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化学   161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具有吸引力的电极材料,过渡金属碳化物与氮化物被应用在许多电化学储能及能量转换领域. 本工作中,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以及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CO2)和 氧气(O2)分子的吸附来表征钼和钨的碳化物及氮化物,如碳化钼(Mo2C)、碳化钨(W2C)、氮化钼(Mo2N)和氮化钨(Mo2C)的表面化学性质. 这些探针分子可为研究钼和钨的碳化物及氮化物表面在酸性/碱性的氧化还原性质提供衡量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CO2分子的吸附发生在路易斯碱位,其碱性降低顺序为α-W2C(001) > α-W2N(001) > β-Mo2C(001) > γ-Mo2N(100). 此外,CO和O2分子吸附可用于评估上述碳化物及氮化物的还原能力,其还原性减小顺序为β-W2C(100) > α-Mo2C(100) > α-W2N(001) > α-W2C(001) > β-Mo2C(001) > γ-Mo2N(100). 由于还原本性,使得上述这些碳化物和氮化物成为在各种催化反应中有可能取代贵金属的良好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42.
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强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细观结构内界面的强约束特性,通过纤维-基体内界面切应力确定了共晶陶瓷棒体的细观应力场.然后分析了两相界面处位错塞积产生的应力集中,获得基体内的最大应力,当最大拉应力等于基体理论断裂强度时,得到共晶棒体的断裂强度的解析表达式.考虑共晶陶瓷棒体长度和方位的随机性,根据概率理论得到共晶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强度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宏观强度与亚微米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以及亚微米纤维、基体、共晶陶瓷棒体的弹性常数有关.理论与实验结果十分接近,说明文中理论模型是合理的,同时证明了共晶界面对陶瓷复合材料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3.
轧辊用高钒高速钢的滚-滑动磨损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化物碎裂.碳化物对磨损失效有重要作用,高铬铸铁中的杆状M7C3型碳化物易于弯曲、碎裂而在其内部形成大量裂纹,促进磨损表面产生大块的疲劳剥落;高钒高速钢中团块状VC硬度高、形态好、具有精细亚结构、不易碎裂,可有效地抵御显微切削和疲劳剥落,是高钒高速钢耐磨性优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冯超  张灵美  杨雨濛  赵红 《无机化学学报》2023,39(12):2377-2384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Ⅱ)基配合物,即{[Co(Hppc)2][Co2(4,4''-bipy)(H2O)4](SO42·2H2O}n1),其中H2ppc=5-(3-吡啶基)-1H-吡唑-3-羧酸,4,4''-bipy=4, 4''-联吡啶。配体H2ppc是由吡啶环、吡唑环和羧基共同组成,同时兼具了刚性和柔性。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1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显示所合成的配合物1结晶在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包括2个晶体学独立部分:二维层状[Co(Hppc)2]和一维链状[Co2(4,4''-bipy)(H2O)4]2-,并形成具有{44·62}{4}2拓扑网络结构的共晶化合物。此外,配合物1呈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以及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相似文献   
45.
采用具有蠕变和塑性边界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对Sn-Pb共晶合金的基本力学行为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在较宽的外部变量范围(应变率为10^-5-10^-2S^-1,温度为-55-125℃)内,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方程用于描述Sn-Pb共晶合金的力学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6.
通过改变Cr-Ni合金铸铁中共晶碳化物的抗氧化稳定性,在可控气氛高温磨料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碳化物及其与基体的氧化协同性对合金耐高温磨料磨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物的抗氧化稳定性以及碳化物与基体的氧化大无畏同性对合金在大气气氛中的高温耐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Cr-Ni合金铸铁中,碳化物在高温氧化气氛中将优先于合金基体发生氧化腐蚀,使合金的耐磨性得到极大损害,因此,使碳化物与合金基体在高温下保持协同的高温稳定性对合金的高温耐磨性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47.
采用DFT/BLYP方法对NbC(001)和(111)面的电子结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NbC(001)表面,其表面态主要集中于费米能级(EF)下方约4.5eV附近区域,并以表面Nb原子和C原子为主要成分。O2分子在该表面吸附时,趋向于吸附在表面Nb原子上。对于NbC(111)表面,其表面态集中在EF下方0.02.0eV区域,靠近EF的态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主要成分为表面Nb原子的4dxz/dyz成分。上述结论与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由于金属原子d电子数的差异导致NbC(111)表面态成分与类似的TiC化合物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8.
49.
运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六种过渡金属碳化物(MC)的价电子结构及其部分低指数晶面的电子密度.计算结果表明:MC最强键为最近邻M-C键,相邻(111)面间以最强键结合,滑移困难.通过对NiAl和MC的不同晶面的共价电子密度的分析发现:(110)NiAl和(100)MC在一级近似范围内基本上保持连续;采取适当的制备工艺,使复合材料中存在尽可能多的(110)NiAl∥(100)MC,有可能使这种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0.
加氢脱氮催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大鹏  李永丹 《化学进展》2006,18(4):417-428
化石燃料的加氢脱氮有利于改善油品质量及其稳定性,同时避免燃烧时NOx的排放。本文介绍了不同化石燃料中有机氮化物的含量及类型,对不同加氢脱氮催化剂及其催化活性位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同时论述了C—N键断裂机理及燃料中主要有机氮化物的HDN反应网络。着重概述了传统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改性方法,新型的金属碳化物、金属氮化物和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