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5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1176篇
化学   4305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386篇
综合类   144篇
数学   362篇
物理学   123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21.
The photodetachment of a negative molecular ion is studied theoretically using a two-center model. The detached electron wave function is obtained as a superposition of two coherent waves originating from each center. The photo-detached electron flux is evaluated on a screen placed at a large distance from the negative molecular ion. The electron flux on the screen displays strong interferences, the peak posi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enters in the negative molecular ion. We a/so obtained a simple analytical formula for the total photodetachment cross section. It approaches one and two times of the cross section for the one-center system in the high and lowphoton energy limit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2.
Pre—Separation Axioms in Fuzzifying Top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Ying[5,6 ] introduced and elementally developed so called fuzzifying topology with the semanticmethod of continuous valued L ogic.Shen[7] introduced and studied T0 -,T1-,T2 (Hausdorff) -,T3(regularity) -,T4 (normality) -separation axioms in fuzzifying topology.In [3 ]the concepts of thefamily of fuzzifying pre-open sets,fuzzifying pre-neighbourhood structure of a point and fuzzifyingpre-closure are introduced and studied.It is worth to mention that pre-separation axioms are …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用β-环糊精(β-CD)作为流动相手性添加剂,在反相C18板上分离d、l-色氨酸对映体的薄层色谱法。该法不需将色氨酸进行衍生,流动相最佳组成配比为β-CD饱和溶液:甲酸t甲醇=9:2:1(V/V/V),最佳分离温度为50℃。d、l-色氨酸对映体相对比移值α为1.35。  相似文献   
24.
数字全息中再现像分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4,他引:4  
刘诚  刘志刚  薄峰  王勇  朱健强 《光子学报》2003,32(5):588-591
详细分析了数字全息的再现像分离条件,指出数字全息和普通全息的再现像分离条件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讨论了再现条件对数字全息记录光路的要求,同时给出一种能部分避免再现像重叠的处理方法,并做出相应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5.
酸糖蛋白手性柱分离6种手性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智勇  钟大放  李岩 《分析化学》2006,34(2):223-226
通过考察缓冲液种类、浓度及其pH值对对映体在手性柱上的保留和分离行为的影响,以及流动相中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不带电荷的有机溶剂乙腈、甲醇、正丙醇、异丙醇、流动相流速和柱温对对映体分离能力的影响,优化了含碳手性中心的碱性药物苯丙哌林、酸性化合物MT-A5及MT-酸和含硫手性中心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对映体分离条件,最佳手性分离条件为:苯丙哌林,0.05 mol/L磷酸二氢铵缓冲液(pH 3.0)-乙腈(9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 in,柱温为20℃;MT-A5及MT-酸,流动相为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5.0)-乙腈(74∶26,V/V),流速为0.9 mL/m in,柱温为20℃;泮托拉唑,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5.5)-乙腈(93∶7,V/V),流速为0.9 mL/m in;柱温为20℃;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流动相为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3.0)-乙腈(95∶5,V/V),流速为0.7 mL/m in,柱温为20℃。实现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α1-酸糖蛋白手性柱上对上述化合物的对映体分离,并成功用于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对映体过量百分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采用表面光滑玻璃珠作为载体材料,用1:40的腹泻性大肠杆菌诊断血清进行包被。可制成免疫珠。这种免疫珠能与腹泻性大肠杆菌发生特异性结合。经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培养,然后根据其产酸产气进行判断。能在18h内完成腹泻性大肠杆菌的检测。其灵敏度为样液中含有腹泻性大肠杆菌数必须大于10CFu/mL.该法简单、快速、易操作、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7.
基于最新的实验评价和模型计算的核结构数据, 组建了一个更新的核结构数据库(NSDB), 目前,该数据库包括稳定同位素的丰度和原子质量, 原子核基态和分离激发态的性质, 及原子核的变形、半径及其它性质等三部分的数据.  相似文献   
28.
采用考虑轴向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以双中子、双质子分离能隙δ2n2p作为壳封闭的特征,分析了Mg,Si和S同位素链的壳封闭和壳反常,发现Mg同位素链在N=12,16处,Si同位素链在N=14,S同位素链在N?=16处出现明显的壳封闭结构,Si同位素链在N=28处壳层结构并没有消失.Mg,Si和S同位素链在N=20处壳效应并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α—淀粉酶的新方法。α—淀粉酶发酵液用两种高分子量的絮凝剂澄清,滤液用一种国产吸附树脂吸附,然后用40%乙醇洗脱,所得酶粉的活性约为60000U/g。产率64.22%。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