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21篇
化学   761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一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Pt-CeO2/C电催化剂.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Pt颗粒均匀分散于碳载体表面,其粒径主要分布于1.5~2.5 nm.将Pt-CeO2/C催化剂制备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经循环伏安和单电池极化曲线测试发现,Pt-CeO2/C催化剂性能与Pt/C催化剂的相当.一氧...  相似文献   
92.
本文报道了三光子共振条件下CO的A^1П←X^1Σ^+跃迁的多光子电离光谱。并研究了谱线强度的反常压力效应以及谱线的位移和不对称加宽。通过园偏振激光实验,证实了此光谱来源于CO分子吸收其自身介质中的激光诱导的三次谐波;并利用相位匹配条件在理论上解释了实验中所观察到的谱线强度的反常压力效应。与此同时,研究了ACStark效应引起的谱线位移和不对称加宽。并首次对此效应进行了定量计算,其结果和实验观测值  相似文献   
93.
催化剂采用等量浸渍法,先后将Co与贵金属组分浸于γ-Al2O3上,经500℃焙烧,450℃氢气还原制得(mCo3O4/mAl2O3=0.08,m贵金属/m催化剂=1/1000).CO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贵金属Pt和Pd与Co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催化作用,而Rh与Co的协同作用较差.在Co-Pt/γ-Al2O3和Co-Pd/γ-Al2O3上,CO100%转化的温度较在Co/γ-Al2O3上下降了约60℃,而在Co-Rh/γ-Al2O3上仅下降了25℃左右.XRD和XPS的表征结果表明,Co/γ-Al2O3中Co以高分散的金属Co相和类似CoAl2O4的尖晶石相存在,而Co-M/γ-Al2O3(M=Pt,Pd,Rh)催化剂中,Co相已完全被还原为零价.高分散的金属钴相和贵金属相的协同作用,可能与氧从贵金属至Co相上的溢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94.
95.
Tin dioxid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emiconductor gas sensor to detect reducing gases1-3. The sensing mechanism of SnO2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change of the resistance of the sensor in different gas environment. In air, the surface-adsorbed oxygen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SnO2 act as surface acceptors of electrons, hence diminishing the conductivity of SnO2. However, when reducing gases such as H2, CO, or CH4 are introduced in the air stream, the resistance of the SnO2 sensor is …  相似文献   
96.
97.
98.
低镍催化剂CO和CO2加氢反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陈南 《光谱实验室》2010,27(4):1655-1658
研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在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前后导数光谱的变化,建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565nm一阶导数光谱定量测定方法。方法在0—1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浓度的平均回收率99.9%。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0.
CO氧化由其广泛的应用而成为催化领域中研究的重要反应,Co_3O_4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催化活性高等优点而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催化剂的结构、表面特性及反应机理等是研究的重点.催化剂的原位研究对观察相变过程,理解相应的表面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煅烧法制备了Ce O_2掺杂的Co_3O_4,并对其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原位XRD)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原位DRIFTS)表征了Ce O_2掺杂Co_3O_4对CO氧化的效果.原位XRD测试是在氢气气氛中进行,借以评估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由于Ce O_2的补氧能力,CeO_2掺杂可以提高Co~(2+)的还原能力,并促进了Co~(3+)-Co~(2+)-Co~(3+)循环.采用原位DRIFTS对CeO_2改性的Co_3O_4表面吸附的碳酸盐物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吸附碳酸盐物种的CeO_2掺杂Co_3O_4催化剂的红外峰与纯Co_3O_4相比有所不同.CeO_2掺杂的Co_3O_4上吸附的碳酸盐物种较为活泼,其与催化剂表面的结合作用力比较弱,不会覆盖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能有效抑制催化剂的失活.本文揭示了CeO_2掺杂Co_3O_4促进CO氧化的机理,为设计高效氧化CO的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支持.原位XRD的结果表明,由于CeO_2的补氧能力,引入CeO_2可以显著提高Co~(2+)的稳定性.换句话说,它可以通过降低Co~(2+)的氧化能力来提高Co~(2+)的还原能力,有利于促进Co~(3+)-Co~(2+)-Co~(3+)循环的稳定性,从而使Co~(2+)更容易转化为Co~(3+).原位DRIFTS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吸附在CeO_2-Co_3O_4表面的碳酸盐物种呈游离态,与催化剂表面的结合作用力较弱.这种类型的碳酸盐更活泼,而且不会像那些强作用在催化剂表面的碳酸盐物种那样使表面钝化.CeO_2-Co_3O_4与Co_3O_4的表面吸附的碳酸盐物种的差异是由于引入的CeO_2对氧化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的结果.在高温和N_2气氛下进行预处理后,CeO_2表面变得光洁且形成了一些氧空位,其特殊的储氧能力通过弱吸附氧使其表面更加活泼.这些结果证实,经过CeO_2的修饰后,氧化钴表面更加活泼,且更适合CO氧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