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16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51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23篇
物理学   7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High velocity flow in porous med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62.
光纤捷联惯导系统高阶误差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位置标定算法中利用的陀螺和加表的误差模型,在捷联惯导系统误差传播方程中,考虑陀螺和加表的标度因数误差和安装误差,建立了一种高阶误差模型。为了评价该模型的准确性,将其与不考虑标度因数误差和安装误差的模型比较,设计了系统静态和动态仿真实验。在系统静态仿真中,分别加入陀螺漂移和加表安装误差,而在动态仿真中同时加入各项误差项,求取以这些误差项为初值的模型微分方程的解,使其与惯导系统输出误差进行比较。仿真结果发现,建立的高阶误差模型比不考虑标度因数误差和安装误差的模型精度高出约三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63.
重力/惯性匹配导航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分析了水下多种导航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导航方式,即重力/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介绍了它的研究背景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可视化仿真的方法模拟了整个导航过程。结果表明:重力匹配可以限制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增长,实现长期水下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964.
Introduction Inertialvibratingmachinesexcitedbytworotatingeccentricweightsarewidelyusedto siftmaterialsinindustriessuchasmine,metallurgy,chemicalindustry,foodstuff,etc.The eccentricweightisgenerallydrivenbyanasynchronouselectromotor,anditssteady state ope…  相似文献   
965.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加速度计集成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介绍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加速度计集成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NI公司的LabVIEW开发平台,实现了加速度计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及灵敏度性能的自动测试,完成数据采集、测试的控制与实时显示、教据存储与分析处理以及所生成报表的浏览与打印等功能,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效率,为加速度计的性能分析与进一步改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66.
陀螺仪在线性能及故障AR模型和神经网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眼于惯导系统中在线运行的陀螺仪性能和故障诊断的研究。针对无故障和两种故障下采集到的陀螺仪前置放大器在线输出信号,分别采用AR模型法和神经网络法进行分析,并绘出相应的模型功率谱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之后,得出信号模型功率谱图可作为判断陀螺仪性能和故障的一种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7.
零级次弹性圆柱杆在常速度拉伸时的惯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个零级次弹性圆柱杆在常速度拉伸时有限变形的解析解,由其解发现在不同拉伸速度下应力-应变曲线的不同,完全是由于惯性力而引起,它使轴向应力几乎是随着拉伸速度比值的平方而增加。  相似文献   
968.
韧性材料在强动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细观动力学分析方法在高加载率条件下得到了孔洞的动态增长模型。模型考虑了应变率效率、惯性效应和热效应对孔洞增长的影响,给出了孔洞增长的应力临界值表达式。模型的数值分析表明:初始温度T0对应力临界值Pcrit有较大影响;在高应变率条件下惯性和热效应对韧性孔洞动态增长有明显的影响,惯性表现为对孔洞增长的阻碍作用,而热效应应则表现为对孔洞增长的促进作用,数值分析还表明,在低应变率条件下惯性效应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对某型惯性平台的热场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在原设计温度控制点控制范围内该型惯性平台的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利用传热学理论,对平台中的强化换热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及计算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以期对该型惯性平台环境温度适应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0.
Modal test and analysis of cantilever beam with tip ma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henomenon of dynamic stiffening is a research field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 In fact, there are not only dynamic stiffening but also dynamic softening phenomenon in the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and its linearization characteristic equations of a cantilever beam with tip mass in the centrifugal field are established by adopting the general Hamilton Variational Principle. Then, the problems of the dynamic stiffening and the dynamic softening are studied by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Meanwhile, the modal test is carried out on our centrifuge.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stiffness will be strengthened when the centrifugal tension force acts on the beam (i.e. the dynamic stiffening). However, the system stiffness will be weakened when the centrifugal compression force acts on the beam (i.e. the dynamic softening). Furthermore,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of the system will lose its stability when the inertial force reaches a critical value.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is phenomenon comes from the effect of dynamic softening resulting from the centrifugal compression force. Our test results verify the above conclusions and confirm that both dynamic stiffening and softening phenomena exist in 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9972002) and the Doctoral Programme from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China (20010001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