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化学   83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3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单相的Ti_(1-x)(Hf_(0·919)Zr_(0·08))_xNiSn(x=0·00—0·15),并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出密实块体材料.研究了Hf和Zr同时在Ti位上的等电子合金化对Ti基半Heusler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少量的Hf和微量的Zr在Ti位上的等电子合金化,显著地降低了体系的热导率κ,同时显著地提高了体系的Seebeck系数α.组成为Ti_(1-x)(Hf_(0·919)Zr_(0·08))_(0.15)NiSn的试样室温热导率为3·72W·m-1K-1,在700K时ZT值达到最大为0·56.与三元TiNiSn相比,在相同温度下ZT值的提高率为190%—310%.  相似文献   
2.
考虑了热电制冷循环中热阻、热漏和焦耳热等主要不可逆性,引入了特征参量功率消耗比r,借助装置设计参量X表征了内、外不可逆性,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建立了制冷功率、制冷系数与特征参量之间的基本优化关系,导出了协调制冷功率与制冷系数的参量r、X以及电流I的优化准则。  相似文献   
3.
We report that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pyroelectric current of the pre-poled [111]-oriented 0.955 Pb(Zn1/3Nb2/3) O3-0.045 PbTiO3 (PZN-4.5%PT) single crystals can shed some light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and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characters of this material in a similar way to measures of remanent polarization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The pyroelectric current is measu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i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with various poling fields added during cooling the sample from 200℃ to room temperature. Critical electric field of 0.061 k V/cm is found to be essential to induce the intermediate ferroelectric orthorhombic phase between the ferroelectric rhombohedral and tetragonal phases. Below the critical field, the polarization increases almost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oling field. At the critical field, the polarization at 30OC increases abruptly from 14μC/cm^2 for a poling field of O.06kV/cm to 29.5μC/cm^2 for a poling field of 0.061 kV/cm, and afterwards, increases slowly and saturates to 31 μC/cm^2 for poling fields beyond 0.55 kV/cm.  相似文献   
4.
Sr2RuO4是第一个无CuO面的层状强关联氧化物超导体.测量了9至260K温度范围内Sr2RuO4的热电势,观测到在此温度范围内其热电势为正值.用两种载流子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并且与Hall系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低温下两种载流子对热电势和Hall系数的贡献比较类似,但在高温区空穴对热电势的贡献很大而相应地对Hall系数的贡献不占主要地位. 关键词: Sr2RuO4 热电势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热电材料制冷工作原理,分析热电材料优值系数的基础上,介绍了300K以下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电材料的制冷特点、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W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in-plane therm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 suspended platinum nanofilm in thickness of 15 nm. 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resistanc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 studied nanofilm are much less than those of the bulk material, while the Lorenz number is greater than the bulk value.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reported previously for the platinum nanofilm in thickness of 28 nm, we further find that the in-plane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resistanc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nanotilm, while the Lorenz number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nanofilm.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ong size effects exist on the in-plane therm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platinum nanofilms.  相似文献   
7.
T'-214相化合物R2-xCexCuO4(R为稀土离子)成为超导体决定于R3+的离子半径大小、Ce4+的取代量和化合物的热处理时的稳定性.从Raman光谱实验结果提出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电荷转移.Ce4+的取代引起TN(Cu)下降,当TN(Cu)降到0时,超导性出现。不同的稀土离子TN(Cu)不同,稀土离子的反铁磁性(AFM)与超导性(SC)共存。热电势的测量结果可以用双通道模型解释,n型超导体中电子与空穴共存.  相似文献   
8.
基于标准热阻和能量流法,推导出储热材料与换热流体的瞬态换热热阻,通过类比电路分析法,获得了储热-换热过程的瞬态热量流模型及动态响应时间常数。进一步引入节点温度,重新定义换热热阻,获得了储热与换热过程耦合的三阶电路瞬态热量流模型,求解得到了加热、储热和释热三类时间常数,可用于协同表征储热材料中储热与释热的快慢程度,从而实现了多类储热材料的归一化动态表征。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与应用对比分析,发现基于多时间常数的归一化动态模型用于表征储热材料的动态特性是可行的,可直接对不同换热、储热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案例分析发现与固体储热材料换热时,液态金属的动态换热能力优于熔融盐,而相比于水蒸气和CO2,空气与陶瓷材料换热能更快达到稳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溶液pH值和颜色以及粉末结构的原位分析, 研究了低温湿化学Bi2Te3纳米粉末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和物理反应机制. 结果表明, 碱性添加剂对合成Bi2Te3是必要的. 采用65 ℃低温湿化学合成方法, 在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的情况下, 制备了Bi2Te3纳米囊. 高分辨电镜观察表明, 这种内空管状结构纳米囊的壁厚约为6 nm.  相似文献   
10.
12兆瓦热电气多联产装置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为解决某钢铁企业的中热值煤气,蒸汽和电的短缺而开发的一台12MW的热电气多联产装置,在该系统中,把一台流化床气化炉和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煤气和蒸汽联产,在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思想和结构特点的同时,用所建的热电气多联产模型对该装置包括煤气产量,煤气成分,煤气热值和系统运行温度等在内的性能参数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