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1篇
力学   307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加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加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受力分析,明确地论证了加固结构的受力性能与未经加固的普通结构有着显著的差别,并提供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广西第三系泥岩桩端承载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广西区内 19个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资料 ,对刚塑性太沙基理论计算承载力的公式进行了修正 ,提出了广西第三系泥岩桩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考虑钢板剥离影响的加固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U形钢板的作用分析,提出钢板剥离对U形钢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有影响,对规范中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式,应引入考虑钢板剥离影响的修正系数K,系数K是关于粘贴强度的函数。通过两组共14个粘贴U形钢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的数值仿真,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数值拟合,推导了系数K的具体计算式,提出了考虑钢板剥离影响的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式。最后通过4根梁实体模型的剪切破坏试验,验证了所提出计算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混沌理论为基础, 分析了软土地基变形的混沌性态, 并采用映射函数f(x)=ax2+c来拟合软土地基的沉降-载荷曲线。根据映射函数的不动点, 对软土地基加固前后的承载力进行了识别, 并与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艾传井 《力学学报》2002,10(3):284-287
在上部为花岗岩块石填土、下部为相对软弱的粘性土 ,地下水与海水相通的地区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主要建 (构 )筑物采用桩基础是安全可靠的措施 ,但采用何种桩型、沉桩时怎样才能顺利穿过花岗岩块石填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采用潜孔锤引孔穿过花岗岩块石填土 ,往孔内回填碎石 ,然后打H型钢桩 ,在深圳某电厂地基处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工程中水泥搅拌桩桩身合理设计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路工程的搅拌桩地基设计中,一般假设加固区桩土变形协调,从而采用复合地基理论进行设计。但是目前许多的工程实践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搅拌桩地基桩土之间存在差异沉降,桩身强度不能够完全发挥,为此需要对复合模量的表达式进行改进。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搅拌桩地基的变形响应情况,分析了加固区桩间土变形与桩身模量之间关系,得到了水泥土搅拌桩强度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7.
排水粉喷桩(2D工法)加固软土地基对桩周土体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水粉喷桩(简称2D工法)作为一种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淮盐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试用,效果良好;但是目前对其桩间土强度的变化规律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首次通过大量现场试验,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等试验手段,测得了排水粉喷桩施工后桩间土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在排水粉喷桩施工后,桩间土强度先降低,之后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鹤年  宰金珉 《力学学报》2006,14(4):557-563
当前虽然已有考虑桩筏非线性的设计,但仍无人在此基础上,考虑上部结构。因此考虑上部结构,进一步认识其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机理,优化桩筏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子结构法凝聚上部结构的荷载及刚度,以平面壳体单元模拟筏板,按有限层法模拟桩土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用广义剪切位移法模拟桩的非线性工作性状,建立了一种考虑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非线性分析方法,并编制了分析程序。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非线性共同作用的机理,研究了合理布桩方式,探讨了以差异沉降为目标的优化设计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清军  朱庆群 《力学季刊》2004,25(3):417-423
本文采用随机振动理论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基岩随机地震作为输入,对群桩基础和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文中首先以一3X3群桩基础作为分析模型,探讨了桩-土-桩动力相互作用对承台随机地震反应的影响;然后,用单自由度体系模拟上部结构,分析了上部结构惯性对桩基承台随机地震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某桥桥墩为背景,用多自由度体系模拟上部结构,建立了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分析模型,获得了桩基承台的功率谱响应、以及桩顶处的主应力标准差和主应力速率标准差等结果,探讨了群桩顶部各桩主应力标准差的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滑桩与护壁桩分别在滑坡治理和基坑支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实施正是利用了土中的成拱效应 ,然而传统桩的设计虽考虑土拱效应的存在 ,但桩间距确定理论与方法并未建立起来。本文首先基于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对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土体中的成拱作用进行研究 ,得出了抗滑桩的最大桩间距公式 ,并以某一具体工程为例 ,对该最大桩间距的物理意义和可用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在考虑土拱效应的情况下合理桩间距的确定方法 ,并以此为据 ,对边坡加固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