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化学   499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337篇
综合类   78篇
数学   404篇
物理学   8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工件如图1所示,材料为1Crl8Ni9Ti,焊接结构件。加工的主要难点是工件内孔深且为盲孔,内孔底部为球面,几何精度要求高,薄壁,刚性差,容易引起变形。  相似文献   
992.
993.
对有限空心截圆锥对称变形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导出了工程中这类有限空心截圆锥上的载荷分布规律。对于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这类截圆锥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问题,采用圆柱坐标调和方程和双调和方程的级数解,构造位移函数进行求解,获得满足一切边界条件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精确解,并表示成Fourier-Bessel级数两个无穷级数之和形式。由于级数的正交性质,及自由和非自由的边界条件,应用Fourier-Bessel级数  相似文献   
994.
利用q变形玻色产生算符和湮没算符及其逆算符的性质,引入了q变形的两种对相干态,研究了q变形对相干态的反聚束效应和两模间的关联特性. 结果表明,q变形对相干态呈现反聚束效应,两模的光子相互关联,并且q参数对这些非经典特性的调节比较明显,随着q偏离1越大,这些特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5.
控轧控冷技术在钢铁中厚板材的应用已趋成熟,采用控轧控冷技术制备的中厚板材具有组织均匀、晶粒细小、机械性能高等优点.Bi-2223/Ag超导带材制备过程需经过多次反复的热处理和中间轧制过程,本文结合控轧控冷工艺特点,通过控制带材中间轧制制度和控制热处理冷却速度,研究了压下量和冷却条件对Bi-2223相变和其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借助SEM、XRD等方法对带材样品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控轧控冷条件能够改善Bi-2223/Ag的微观结构并能够有效提高其电性能.这为控轧控冷技术在Bi-2223/Ag超导带材制备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同时为形变热处理工艺提供了新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对于各向同性或特殊各向异性弹性楔形体,由于面内位移和面外位移不耦合,楔形体承受液体压力和体力时的应力场为经典的李维解。而对于一般各向异性弹性楔形体,通常面内位移和面外位移相互耦合。本文根据二维变形弹性体的Stroh理论,分析了液体压力和体力作用下一般各向异性弹性楔形体的应力场,并计算了复合楔形体的应力。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文给出了研究抛体大变形的光学实验测试方法,用该方法测定了水中爆炸作用下的金属板的变形过程,得到了金属板上任意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曲线和速度曲线以及金属板变形过程的真实位移场。该方法比常用的测量抛体运动速度的电测探针法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99.
在考虑了弹簧的非线性变形的条件下 ,用瑞利法对竖直悬挂弹簧的等效质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云纹法的新技术,首次将该方法用于单根单壁碳纳米管的残余变形测量。纳米云纹由计算机显示器扫描线与碳纳米管束TEM图像干涉而成。该方法具有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可直接测量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对TEM纳米云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利用不同管径的单壁碳管束产生了云纹。对直径为7.5nm的弯曲碳管束的残余变形进行测量,直接得到了其中一根直径为1.0nm的单壁碳管的残余变形场。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为纳米尺度的碳管力学性能测量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