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化学   114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032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18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B4C/(W,Ti)C陶瓷喷砂嘴冲蚀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B4C/(W,Ti)C陶瓷喷砂嘴;采用SiC、白刚玉和棕刚玉磨粒对所制备的喷砂嘴进行冲蚀试验,在应力分析基础上探讨了陶瓷喷砂嘴的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B4C/(W,Ti)C陶瓷喷砂嘴的冲蚀率随着磨粒硬度和粒度的提高而增大;喷砂嘴入口磨损最严重,出口次之,而中间区域磨损相对较轻;相应的应力分析结果同试验结果相吻合;以棕刚玉作为冲蚀磨料时,B4C/(W,Ti)C陶瓷喷砂嘴主要呈现应力疲劳断裂冲蚀特征,而以白刚玉和SiC作为冲蚀磨料时,喷砂嘴入口处主要呈现脆性断裂冲蚀特征,中问区域则主要呈现应力疲劳断裂冲蚀特征。  相似文献   
902.
钛合金表面掺金属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阳极层流型矩形气体离子源结合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掺金属类金刚石(Me-DLC)薄膜,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俄歇微探针、表面形貌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薄膜结构进行表征,用SRV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其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类金刚石薄膜可以提高钛合金基体的承载能力和硬度,对基体材料起到有效的耐磨减摩作用,掺钨类金刚石薄膜的硬度及膜/基结合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且在膜层承载能力范围内,载荷越高,DLC梯度薄膜的摩擦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903.
本文从摩擦学角度出发通过正交试验对LT(无污染硫氰共渗)工艺的处理参数进行了优化,指出赋予不同基材最佳承载能力和耐磨性的处理参数都明显不同,同种基材获得最佳耐磨性的处理参数则随载荷范围的不同而改变,提出了各处理参数与几种材料共渗层最高抗擦伤载荷之关系的经验公式,并且指出共渗层的承载能力与其结构有关,而与盐浴中所含二价硫离子的多少无对应关系。文章还借助于现代分析手段对共渗层的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  相似文献   
904.
吴玉程 《摩擦学学报》1992,12(2):144-152
作者利用化学沉积法在低合金铸铁表面分别制取了Ni-P镀层和Ni-P-SiC复合镀层,并就两者的耐磨性与铸铁、磷化处理表面及Cr镀层的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i-P镀层的耐磨性比铸铁及磷化处理的好,但比Cr镀层和Ni-P-SiC复合镀层的差,并以后者的为最佳。  相似文献   
905.
采用乳液插层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有机改性蒙脱土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复合材料结构,考察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片状分散型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OMMT含量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加;摩擦系数随OMMT含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当OMMT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小,为PMMA的25%;当OMMT含量为6%时,摩擦系数最大,比PMMA增加8%.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随着OMMT含量不同,2种机理的表现程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06.
激光熔覆Zr—Al—Ni—Cu复合涂层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 Ti基体上制备了 Zr65Al7.5Ni1 0 Cu1 7.5合金涂层 ,涂层由金属间化合物、少量非晶和纳米晶构成 .分别向涂层中添加 C或 B及 Si等组元 ,使涂层硬度由原来的 10 41H K升高到 10 85 H K和 12 5 2 H K;同时在干摩擦条件下考察了其摩擦磨损行为 .结果表明 ,涂层的摩擦系数分别为 0 .14、0 .16和 0 .17,涂层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剥层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907.
WSi_2/MoSi_2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MM- 2 0 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不同载荷条件下 WSi2 /Mo Si2 复合材料与 45 #钢配副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X射线衍射仪分析讨论了其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WSi2 /Mo Si2 复合材料在高于 80 N载荷条件下具有比较稳定的摩擦磨损性能 ;在 85~ 1 3 5 N范围内其摩擦磨损性能优于 Mo Si2 材料 .WSi2 /Mo Si2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表现为脆性断裂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908.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腐蚀磨损试验机,对在不同极化电位下双相不锈钢于硫酸介质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和摩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试样的磨损表面作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阴极保护可以有效地降低双相不锈钢的腐蚀磨损率;在钝化电位下的腐蚀磨损率比在自然电位和阴极保护电位下的都高;外加极化电位在阴极保护电位区或与动态腐蚀电位相当时,摩擦系数比自然电位下的低;钝化区的摩擦系数比自然电位下的高,可见此时钝化膜的减摩性能差;在钝化电位下当载荷高于11.7N时,双相不锈钢的表面钝化膜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09.
作者利用多种表面测试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的氮离子注入GCr15轴承钢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表面形貌、表层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微观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均与未注入材料的不同。并且指出,由于离子注入引起了表面粗糙度的降低,表层残余应力的增大和表面显微硬度的提高,以及注入层氮化物的形成,所以摩擦磨损机理也发生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摩擦力和磨损量的降低最高分别可达67%和83%。  相似文献   
910.
铝硅酸盐微晶玻璃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MRH-5A型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不同载荷下耐磨微晶玻璃与45#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定点探针观察和分析磨损表面形貌和成分,并探讨了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磨损率随着载荷的增加出现波动,当载荷低于40N时,磨损率随载荷增加而明显增大;而当载荷超过40N时,磨损率随载荷增加而明显降低;在较低载荷下,耐磨微晶玻璃的磨损失效主要源于轻微点蚀和疲劳剥落;在较高载荷下,其磨损失效主要源于表层晶粒塑性变形及疲劳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