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48篇
  免费   2887篇
  国内免费   5279篇
化学   20998篇
晶体学   839篇
力学   712篇
综合类   342篇
数学   135篇
物理学   7088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659篇
  2022年   744篇
  2021年   819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785篇
  2018年   555篇
  2017年   689篇
  2016年   762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1643篇
  2013年   1393篇
  2012年   1380篇
  2011年   1417篇
  2010年   1266篇
  2009年   1383篇
  2008年   1504篇
  2007年   1390篇
  2006年   1329篇
  2005年   1361篇
  2004年   1145篇
  2003年   1132篇
  2002年   951篇
  2001年   860篇
  2000年   773篇
  1999年   573篇
  1998年   474篇
  1997年   531篇
  1996年   488篇
  1995年   420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245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The naphthalimide derivative. NA1 was synthesized, which consists of a bis(2-(ethylthio)ethyl)amine group binding cations and naphthalimide unit as chromogenic and fluorogenic signaling subunit.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nd the effect of polarity of solvents and pH values were studied.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occurred from the donor of bis(2-(ethylthio)ethyl)amine group to the 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NA1 is a viable candidate as a fluorescent receptor for a new Ag^+ ion sensor. This silver ion chemosensor can discriminate Ag^+ ion well among heavy metal ions by an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ethanol-water (1 : 9, V : V). And NA1 is also a pH-sensor because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compound varies with the pH values.  相似文献   
992.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LiCl-KCl-NaCl熔盐体系中碳的阴极还原机理。在钨、铂、不锈钢等微电极上得到的伏安图表明碳的还原是由CO_3~(2-)离子经一步电化学反应实现的,电极反应速度控制步骤为CO_3~(2-)离子向阴极的扩散过程,还原过程具有反应物吸附特征。碳在W、Pt、不锈钢电极上析出电位分别为-2.05V、-1.745V和-1.90V(均相对于Ag/AgCl参比电极)。  相似文献   
993.
A novel near infrared (NIR) modeling method—Laplacian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LapRLSR) was presented, which can take the advantage of many unlabeled spectra to promote th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even if there are only few calibration samples. Using LapRLSR modeling, NIR spectr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he online monitoring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alvia acid B in the column separation of Salvianolat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apRLSR outperformed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significantly, and NIR online analysis was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994.
通用模拟退火用于稳健多元分析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拟退火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具有跨越局部最优点的机制,最小一乘是一种较常用的最小二乘更为稳健的优化准则,更适用于可能偏离正态分布的实际数据集,本文探讨了用最小一乘为准则并利用模拟退火方法同时测定多组分体系的可能性。应用于2-3组分药物体系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还探讨了改变步长提高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顾仁敖  陈惠  刘国坤  任斌 《化学学报》2003,61(10):1550-1555
在镍电极表面制备了γ-氨丙基三甲摒在硅烷膜并对其形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镍电极表面有机官能团硅烷膜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氮、硅等元素 在电极表面的存在,并且氨基在膜中有若干种存在方式,包括自由氨基和质子化的 氨基。通过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谱图的分析,发现与电极表面作用的 吸附基团硅醇羟基和氨基发生了竞争吸附,它们及其邻近基团的拉曼谱几随着电位 的负称除了相对强度发生变化以外,还发生了一定的位移,这缘于吸咐基团吸附的 量和吸附取向随电极电位发生了变化并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界面结构;氨基不同存在 方式之间也会随之发生转变,这一结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结果相符合。原 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镍电极表面的有机官能团硅烷膜呈现为一种较规则的 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996.
取向碳纳米管/硅纳米线复合阵列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阳极氧化铝模板(AAO)的取向微孔内,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 技术首先制备了两端开口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阵列, 再在碳纳米管中间的孔洞内沉积硅纳米线, 成功制备了碳纳米管/硅纳米线(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结构. 用SEM, TEM, XRD等仪器分析了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和沉积在碳纳米管孔洞内的硅纳米线的生长特性和晶体结构, 利用I-V关系和Fowler-Nordheim方程研究了其场发射(FE)特性, 用荧光光谱分析仪分析了复合阵列的荧光(PL)特性. 证明了模板法制备的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结构可用来制作具有金属/半导体(M/S)特性的纳米PN结, 该复合阵列结构也使SiNWs包覆在CNTs惰性鞘内, 可防止SiNWs在空气中的进一步氧化. 制备出的CNTs/SiNWs核鞘复合阵列结构生长方向高度有序, 直径和长度易于控制, 极少产生其他制备方法中出现的纳米结构弯曲和相互缠绕现象.  相似文献   
997.
A new activation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on silicon wafer based on palladium chemisorption on SAMs of APTS without SnCl2 sensitization and roughening condition.A closely packed electroless copper film with strong adhesion is successfully formed by AFM observation.XPS study indicates that palladium chemisorption occurred via palladium chloride bonding to the pendant amino group of the SAMs.  相似文献   
998.
(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添加剂聚乙二醇(PEG)、氯离子(Cl-)和电流密度对Cu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着重探讨了制备(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电沉积条件及其形成机理. 循环伏安(CV)结果表明, PEG阻化Cu的电沉积, Cl-加快Cu的电沉积速率. XRD实验结果表明, PEG和Cl-在一定浓度范围有利于(110)晶面择优取向; 这两种不同特性的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可以制得(110)晶面全择优取向的较薄的Cu镀层; 所制备的全择优Cu镀层较稳定. 全择优取向Cu镀层形成的机理在于PEG和Cl-吸附过程联合起作用, 在不同晶粒的不同晶面进行选择吸附, 改变了晶面的生长速率及晶粒的快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999.
强流射频四极加速器输入耦合环的物理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讨论了强流射频四极加速器高频输入耦合环的一些基本问题,完成了高频输入耦合环的初步物理设计. 利用二维程序Superfish 的一些结果,确定了耦合环的大小,计算了耦合环的功耗,并对构成耦合环导线的粗细进行了估算。该耦合环的物理设计可作为耦合环试验的基础,同时,也可作为三维程序HFSS 模拟计算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00.
陈远茂  孙乃明  王琳 《光谱实验室》2013,30(5):2457-2459
采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Continuous Flow Analyzer,CFA),对泥炭中的全氮进行分析.方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9%-105%,测试速度是比色法测试速度的15-20倍,操作简便、准确度好,对氮化学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