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2篇
  免费   2703篇
  国内免费   3633篇
化学   6723篇
晶体学   432篇
力学   2191篇
综合类   345篇
数学   1671篇
物理学   540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1019篇
  2013年   803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1171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设G是2-连通图,c(G)是图G的最长诱导圈的长度,c′(G)是图G的最长诱导2-正则子图的长度。本文我们用图的特征值给出了c(G)和c′(G)的几个上界。  相似文献   
52.
1 INTRODUCTION Silicon and its alloy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such fields as electronic industry,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ceramics, etc.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s on silicon and its relevant materials greatly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optics and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at- 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structure of silicon, oxide of silicon and the interfaces between silicon and metal or nonmetal. As an ideal passive film on the Si surface, S…  相似文献   
53.
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斌 《光学学报》2003,23(12):460-1463
提出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概念。如果两束汇聚角略有不同的同轴无衍射光同时存在,则它们相互之间叠加干涉后产生一种纵向呈周期变化的光场结构,这是一种新的光束空间分布,这种光束在横向仍是一种同心环光斑,可用于精密对准。而在不同纵向位置,这些同心环的强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周期性变化的。同轴双无衍射光的轴向周期性可用于沿光束传播方向的定位。文中提出了双环缝法、分段圆锥透镜法、正弦相位环光栅法等实现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分析了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横向与纵向传播的衍射光斑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54.
用高功率脉冲激光轰击Zn1-xCoxO,得到锌、钴和氧的原子、分子和团簇等混合体,并在p型单晶Si表面反应生成n型Zn1-xCoxO.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表明,这层材料是结构致密均匀、呈c轴高度择优取向的薄膜,与p型Si材料形成n-Zn1-xCoxO/p-Si异质结.在Zn1-xCoxO中加入H,生成了Co-H-Co聚合体,异质结的势垒高度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深能级的Co-d轨道捕获作为浅施主的间隙H提供的电子,造成的体系n型半导体层的载流子浓度降低,电阻率提高,使得n-Zn1-xCoxO/p-Si异质结在6.5V时漏电流降致6×10-3 mA,反向击穿电压超过20V,电学性能得到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55.
热传导型半导体器件的瞬时状态由四个方程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所决定,其中电子位势方程是椭圆型的,电子和空穴浓度方程是对流扩散型的,温度方程为热传导型的。本文提出解这类问题的特征变网格有限元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某种意义下的最佳L^2误差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56.
在北京谱仪数据分析中,粒子鉴别使用了dE/dx和TOF的信息.在利用dE/dx和TOF联合鉴别粒子时,通常的做法是把两者的χ2值等权重相加(χ2方法).在不同的动量区间,dE/dx和TOF对粒子的鉴别能力不同.本文给出两者联合鉴别时不同动量区间的权重,并构造一个新的线性变量来进行粒子鉴别  相似文献   
57.
提出了切伦科夫相关时间测量(CCT)中初始粒子在辐射体里产生的δ电子的干扰问题,以及降低干扰的方法. 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北京τ-C工厂探测器初步设计中CCT的π/K分辨本领.  相似文献   
58.
张克丛  张红 《结构化学》1995,14(5):389-392
本文仅当前设计无对中心的机功能晶体,作了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59.
利用16O重离子束轰击142Nd和147Sm同位素靶分别生成153Er和157Y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和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分离鉴别核素并测量其衰变性质.首次建立了153Er和157Yb的EC/β+衰变纲图.从中指认出153Ho的一个新三(准)粒子态和两个新单粒子态,指认出157Tm的一个新的同质异能态和一条新转动带.低位能级系统分析表明:在Ho和Tm这两条奇A核的同位素链中基态形状的转变区都在中子数86和88之间.  相似文献   
60.
 穆斯堡尔在阅读自己关于191Ir共振的第一篇文章时突然意识到,他可以直接由多谱勒位移实验来确定自然宽度的谱线--他预见到会有一场竞争.他把文章送到在他看来“没有多少人阅读的德文《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当立即有二百多人来索取复印本时,他“迅速意识到这竟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因发现这种“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效应”,获得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生于1929年1月31日.他在一些工业实验室花费了一年时间,后来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1952年完成学位课程,1954年完成了他的论文.1955-1957年,他到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8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