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篇
  免费   558篇
  国内免费   1938篇
化学   2904篇
晶体学   181篇
力学   620篇
综合类   93篇
数学   61篇
物理学   107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本文提出了低热固相反应的冷融熔机理和冷溶熔机理,其中冷融熔机理主要针对于不含结晶水的反应体系,冷溶熔机理主要针对于含结晶水的反应体系,并对低热固相反应动力学提出冷融熔/冷溶熔、扩散、反应、成核、生长的五步机理.两种机理都避开了分子在固相晶格中的扩散,从而对低热固相反应的扩散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释,并给出了低热固相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判据.  相似文献   
52.
用AM1方法(采用非限制的Hartree-FockUHF计算)研究乙烯与环己-1,3-二烯的热Diels-Alder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是放热的且存在两条竞争的路径;协同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双自由反应速度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分别为112.667kJ/mol和78.406kJ/mol。  相似文献   
53.
Th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tetrathiotungstate (CTriMATT) were studied herein. The as-synthesized CTriMAT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Ultraviolet visible (UV-Vis)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synthesized CTriMATT had high purity and good crystallinity. The introduction of alkyl groups induced a shift of the stretching vibration band of W-S bond to lower wavenumber, while it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position of WS4^2-.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and in situ XRD characterizations revealed that CTriMATT began to decompose at 423 K in nitrogen and was converted to WS2 eventually. In addition, the decomposition product of CTriMATT at 673 K in nitrogen was characterized by N2 adsorption (BE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S2 with high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volume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TriMATT in nitrogen.  相似文献   
54.
新型中孔分子筛合成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晓钟  窦涛 《化学通报》1997,(11):16-20
综述了中孔分子筛在合成及相应机理解释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孔分子筛材料可能在石油加工及其它更广泛的领域找到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55.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构,机理及其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8年Mann等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得到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1969年Mccord等进一步发现了它的生物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O_2~-+O_2~-+2H~+→+O_2+H_2O_2,使细胞免受O_2~-的氧化性损伤,因此,它在防御氧的毒  相似文献   
56.
在碱性介质中,用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Ag(III)配离子,即[Ag(HIO6)2]5-,氧化药物分子愈创甘油醚的动力学及其机理.用质谱鉴定了氧化产物;反应对Ag(III)和愈创甘油醚均为一级;在温度25.0-40.0℃范围内,通过分析[OH-]和[IO4-]tot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二级速率常数有以下表达式:k′=(ka kb[OH-])K1/{f([OH-])[IO4-]tot K1},在25.0℃及离子强度0.30mol·L-1时,对此反应有ka=(2.6±1.2)×10-2mol-1·L·s-1,kb=(2.8±0.1)mol-2·L2·s-1,及K1=(4.1±0.4)×10-4mol·L-1,求出了涉及ka,kb的活化参数,并据此推出反应机理为反应体系中的[Ag(HIO6)2]5-配离子在前期平衡后,反应活性中心与药物分子形成Ag(III)-过碘酸-愈创甘油醚分子三元配合物,配位甘油醚分子通过两个平行途径将两电子传递给中心原子Ag:一个途径无OH-离子参与,另一途径有OH-参与完成.  相似文献   
57.
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历史发展、制备方法、聚合体系的选择、性能表征及作用机理。主要介绍了其作为传感器敏感膜方面的应用,并对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8.
张莹  田鹏  周帆  刘广宇  刘中民 《催化学报》2007,28(11):963-969
采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含有亚微米级孔洞的微孔磷酸盐晶体材料(记为HAP-TAP),其形貌特征是:六棱柱形的晶体表面分布着大量0.4~0.8μm的亚微米级孔洞,孔洞内长有片层状晶体.在样品晶化的过程中,通过控制合成时间,获得了纯六棱柱形晶体的大单晶(记为HAP).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和电子能谱(EDX)对HAP-TAP独特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揭示.HAP的单晶XRD数据表明,HAP是一种具有二维空旷骨架结构的新型微孔磷酸铝晶体,其分子式为Al5(OH)2(PO4)7(C2N2H10)3.0.5H2O.EDX分析结果表明,生长于六棱柱形晶体孔洞内的片层状晶体为磷酸钛铝材料.  相似文献   
59.
极性介质中醋酸乙烯酯的辐照引发分散聚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钴 60γ射线引发醋酸乙烯酯的分散聚合 ,通过选择各种极性溶剂体系 ,确立了醋酸乙烯酯在极性介质中稳定的分散聚合体系 .对异丙醇 水体系 ,聚合物分子量随剂量率的降低、稳定剂含量的增加、单体浓度的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醇水比的降低而增加 .运用XPS、元素分析等表征聚合物粒子 ,及通过辐射接枝理论的分析 ,可以判断稳定剂所起的稳定作用主要是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60.
结合燃料的自氧化机理,指出了抗氧剂、金属减活剂以及清净分散剂三种单元添加剂在燃料自氧化过程中的抗沉积原理.自行合成了一种新型清净分散剂--聚异丁烯硫磷酸的季戊四醇酯PETPA.对酯化产物用FT-IR和NMR进行了结构分析,给出了合成过程中硫磷化、水解、及酯化阶段的反应历程.考察了三种单元添加剂抗氧剂A、清净分散剂D和金属减活剂M,以及由单元添加剂组成的添加剂包的抗沉积效果.结果表明,抗沉积效果AMD>MD>AD>AM>D>M>A.其中清净分散剂为主要添加剂,三种单元添加剂组成的添加剂包的抗沉积效果最为明显,在RP-3、MCH及THDCPD燃料体系中,沉积量分别减少了87.10%、90.91%和89.12%.PETPA无论是单独还是复合使用其效果均优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T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