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1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1457篇
化学   1648篇
晶体学   201篇
力学   1382篇
综合类   142篇
数学   784篇
物理学   405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346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根据反应层的概念对在任一给定形状微电极上进行的准一级和二级均相催化反应机理(EC'')的稳态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解复杂方程的数学技巧。利用推导出的这些方程,可计算准一级和二级均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122.
采用水热合成与离子交换方法,将中心原子不同的过渡金属(Co~(2+))取代型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XW_(11)O_(39)Co(H_2O)~(n-)(X=Ge~(4+),B~(3+)和Co~(2+))嵌入Zn-Al型阴离子粘土层间,合成了底面间距(d001)为1.46±0.01nm的新型层柱化合物Zn_2Al—GeW_(11)Co,Zn_2Al-BW_(11)CO和Zn_2Al-CoW_(11)Co;通过XRD,IR,XPS和DTA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质,推测了这些杂多阴离子(XW_(11)Co)在层间的空间取向;考察了这些新型层柱化合物对乙酸与n-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吡啶吸附IR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同时具有B酸与L酸两种酸中心.  相似文献   
123.
王洪  顾峻岭 《分析化学》1998,26(11):1293-1297
通过流动相中电解质浓度对毛细管电色谱柱效能的流动相平均线速度的影响,研究了CEC中双电层叠加现象。提出选择合适电解质组成的浓度及在制备色谱柱过程中避免细小和破碎的固定相颗粒进入柱中,以有效地减小双电层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4.
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掉备,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乔放  李强 《高分子通报》1997,(3):135-143
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粘土以纳米悄度均匀地分散在聚酰胺基体中以及粘土与基体间强的化学结合,较常规填充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强度,模量,耐热,气体阻隔等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酰胺材料,本文重点综述了混杂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特殊的界面相互作用,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该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液晶电视由于其优异的显示性能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电视用液晶材料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这些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热性能、介电各向异性、双折射率、粘度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6.
在超高真空(10^-7Pa)条件下用双源蒸镀法在单晶Si和NaCl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Fe,Dy原子配比的成分调制多层膜。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和俄歇能谱(AES)分析成分沿厚度的分布,并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分析(XRD)离子束混合前后的结构。结果表明,随Ar^+离子剂量的增加混合量增加,在10^17Ar^+/cm^2达到均匀混合,同时混合还诱发非晶化,平均成分约为Fe60Dy40的多晶膜完全转变为  相似文献   
127.
混合金属氧化物柱撑α-磷酸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表征了混合铝/铬金属氧化物柱撑α-磷酸锆(Al/Cr-ZrP),并对胶体化使用有机胺的种类、柱化液金属离子浓度以及金属离子用量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以乙醇胺为胶体化有机胺比使用正丙胺为胶体化有机胺所得到的产物的层间距更大;采用较低金属离子浓度、较高金属离子用量有利于Al/Cr-ZrP的合成。在Al/Cr比为1、以正丙胺为胶体化有机胺、金属离子浓度为0.067mol·L-1、金属离子用量为6.67CEC的条件下,制备出了混合金属氧化物柱撑α-磷酸锆,其层间距可达3.60nm,  相似文献   
128.
磺化酞菁铜多层膜体系是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的有序有机分子膜,它对于XPS测试有很好的稳定性,本文在固定电子出射角的条件下利用XPS方法研究了不同厚度的膜样品中Cu_((2(?))_(3/2))、Ni_(1(?))、S_(2p)峰强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膜内分子有序排列引起的散射效应对电子平均自由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超分子结构二氟尼柳插层镁铝水滑石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和共沉淀两种不同方法将二氟尼柳插入镁铝水滑石层间,得到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和共沉淀法成功地将二氟尼柳插入水滑石,得到的材料层状结构完整、晶相单一,且层间距均大于二氟尼柳分子尺寸,扩大为1.81~2.14 nm;二氟尼柳插入后,复合水滑石材料的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客体二氟尼柳与主体层板之间存在超分子作用力,二氟尼柳分子的羧基与水滑石层板之间相互作用,以双层倾斜交替地排列于层板之间。此外,根据其超分子作用力建立了二氟尼柳插层镁铝水滑石的超分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30.
给出了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与分散相粒径(d)、粒径分散度(σ)和分散相体积分数()的定量关系式.发现σ对T的影响与有关,不仅T随σ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直接测定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PP/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共混物的T,发现这三种共混物的T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