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159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5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臧润清  刘琦  李星 《低温与超导》2012,(2):34-39,56
重力再循环供液是指蒸发器依靠制冷剂自身的重力送入蒸发器,在供液高度大于蒸发器对制冷剂的阻力情况下,部分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所形成的回路中再循环。由于再循环作用不需要外加动力,并强化管内制冷剂的沸腾换热,蒸发器的效率得以明显提高。文中介绍了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和蒸发器的结构,提出采用J.Chawla关系式和Shah关联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再循环蒸发器制冷剂侧的换热系数。采用空气侧热平衡法,对直接膨胀供液和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分别进行了多蒸发温度下的性能测试。表明重力再循环供液制冷系统比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平均增加26%,COP平均增加18%,蒸发温度平均升高1.1℃,传热系数是直接供液的1.57倍。J.Chawla关系式和Shah关联式相结合预测再循环蒸发器制冷剂侧的换热系数,其曲线结构与实验值近似,平均误差不大于20.6%。文章还对各热工参数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2.
与水蒸气朗肯循环给水泵相比,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泵存在技术难度大、效率低、易气蚀和单位功率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重力增压的新型有机工质热力发电循环,冷凝器出口工质不经过泵而依靠重力增压,然后进入蒸发器气化。分别采用R113、R123和R245fa三种干工质分析了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循环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并基于泵的实验数据,比较了该热力循环与泵增压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温度下沸点和密度越高的工质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越小。在蒸发温度100℃和冷凝温度50℃时,若采用R113,新型循环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为22.2 m,热效率为8.1%,比泵增压循环效率高约0 8%。该重力增压循环显示了应用于热电联供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3.
多级离心泵内叶轮出口压力脉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瞬态工况下离心泵叶轮出口处的压力脉动情况,为离心泵泄漏流道流动提供边界条件,建立了包含叶轮和导叶流道的离心泵模型,基于CFD方法计算得到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利用测试数据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瞬态工况下叶轮出口处压力的变化趋势,比较了不同工况对叶轮出口压力脉动的影响,发现叶轮出口压力随叶轮旋转呈周期性变化,压力脉动频率与转速及叶轮数量有关;偏工况时叶轮出口压力脉动趋势与额定工况基本一致,但脉动频率及脉动幅值有较大区别;随离心泵转速增加,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呈减小趋势,但幅值随转速增加而增加,且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34.
在一台增压中冷的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方式进行排放特性与经济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MCC方式能够大量减少NOx排放,同时CO2排放也有所降低。可以通过在排气管上加装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很好地清除掉DMCC方式增加的HC和CO排放,其催化效率在90%以上,比原机排放低很多,DMCC方式的甲醛排放比原机高,DOC对其催化率达98%,接近超低排放。DMCC模式外特性的热效率提高了7.607%,且存在一个最佳燃料匹配区间。  相似文献   
135.
熊德林  王美山  杨传路  童小菲  马宁 《中国物理 B》2010,19(10):103303-103303
The influence of the ultra-short pulse wavelength on the populations in the three electronic states of CsI molecul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time-dependent wave packet metho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s in the two excited states approach to the maxima at the wavelengths of 369 nm and 297 nm, respectively. The photodissociation reaction channels of the CsI molecule can be chosen by controlling the pump pulse wavelength.  相似文献   
136.
胡静  朱士群 《光学学报》2001,21(3):57-261
从单模激光场的增益-噪声模型出发,导出了激光场定态强度分布函数,研究了定态分布函数的极值点随加性噪声、乘性噪声和注入信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乘性噪声是使激光系统出现一级相变类比的关键因素,注入信号使相变行为减弱,而加性噪声却使得定态分布中极值点的数量和位置出现来回跳跃式变化。  相似文献   
137.
张莉 《中国物理 B》2009,18(4):1389-139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henomenon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in a single-mode laser driven by quadratic pump noise and amplitude-modulated signal. A new linear approximation approach is advanced to calculat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In the linear approximation only the drift term is linearized, the multiplicative noise term is unchangeabl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ppears not only the standard form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but also the broad sense of stochastic resonance, especially stochastic multiresonance appears in the curve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s a function of coupling strength λ between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the pump noise.  相似文献   
138.
热再生吸收式碳捕集的传统认识难以揭示其热力学机制,一种新的认识是"热-化学能"转换中存在中间能量形式.本文从热力学碳泵概念出发,对吸收式碳捕集理想系统进行了解耦,其可视为"热机-碳泵"的热力学组合,探索了极限效率的表达,并采用第二定律效率作为评价参数对已有中试试验系统进行了性能水平探索.结果表明,理想循环性能系数仅取决...  相似文献   
139.
旋流泵全流道三维定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计算模型采用分块非结构化六面体网格的基础上,利用雷诺平均N-S方程,标准k-ε紊流模型,结合 SIMPLEC算法,数值模拟了旋流泵的内部流动,得到了旋流泵压力面、吸力面上的压力分布,同时也估算了叶轮的效率, 比较了旋流泵试验性能与数值模拟性能,有助于了解旋流泵的内部流动特性,指导旋流泵的水力设计。  相似文献   
140.
离心泵在启动阶段的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工作的离心泵,分析了其内部流体的流动情况,建立了在非稳定工况下操作的理论扬程公式,非稳态理论扬程包括旋转加速附加扬程和水流加速消耗扬程以及由于流动速度变化引起泵壳中的附加压力而产生的扬程。在离心泵的启动阶段,对其在不同阀门开度下的水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瞬时转速、流量、扬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把试验结果进行修正。由于启动时一部分扬程用来提供流体加速,压力传感器测量不到,因此必须把试验扬程加以修正。将理论计算与修正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两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