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1篇
  免费   1109篇
  国内免费   1729篇
化学   2574篇
晶体学   86篇
力学   3131篇
综合类   252篇
数学   2034篇
物理学   326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565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13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31.
粘塑性薄壁管中复合应力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构关系一般理论为基础,导出了计及材料功硬化效应和应变率硬化效应的粘塑性薄壁管的本构关系及管中复合应力波的控制方程,应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在压扭复合冲击载荷作用下粘塑性薄壁管中复合应力波的传播特性与演化规律,分析了复合应力波的耦合效应以及薄壁管中粘塑性参数和功硬化效应对复合应力波传播与演化规律的影响,并对有关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32.
对有应力史差、非匀质、非线弹性的轴心受压构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初步揭示了此类构件的受力特点.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此类构件截面承载力不是各部分材料承载力的简单叠加;承载力和截面破坏控制点因截面上材料的本构关系的变化和应力史差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33.
弹塑性波计算中的光滑粒子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改进的光滑粒子法 ,对脉冲应力载荷下板中弹塑性一维应变波的传播进行了数值计算 ,比较了人工粘性法和通量修正法处理冲击波间断面的效果。结果表明 ,改进的光滑粒子法在应力波数值计算中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934.
裂纹扩展速度对焦散线的影响和动态应力光学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焦散线形成原理的数学描述出发,用扩展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分量表达式,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作了详细的数值计算。特别分析了裂纹扩展速度对焦散斑和初始曲线的形状、大小的影响,为测量扩展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_1~d提供了依据,并通过拟合得到了以裂纹扩展速度为参量的修正因子表达式。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测定透明材料动态应力光学常数的方法,并用这一方法测定了有机玻璃的动态应力光学常数。  相似文献   
935.
采用光谱型椭偏仪(SE)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了超薄类金刚石(DLC)薄膜和非晶硅(a-Si)薄膜的椭偏参数(y和D)和透射率T。由于薄膜的厚度与折射率、消光系数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仅采用椭偏参数拟合,难以准确得到薄膜的光学常数。如果加入透射率同时进行拟合(以下简称SE+T法),可简单、快速得到薄膜的厚度和光学常数。但随机噪声、样品表面的轻微污染或衬底上任何小的吸收都可能影响SE+T法拟合的光学常数的准确性。因此将SE+T法和光学常数参数化法联用,实现DLC、a-Si薄膜光学常数的参数化,以消除测量数据中的噪声对光学常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联用时的拟合结果具有更好的唯一性,而且拟合得到的光学常数变得平滑、连续且符合Kramers-Kronig(K-K)关系。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精确表征厚度仅为几十纳米的非晶吸收薄膜的光学常数。  相似文献   
936.
采用了两步热等静压法制备W/Cu 穿管部件,即先用热等静压(930℃,100MPa,2h)在钨块的孔内壁上覆一层无氧铜作为中间层,然后再用热等静压工艺(600℃,100MPa,2h)把W/Cu 复合块与CuCrZr 管串接起来。经过高热负荷辐照测试,部件经受住了1000 次10MW•m−2 高热负荷的辐照,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37.
基于内乘波概念的TBCC进气道过渡模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BCC(涡轮基组合循环)在过渡模态的工作,是这种新型高速动力系统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基于内乘波概念的内并联式TBCC进气道进行了其过渡模态流场的研究。首先,应用本团队自主提出的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概念,提出一种新型TBCC进气道设计方案。然后,验证了其在设计马赫数4.0下实现全流量捕获,在模态转换时,分流板的分流是有效的。针对其在过渡模态马赫数2.5的性能,通过基于数值模拟的设计参数分析,发现在内参考收缩比为3.11时进气道流通面积合适可实现自起动、且综合性能较优。研究还发现,分流板偏转角度范围越小,分流段流动越好、通流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也越高。  相似文献   
938.
推广了Ramanujan循环和,给出了一个基本的证明方法,还给出了一些应用并得到一些新的theta函数恒等式.  相似文献   
939.
准确预测税收收入,对于有效地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利用各单项预测的信息以提高预测精度,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选取指数平滑法、偏最小二乘方法和灰色预测方法对税收收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基于误差平方和最小构建了税收收入组合预测模型;最后的算例预测结果表明,构建的税收收入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优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40.
研究了激光冲击强化对回转半径为350mm大耕深旋耕刀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ANSYS对旋耕刀进行理论应力分析,发现应力集中在刀柄外弯角处,同时进行了激光冲击强化模拟,得到理论残余应力引入值。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激光冲击强化前后旋耕刀表面进行了残余应力测试。结果表明,ANSYS模拟激光冲击强化引入的残余应力值与试验实测的结果吻合得较好,相比未经处理的旋耕刀,激光冲击强化后刀具表面残余应力明显增大,最大残余压应力达412.25 MPa,增幅达166%,残余压应力的引入可消除旋耕刀工作的应力集中,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大耕深旋耕刀制造工艺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