRS)、热释光光谱(TL)等多种光谱分析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对禹会遗址出土“红-黄”彩石不同颜色区域的元素、物相组成及经热历史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矿石主体为褐铁矿,有大量石英夹杂,表层黄色物质主要为针铁矿(α-FeOOH),红色物质主要为赭石(α-Fe2O3+粘土+硅土);内部主要是隐晶质针铁矿,并含有一定数量铬铁矿、二氧化锰,及少量重晶石和金属铋。该类彩石并无人工热历史,应属于一种性质独特、地质起源复杂的多金属天然矿石,大量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中,可能与某种原始信仰和特殊祭祀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