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0篇
  免费   901篇
  国内免费   539篇
化学   516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611篇
综合类   74篇
数学   1162篇
物理学   259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电极袭面反应物浓度均匀的近似假设下,得到了微圆盘电极上暂态可逆反应的一般解.然后利用该一般解得到了微圆盘电极上耦合一级均相反应的可逆电极反应CE、EC、EC′和ECE 的稳态电流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2.
High-quality online course materials were reconstructed through feedback from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online data analysis regarding constructed learning materials on the Chao Xing Learning Platform. They were used for studying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s online and offline i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his model, based on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transform students from passively accepting knowledge to actively learning and internalizing knowledge. This strategy can als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and hopefully be helpful to the universities in multi-ethnic areas in developing fundamental disciplined construction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other courses.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色氨酸和5-羟基色氨酸在玻璃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不同pH、静置时间、扫描速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等的影响,探讨了色氨酸和5-羟基色氨酸在玻璃碳电极上的氧化机理,建立了线扫伏安法同时测定色氨酸和5-羟基色氨酸的方法.实验发现,在含3.33×10-4 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的0.1mol/L柠檬酸(pH=4.50)介质中,5-羟基色氨酸和色氨酸分别在 0.675V和 1.070V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对5-羟基色氨酸,相应的氧化峰的峰高与浓度在2.40×10-5 mol/L~8.0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对色氨酸,其氧化峰的峰高与浓度在2.40×10-5 mol/L~6.40×10-4 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9.该方法测量2.00×10-4 mol/L色氨酸和5-羟基色氨酸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3.8%(n=10).  相似文献   
104.
快速富里叶变换退卷积法分解重迭谱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靳新娣 《分析化学》1991,19(10):1110-1114
  相似文献   
105.
本工作对两种具不同取代基的硫代基甲酸-S- 苯酯在苯溶液和硅胶薄层色谱板上的光解进行了研究,发现硫代基甲酸-S-苯酯在苯溶液中的光解产物有苯甲醛(3).苯硫酚(4).二苯基硫醚(8).二苯基二硫醚(5).联苯(9)以及邻巯基苯甲酰基苯(7)两个Fries光重排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光解产物的分布受环境和介质的强烈影响,讨论了笼效应和外加磁场效应造硫代基甲酸-S-苯酯光解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确定此类化合物的光解反应是通过其三重态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6.
普通球粒陨石的冲击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二级轻气炮动高压装置上用电探针技术测量了吉林球粒陨石(H5)的冲击压缩线,并在12.4,27.3,39.0,53.0,77.5,82.8和92.6 GPa冲压下,对7个吉林球粒陨石样品进行了人工冲击回收实验,对冲击回收样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冲击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冲击事件不仅改变了普通球粒陨石原始组分的岩石学特征,而且影响其热释光和稀有气体等物理与化学特性。根据已知冲压下普通球粒陨石的冲击特征,对其各冲击变质强度的压标作了重新刻度。  相似文献   
107.
汪秀智  王尔鉴  Fouassier  J.P. 《化学学报》1992,50(5):492-497
本文采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种二苯基碘 盐(Ph~2I^+X^-)对蒽、芘、 的激发态的猝灭作用, 通过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它们的光致电子转移速度常数。结果表明Ph~2I^+AsF^-~6对荧光猝灭是最有效的, 猝灭过程是扩散控制的。比较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测定得到的猝灭常数, 表明猝灭是动态过程, 敏化剂与 盐间没有基态复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108.
用三原子模型的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Cl与C2H6(v=0,j)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反应产物HCl的角度分布基本上为各向同性,其振动分布处于基态,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对反应轨线的研究表明,该反应为一直接反应,而且反应碰撞在低及高的碰撞参数下的机理不一样,在低碰撞参数下反应碰撞是直接完成的,产物HCl以向后散射为主,转动基本上是冷的,但比高碰撞参数下的热。在高的碰撞参数下则生成短寿命的碰撞复合物,产物  相似文献   
109.
110.
In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Taking the "preparation of n-bromobutane" as an example, a new "online-offline and virtual-actual combination" teaching mo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encent Meeting, MLabs, laboratory and WeChat group" is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mode of teachi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e-class online guiding by teacher, student preview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latform, students and teacher discussion and operation in laboratory, and post-class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Q&A",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have been received. It is significant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teaching reform and also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tstanding course" of organic chemi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