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1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53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93篇
物理学   1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帅  陈金  金栋平 《应用力学学报》2020,(2):637-641,I0012
由于陀螺耦合效应,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皆为复数形式,不便于进行控制力矩陀螺的配置优化和控制律设计。本文基于复模态理论,构造出一种实数域上的伪模态矩阵,从而实现方程解耦。综合考虑结构模态、控制输入能量和传感器接收能量的复合优化准则,获得了控制力矩陀螺的最优配置。结果表明,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能够快速将结构的响应振幅降至5%以内,验证了使用伪模态矩阵进行方程解耦的可行性及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条带式太阳帆的结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徽  崔洋洋  佟安 《力学学报》2019,51(1):237-244
依靠光压推进,太阳帆被认为是最可行的星际探测航天器,太阳帆结构总体方案主要有两类:桅杆式和旋转式,其中,帆膜被分割成窄条的条带式太阳帆在桅杆式太阳帆中具有较为理想的结构效率,如何准确计算条带式太阳帆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值得研究.本文对条带式太阳帆结构的振动特性和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将太阳帆看作是由若干个桅杆-膜带组件依次连接而成的整体结构,桅杆-膜带组件由4根桅杆段和4条薄膜条带组成,分段轴压作用下的桅杆与薄膜条带耦合振动.考虑帆面薄膜条带与支撑桅杆之间的耦合振动,采用分布传递函数法建立了的条带式太阳帆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条带式太阳帆结构自由振动和失稳载荷的求解方法.研究表明:条带式太阳帆构型有利于提高太阳帆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结构稳定性,随着帆面薄膜条带数目的增加,太阳帆结构的振动频率和失稳载荷增大;随着帆面薄膜预应力的增大,太阳帆结构振动的基频减小,稳定性变差;随着支撑桅杆刚度的提高,太阳帆结构整体的振动频率和失稳载荷增大.本文建立的解析求解方法具有求解效率快和精度高的特点,为条带式太阳帆的结构设计和姿态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3.
本文采用压电陶瓷片测振技术,试验分析了氮化硅陶瓷平板的固有频率及模态阻尼比,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吻合。本文还对氮化硅陶瓷平板与普通钢平板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氮化硅陶瓷平板的固有频率及模态阻尼比都较高。  相似文献   
44.
讨论了在动态子结构法中应用静态Ritz向量替代模态向量时所应考虑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合理地定义荷载空间分布向量{f(s)},以避免在子结构中出现低阶模态不连续分布的情况。文中给出了在自由子结构和约束子结构内进行Ritz变换的一般形式及修正公式。算例表明:应用子结构Ritz向量综合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线性结构模态分析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45.
张振宇  张慧生 《力学季刊》2003,24(3):351-357
把特征向量的各阶导数表示成所有模态的线性组合,并利用左模态与右模态间的双正交性,首先导出了任意非亏损矩阵的重特征值的一阶导数所满足的特征值问题,然后根据此特征值问题无、看重根的情况,再导出了异导重特征值和等导重特征值对应的可微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各阶导数的一般计算公式。算例显示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6.
张德文 《力学与实践》2003,25(5):60-63,80
已有的“从自由试验提取约束结构模态”的动柔度法,仅适用于刚性支承情况.在工程中,弹性支承状态是常见的,为此,建立了这一情况下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具有普遍性,因为当支承刚度很大时,可得到刚性支承下的结果;当支承刚度很小时,便可获得工程中用橡皮绳悬吊结构后所测得的自由-自由试验模态.总之,当支承刚度为任何值时,用此方法都能提取到相应约束结构的满意试验模态参数.表明该算法是非常稳定的,对于工程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含粘性阻尼结构的复振型导数计算问题,将导数计算问题看成是一个简谐激振的响应计算问题,采用多次模态加速法和移位法,导出了复振型导数计算的移位多次模态加速法。该方法具有明确的数学和物理意义,可导出已有的各种计算方法。算例表明本方法计算复振型导数只需用很少几个模态即可保证精度,计算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48.
惯性平台台体的动态特性直接决定着惯性仪表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模态分析是研究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概述了实验模态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某型号平台台体结构的实验模型,对其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有限元结果较为准确;同时针对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灵敏度分析对结构的动力修改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9.
胡友  刘小会  蔡萌琦  严波 《力学季刊》2019,40(2):373-383
为了揭示地形变化对连续档输电线动态特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任意高差角的动刚度理论.首先将单档导线视为连续档导线的子结构,构建了两悬挂点不等高的单档导线振动方程,并在该理论方程中引入了二次项,能够考虑重力沿弦向分量的影响,推导出绝缘子串绕其悬挂点转动的动刚度计算方法,通过动刚度理论研究连续档导线横向振动模态和频率,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验证理论模态和频率公式的准确性.所得结果表明,动刚度的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理论模态与有限元输出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获得的频率和模态可为山地高压输电线路防舞技术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The recently developed pushover analysis procedure has led a new dimension to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actic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magnitude of monotonic loading, weak links and failure modes in the multi-storey RC frames are usually formed. The force distribution and storey displacements are evaluated using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esponse is controlled by fundamental mode and no mode shift takes place. Himalayan-Nagalushai region, Indo-Gangetic plain, Western India, Kutch and Kathiawar regions are geologically unstable parts of India and some devastating earthquakes of remarkable intensity have occurred here. In view of the intensive construction activity in India, where even a medium intensity tremor can cause a calamity, the authors feel that a completely up-to-date, versatile method of a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tructures are essential. A detailed dynamic analysis of a 10-storey RC frame building is therefore performed using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based on Indian Standard Codal Provisions and base shear, storey shear and storey drifts are computed. A modal pushover analysis (MPA) is also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he same model for the same acceleration spectra used in the earlier case. The major focus of study is to bring out the superiority of pushover analysis method over the conventional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cod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underestimates the response of the model in comparison with modal pushover analysis. It is also seen that modal participation of higher modes contributes to better results of the respons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Also pushover curves are plotted to illustrate the displacement as a function of base sh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