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篇
化学   7篇
力学   3篇
数学   445篇
物理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素质 .现行初中数学课本中有不少例题内涵丰富 ,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不同寻常的作用和丰富的教学价值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如能对一些例题加以延伸和拓展 ,则能使学生以少胜多地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沟通知识的联系、开拓思路、优化思维品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1.改变题设 ,变封闭性问题为开放性问题 .1 .1 改变已知条件 ,结论不变课本例题中已知条件含有非实质性限制条件 ,使数学问题呈现单一…  相似文献   
22.
尝试错误--学习的"催化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振嵘 《数学通报》2003,(9):36-37,46
1 问题的提出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 ,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 ,在某些情况下却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 ,这样 ,一方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 ,有利于对症下药 ;另一方面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有时错误比正确更具有教育价值 .正如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所说 :“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 ,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 .因此 ,在教学中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为学生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后刺…  相似文献   
23.
寻求匹配因子证明不等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均值不等式是一组非常重要的不等式.数学竞赛中有许多轮换对称不等式都可以通过构造出均值不等式而获得简捷的证明.构造均值不等式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寻求匹配因子,使每一个因式取值的比例达到均衡相等.本文通过实例谈一谈如何寻求匹配因子证明竞赛中的有关不等式问题.  相似文献   
24.
借助图形来处理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法解题的主要表现。借形解题时,由于图形的构作具有较大的选择性,所以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图形来处理。只有适当转化条件、选择最优图形(能使解最直观、最简捷的图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形结合法的解题功效。  相似文献   
25.
宗利强 《中学数学》2012,(14):45-47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最高的效率推动学生的一般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一般认为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从有效教学方面看数学的变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通过变换原问题的条件、结论及形式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26.
在新"教学课程标准"中就提到教师在数学课程中要承担的任务中指出":帮助学生猜想、创造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理念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7.
28.
文[1]结合几个例题详细介绍了利用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解方程的方法,笔者读后感觉受益匪浅.利用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解方程,关键是  相似文献   
29.
姜付锦 《物理通报》2011,40(7):94+98
《物理通报》2010年第6期一篇文章《正确使用平均值》[1]中,例题1的参考解答是利用动量与能量的观点来研究的.但笔者认为此题还有一个解,分析如下.文中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0.
上海一期课改高中数学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88页有这样一道例题:等比数列的S4=-20,S8=-1640,求a1与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