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化学   108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86篇
综合类   37篇
数学   216篇
物理学   3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为研究超高强度钢靶抗大质量钨合金动能块的侵彻性能及破坏特性,基于弹道炮开展了215 g圆柱形钨合金动能块高速侵彻半无限超高强度G50钢靶和低强度45钢靶试验,获得了不同速度侵彻下两种钢靶的侵彻深度和成坑体积。试验表明,不同于低强度钢靶的近似圆柱体成坑特性,钨合金动能块侵彻超高强度钢靶时,在靶板内形成了类锥形弹坑,成坑侧面和坑底均有拉伸崩落裂纹;分析了超高强度钢靶的侵彻破坏特性,指出侵彻过程中钨合金动能块局部破碎引起靶板内的卸载拉伸剥落和动能块的侵彻锐化行为联合导致了类锥体弹坑的形成。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超高强度钢靶的高速侵彻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102.
不久前,由大连轻工业学院研制开发的“瓜果蔬菜残留农药、化肥清洗块”项目通过了由大连市科技局组织的技术鉴定。 专家组一致认为,固体清除农药残留的技术是一个民生项目,突破了原有的液态清洗剂由上而下的清洗过程。经过固体清洗剂清洗的水果,经检测符合国际残留农药的标准。固体清洗剂成功还原了蔬菜水果的原始绿色,项目成果在清除果蔬表面残留农药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涂膜超声及涂膜电解对固体表面铀的去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高分子可剥离去污膜液,确定了涂膜液中各组分最佳含量,对固体表面核素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表面采用涂膜电解去污、非金属光滑固体表面采用直接涂膜去污、非金属粗糙固体表面采用涂膜超声去污工艺,其去污率均可达99%以上,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新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层状硅酸盐结构的累托石(REC)为主体,以烷基季铵盐为改性剂合成了有机累托石(OREC),以有机累托石和环氧树脂复合,制备出纳米复合材料。累托石含量在0.8wt.% 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佳力学和热学性能,冲击强度增加到65.6 kJm-2,断裂伸长率从4.7 %增加到20.2 %,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到 197.9 ℃。用X-小角衍射法、透射电镜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XRD 衍射图显示,未经处理REC 的层间距d001 = 2. 2 nm,经有机改性后,累托石片层间距扩大到2.8 nm,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其层间距扩大到4.2 nm 左右,FT-IR图显示,有机累托石中出现十六胺的特征吸收峰,TEM照片显示该复合材料是一种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5.
通过不同装药结构下立方体红砂岩小型爆破实验,分析了岩石的损伤程度和破坏模式,同时引入三参数极值分布函数量化岩石爆破块体尺寸分布特征。此外,根据岩样R1的爆破实验结果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型验证,基于验证的模型展开了岩石单孔爆破损伤破裂行为的模拟,讨论了径向、轴向不耦合系数和耦合介质对岩石破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参数极值分布函数可以较好地表征岩石爆破后破碎块体尺寸分布特征,块体平均尺寸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减小呈线性降低趋势,且破碎块度趋于均匀。通过比较不同耦合介质装药时岩石内部的能量分布特征和破坏体积发现,水作为耦合介质时,爆炸能量的传递效率最高,其次分别是湿砂和干砂,空气的能量传递效率最低。结合等效波阻法计算的理论应力透射系数可以很好地反映不耦合装药时岩石的破碎程度。  相似文献   
106.
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直接带隙是低维电子器件应用的两个关键特性.但目前发现的此类二维材料稀少.鉴于此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基础上,本文系统研究了In2(PS3)3单层的稳定性、电子结构性质和机械性质.研究结果表明,In2(PS3)3单层是具有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1.58 eV).在-3%到3%应变下,In2(PS3)3单层的带隙是可以调节的(1.3~1.8 eV).声子谱、分子动力学和弹性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In2(PS3)3单层是热力学、动力学和机械稳定的.此外,In2(PS3)3单层的剥离能(0.21 J m-2)小于石墨烯的剥离能(0.36 J m-2),有望像石墨烯一样机械剥离得到.这些优异的的性能使得In  相似文献   
107.
强氧化性酸的环境下,石墨易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利用石墨这一特性,将天然石墨置于发烟硝酸中,并加入硝基甲烷,配制成液体炸药,使用塑料容器盛装后放入爆轰反应釜中引爆。收集爆轰产物,并利用XRD、EDX、SEM、TEM、Raman光谱、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备出的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晶体特性并呈现极薄的片状结构,其比表面积达到天然石墨的9.16倍,平均厚度约为14.73 nm。  相似文献   
108.
李志勇 《计算物理》2021,38(2):165-170
基于Pin by Pin输运SP3计算是下一代反应堆物理计算方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节块法一般采用高阶通量和中子源展开以适应较大的节块尺寸,因此对于Pin by Pin计算来说效率偏低。由于反应堆堆芯不均匀性更多发生在径向,本文提出一种径向基于二维平面通量展开结合轴向常规节块法的综合方法进行三维Pin by Pin输运SP3计算,其三个方向的节块耦合迭代均采用基于中子净流耦合的格式。通过IAEA 2D/3D基准问题和典型输运基准问题计算,验证该计算方法对于堆芯扩散计算和输运计算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从早期纺织品保护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这一行业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梳理分析,对比了织物的常规系统分析方法,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对早期纺织品的面料种类、所用染料种类以及染色工艺进行测定分析。面对目前服饰博物馆清末传世朱红女袄保藏面临的严峻考验,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该纺织品的材质,以萃取法提取纺织品上的染料,用反射分光色度仪对提取前后的纺织品进行表面颜色分析,并用高压液相色谱和质谱对色素进行结构分析,尝试确定分析早期纺织品上染料的结构成分和上染方式。将现代分析技术(液质联用)和理念(色度学)融入传统研究中,使用客观科学技术获取更多有效数据和信息,佐证以主观目鉴方法得出的结论,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使对于传统服饰的研究更具深度。与传统的纺织品鉴别方法横向比较,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获得的相关信息更加详尽可靠。有利于根据不同染料特性和不同纤维种类特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藏措施,对博物馆馆藏纺织品的保护和保存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仪对样品的面料进行简单分析,通过不同的特殊特征峰确定了样品为蚕丝面料。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普遍适用的染料提取方法,采用丙酮、乙腈、吡啶:水(1∶1)、N,N-二甲基甲酰胺、0.1%乙二胺四乙酸水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1∶1)、甲醇六种不同的溶剂提取样品上的染料,采用反射分光光度仪对样品表面剥色前后的颜色进行色度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吡啶的水溶液对染料具有最佳的提取效果;发现提取染料时加入少量乙二胺四乙酸,会提高剥色效率,即染色方式可能是媒染法,因为乙二胺四乙酸可以破坏染料和媒染金属离子间的络合作用。从染料提取前后织物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样品的颜色可能是由染料拼色得到,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提取的染料进行检测,根据染料上染方式和分子量推测分析,纺织品上染料可能含有小檗碱。经过标准小檗碱染料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染色纺织品上其中一种染料为小檗碱。  相似文献   
110.
防阻块薄壁结构是护栏系统中重要的吸能元件,通过防阻块的优化设计提升护栏防护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小对乘员的伤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单跨多网格防阻块波形梁护栏系统受质量块冲击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壁厚分别为2、3和4 mm的多网格防阻块护栏系统的冲击响应过程,分析了3种不同壁厚的防阻块在给定冲击速度下,内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冲击过程中,壁厚2 mm的双网格防阻块最终内能质量比明显高于其他情形,能量吸收能力最强;并且壁厚2 mm双网格防阻块情形的质量块加速度峰值比壁厚3 mm单网格防阻块情形小约47.6%,更有利于乘员安全。此外,根据WSTC曲线,模拟工况下,冲击引起的人体头部减速度均在安全忍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