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化学   1037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1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91.
Transition-metal-borylene complexes of the type [(OC)(5)M=BR] {M=Cr, Mo, W; R=N(SiMe(3))(2), 1a-3a, Si(SiMe(3))(3), 4a} and [(OC)(4)Fe=B=N(SiMe(3))(2)] (8) were prepared by salt elimination reactions. Synthesis of the latter complex wa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substantial amounts of an unusual dinuclear iron complex [Fe(2){mu-C(2)O(2)(BN(SiMe(3))(2))}(2)(CO)(6)] (9). The aminoborylene complexes of Group 6 metals were converted to trans-[(Cy(3)P)(CO)(4)M=B=N(SiMe(3))(2)] (5a-7a) by irradi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Cy(3). Structural and spectroscopic parameters we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trans-effect of the borylene ligand and the degree of M-B d(pi)-p(pi)-backbonding. Computation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Group 6-borylene complexes. The population and topological analyses as well as the molecular orbital composi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nce of both sigma-and pi-type interactions. There are, however, indications that the d(pi)-p(pi)-backbonding in the silylborylene complex is significantly more pronounced than in the aminoborylene complexes.  相似文献   
192.
在取代亚碘酰苯存在下,研究了Cr(CO)6与外来配体L(L=CH3CN、PPh3)间的羰基取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试剂的空间效应加快了反应速度,其活性顺序为:邻位取代>间位取代>对位取代>未取代;不同基团的对位取代亚碘酰苯的电子效应与氧原子转移速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吸电子基促进反应,在位阻相近的情况下,取代亚碘酰苯的活性随I-O键强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3.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铬镁铝类水滑石为前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原子比的铬镁铝复合氧化物,研究了其对二氧化碳氧化丙烷制丙烯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以CO2和NH3为探针分子定量地表征了样品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并与其催化性能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r:Mg:Al原子比为1:1:1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94.5m2/g),样品中Mg(Al1.5Cr05)O4物相的含量最多.样品表面存在数量较多强度较强的酸性中心和数量最少强度较弱的碱性中心,对NH3吸附,它的吸附热为145 kJ/mol,吸附覆盖度为3.55μmol/m2;对CO2吸附,它的吸附热为115kJ/mol,吸附覆盖度为0.063μmol/m2.该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在温度为650℃,CO2/C3H8摩尔比为3.6,GHSV(C3H8)为3000 h-1时,C3H8的转化率为22.8%,C3H6的选择性为83.5%,收率为19.1%.  相似文献   
194.
作者利用1.1kW CO_2激光器对45~#碳钢表面进行了激光铬镍合金化处理。通过对合金层的成分和相组织分析,以及对合金层和基体的硬度与耐磨性的研究认为,激光铬镍合金化层的组织是胞状枝晶,其相组成为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测试结果表明,合金层的显微硬度是45~#碳钢基体的2~3倍,耐磨性也明显地比基体材料的好。  相似文献   
195.
采用赶酸电热板消解农产品地土壤中的重金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铅、镉、铬。研究了酸体系及酸用量、赶酸电热板的升温程序,确定了最佳消解条件。通过统计50个批次土壤样品中加入的质控样,做出质控图,结果表明:各元素测定值均落在中心附近、上下警告线之内,批次内平行样品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电热板消解法的缺点,弥补了高压罐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的不足,方法快速、准确,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6.
对用GB/T223、11—1991《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量》的方法测定钢铁及合金中铬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对样品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量化,求得铬含量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6%和0.12%。  相似文献   
197.
不锈钢1Cr18Ni9Ti中铬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研究了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了容量法中摩尔质量、样品质量、溶液的体积、温度等因素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评估了各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找出了影响容量法测定铬含量准确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8.
利用智能手机和小木盒构建的数字图像比色法(DIC)完成了水中六价铬浓度的快速检测。利用智能手机能够同时对显色溶液进行照明、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可以快速定量检测六价铬。在六价铬0.05~0.80mg/L浓度内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线性方程为y=127.939x+73.181,相关系数为0.994;考察了方法的重现性,对2种质量浓度样品进行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5.5%,测定结果和分光光度法对水样进行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9.
结合微型电化学仪器,研究了一种快速、便携、灵敏的Cr(VI)电化学传感分析平台,用于污水中Cr(VI)的检测。采用三电极体系,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DPCSV),记录伏安曲线中Cr(VI)的还原峰。Cr(VI)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500 μmol 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Cr(VI)的检测限为0.55 μmol L-1 (28.60 g L-1),达到了国际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Cr(VI)的最高含量50 g L-1。测得镀铬厂废水中Cr(VI)含量为2.03 mol L-1,与国标法中光谱学分析法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使其应用在现场实时监测环境中的Cr(VI)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0.
建立了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六价铬的方法。讨论了pH值对六价铬测定的影响。干扰实验的结果表明同等含量的三价铬对六价铬测定无干扰。实验对比了无背景校正、氘灯背景校正、塞曼背景校正三种工作方式,分别对低、中、高三个水平土壤六价铬标准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含量的土壤样品用塞曼背景校正方式测定的结果更准确,最终选择了塞曼背景校正的工作方式。方法的线性范围0.1~2.0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当取样量5g,定容体积100mL时,方法检出限为0.20mg/kg,加标回收率为84.8%~86.9%,能满足日常测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