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579篇
化学   505篇
晶体学   92篇
力学   168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79篇
物理学   176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The merocyanine dye 3-ethyl-5-(2-(3-ethyl-2-benzothiazolinylidene)-ethylidene)-rhodanine (BTER) known as Agfa-10 has been found to have a good photoconductivity as solution cast film. In this paper iodine-doped BTER was obtained by doping with iodine vapor. Its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es. 1 The doped iodine had been excited as I_3~- anion. 2 Because the electron located on the sulphur atom was transferred to iodine, the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of (BTER-I_3) formed. 3 During the iodine doping process, BTER changed from α-form to β-modification. These had been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VIS-absorption spectra and SEM picture.4 From the volt-Ampere curve obtained from sandwich cell, when E≤2.2×10~(-1) V·cm~(-1), the room temperatur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BTER and BTER-I_3 were found to be 2.22×10~(-10) s·cm~(-1) and 2.6×10~(-7) S·cm~(-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2.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考查并分析了(KI)108离子簇的结构、能量和相变的动力学行为.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离子簇再现了熔化和凝固现象,而且熔化起始于立方体的其一顶点,熔化的离子簇不是球形的,说明了离子簇的非湿特征.根据结晶的成核速率,讨论了电子衍射实验中观察KI凝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
本文用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BaB_2O_4-CdO和BaB_2O_4-ZnO二元系相图。在BaB_2O_4-CdO体系中存在着一新化合物BaCdB_2O_5,在785±3℃同成份熔化。在BaB_2O_4-ZnO体系中,由包晶反应形成一新化合物BaZn_3B_2O_7,反应温度为903±3℃。在富BaB_2O_4区形成一个宽的低温相BaB_2O_4固溶区。研究结果表明,用Zn~(2 )替代BaB_2O_4中Ba~(2 )形成固溶体,不能将高温相BaB_2O_4稳定到室温,证实了“经验函数关系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4.
王文清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7):774-781
利用X衍射(300, 270, 250 K)和中子衍射(300, 260, 250, 240 K)研究D-氨酸单晶在静态的和动力学的变温过程中的结构特征以及考证Salam预言的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 实验发现丙氨酸晶体的空间群P212121对称性没有改变. 实验结果否定了构型相变的可能,但是发现在~250 K有一个微小的、连续的对称性破缺发生. 晶体分子振动产生的环电流模型可以用来解释D-和L-丙氨酸单晶直流磁化率和天然旋光角相反的现象, 与之相关的中子衍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变温过程中αC-H(2), N-H(1), N-H(4), N-H(6) 键长的不同变化. 中子衍射还显示了质子移动所导致的动力学无序,来源于分子内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氢键和分子间αC-H和氨基形成的氢键,从而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 实验结果表明Salam预言相变不是传统意义的结构相变,而是由于温度效应导致了在相变点附近分子的宇称破缺能差(PVED)增大,然后通过氨基酸分子的隧道效应扩大了宇称破缺能差的影响,这一研究为生命现象中快速的均一手性形成提供了非线性机理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5.
二分岔现象(pitchfork bifurcation)是非平衡非线性动力系统中最典型和最简单的分岔现象.1972年Schlogl提出了如下一个化学反应模型: A+2x?3X,X?B (1)假定组份A和B的浓度可由外界控制为恒定,在某些条件下该模型可呈现出二分岔现象.自那以后,Schlogl模型已成为人们研究非平衡相变时最广泛采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推动非平衡非线性现象的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来看,该模型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该模型涉及一个三分子自催化反应步骤,这种反应步骤在现实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66.
含湿相变粗糙多孔材质的热质耦合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孔材质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含湿状态对传热和传质特性有着重要意义,其热质耦合传递过程广泛存在于能源开发和工程隔热等领域。不同于在多孔材质理想状态下对传热和传质特性的单方面分析,该文将孔道的分布参数、粗糙表面、含湿状态和相变等因素考虑进去,运用分形理论推导出了含湿相变粗糙表面多孔材质的渗流系数和耦合等效导热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渗流系数与面积分形维数、含湿饱和度呈正相关,与相对粗糙度、迂曲分形维数呈负相关;耦合等效导热系数与渗流系数、相变量呈正相关,与相对粗糙度呈负相关。此外,结果还表明,相变量以及相变引起的气体膨胀压强差对热质耦合传递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7.
黄钦  余凌峰  陈凯 《应用数学和力学》2022,43(11):1195-1202
以相变材料耦合冷板电池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系统的冷却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耦合系统的冷却水流量可以降低电池组温度和温差,但是显著增加了冷板功耗,系统能效较低。为了提高耦合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效率,在固定系统体积的情况下,采用优化策略对系统中相变材料的厚度分布进行调整。典型算例结果表明,优化策略仅需5步调整就能得到最佳相变材料厚度分布。相比于优化前系统,优化后的系统使电池组最高温度降低了1.1 K,温差减小了29%。在同等电池组温差下,优化系统的功耗相比优化前系统下降了64%。  相似文献   
68.
提出一个可用离散朗之万方程描述的体温计模型.该体温计的特点是其温度示数只能随外界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其示数却不能下降.根据体温计示数这种只升不降的特点,定义了“停顿”事件.用随机行走的理论解析地推导了停顿时间分布函数数值模拟和解析结果都显示这种分布函数呈幂律形式D(s)∝s,揭示出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临界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9.
La2/3Ca1/3MnO3中的输运机制与CMR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了超大磁阻材料La2/3Ca1/3MnO3的磁电特性,发现由电阻测量得到的绝缘体.金属相变与由磁化曲线得到的顺磁-铁磁相变温区完全一致,均随磁场的增强推向高温区。结果证明样品输运行为的变化起因于磁结构的变化,在Tc附近产生超大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70.
通过测量金属钆在居里点附近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发现钆的正电子湮没寿命在居里点近邻T<TC一侧随温度有显著变化,而在此温区以外几乎不随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