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4篇
化学   477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人正常膀胱和浅表性膀胱癌的粘膜/粘膜下层组织在300~900nm光谱范围的漫反射光谱特性及其差异,实验采用带积分球附件的分光光度计获取组织的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在300~900 nm,正常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对任一个波长的漫反射率都明显地较癌变的粘膜/粘膜下层对相应波长的要大.正常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的漫反射光谱的峰分别在370 nm、520 nm、550 nm和660nm,其峰值分别为52.4%、60.7%、56.1%和75.5%.而癌变的粘膜/粘膜下层的漫反射光谱的峰分别在320 nm、520 nm、550 nm和660 nm,其峰值分别为43.7%、33.4%、30.6%和70.2%.正常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的漫反射光谱在370 nm处有一个峰,而癌变的粘膜/粘膜下层的漫反射光谱在370 nm处没有峰,320 nm处有一个峰.而正常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的漫反射光谱在320 nm处没有峰.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病变导致组织的漫反射光谱在520 nm、550 nm和660 nm处的峰的峰值分别减小了45.0%、45.5%和7.02%.说明膀胱的粘膜/粘膜下层病变导致组织的组分和结构尤其足组织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2.
粗糙目标样片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实验测量及其建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实验测量了紫红色和白色涂漆板在400~780 nm内的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光谱BRDF),分析了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随波长及散射角的变化趋势与目标样片光学特性的关系.应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结合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五参量模型,获得了测量光谱范围内各波长(间隔1 nm)对应的共381组五参量值.利用五参量模型计算了目标样片的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及其方向半球反射率(DHR),并与实验测量数据相比较,两者吻合良好,表明目标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建模方法与结果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目标样片的光谱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可以用来研究目标的光谱散射特性,对目标的探测、跟踪、识别和特征提取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衰减全反射法, 检测乳腺手术中切除的四种新鲜离体乳腺组织77例,包括正常乳腺组织18例,乳腺增生13例,乳腺纤维腺瘤21例,乳腺癌25例. 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上述四类乳腺组织红外光谱各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结果表明:与蛋白、脂质、糖类与核酸相关的谱带在上述四种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之间均存在高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 因此,应用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可以区分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四种乳腺组织,这将为今后在手术中运用原位在体FTIR指导外科医生进行精准手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具有快速、高效、无损、在线等优势的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echnique,NIRS)已经在农业、食品、化工、医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牧草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受多种真菌的侵染,引起霉菌毒素在牧草中积累。霉菌毒素会通过动植物产品进入人畜的食物链,引起人畜中毒。牧草中霉菌毒素的常规检测不但需要粉碎、浸提、层析等繁琐的样品前处理过程,还需要酶联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溥层色谱法等后续检测过程。通过发展高精度、低检出限的光谱仪器,建立相应霉菌毒素检测的软件技术与校正模型,能够在牧草利用中达到快速准确检测霉菌毒素的含量和性质,从而为牧草的合理加工与利用提供依据,促进NIRS技术在健康畜产品生产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积雪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研究及积雪比例产品的发展是积雪遥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我国北疆地区利用SVC HR-1024野外便携式光谱仪观测了已知积雪比例的混合像元光谱特征并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采用四种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对实测光谱进行解混及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反射率随积雪比例均匀下降并不呈均匀的线性变化,在不同波段呈非线性变化特征,积雪像元解混精度与观测尺度的不同有一定的联系,尺度越小,解混精度越低;进一步对实测光谱的解混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法精度较低,特别是对于积雪比例小于50%的解混结果不准确,稀疏回归解混法和非负矩阵解混法略高于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法,但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法运算效率最高,稀疏回归解混法运算效率最低,当对遥感图像进行解混时,要综合考虑四种方法的计算效率。通过将推动积雪混合像元分解定量遥感研究,并为遥感影像准确提取积雪比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Raman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coupl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the nondestructive, extraction free and rapid evaluation of biochem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ripening of chili peppers at four stages (mature, pre-ripe, ripe and post-ripe). The analysis of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exocarp of chili pepper shows a de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chlorophyll bands at 685 and 735?nm and an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carotenoid fluorescence bands at 490–500?nm and 565–580?nm with progress in the ripening stages. These changes are regarded to be significant phenotypic markers for the ripening of chili peppers.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of carotenoid bands in Raman spectra at 1004, 1156, 1188, and 1524?cm?1 with increase in their intensity indica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arotenoids and change in the carotenoid composition from β-carotene in the mature chilis to capsanthin in the ripe chilis. In addition, the infrared spectra show changes in the carbohydrates, amide II, amide I and cutin at various stages of ripening. Also, the variation in the position of pectin bands indicates change in its molecular mass with decreasing content. The determined spectral signatures can be used as biomolecular index for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ripening of chili peppers.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spectroscopic probes will be advantageous for the phenotyping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lant parts, screening, grading, shelf life estimation and quality standardization.  相似文献   
997.
土壤有机质(SOM)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土壤属性检测的重要参数。快速、高效地获取土壤有机质信息对精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捷、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土壤有机质的测量中,然而土壤水分在近红外光谱(780~2 500 nm)中具有很强的吸收特性,对土壤有机质的检测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分析了50个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约17%,15%,10%,5%和干土)下的近红外吸光度谱图特性,利用水分敏感波段2 210, 1 415和1 929 nm构建了水分修正系数(MDI),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含水率土样进行了重构,以消除水分对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的影响。结果如下:(1)经MDI校正重构后的吸光度谱图与对应的干土土样吸光度谱图相近,能较好地反映其干土土样的吸光度谱图特性。(2)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了干土土样的有机质定量预测模型,并对重构后的不同含水率土样进行了预测,其统计参数分别为:预测相关系数(RP)0.90,预测标准误差(SEP)0.80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1.09;与原始未经MDI校正的预测结果相比,相关系数上升了0.032,预测标准误差降低了0.113,预测均方根误差降低了0.25。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水分校正算法可以降低水分对土壤有机质预测的干扰,提高利用干土土样有机质定量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含水率土样的精度,可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有机质实时测定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SPXY算法的西瓜可溶性固形物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溶性固形物(SSC)是一种综合参数,主要包括糖、酸、纤维素、矿物质等成分,对评价果实成熟度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果实口感、风味及货架期。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快速检测对西瓜成熟度的确定、贮藏及运输过程中西瓜内部品质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西瓜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快速无损近红外光谱检测中,近红外漫透射的方式所需光源的能量大,同时大功率透射会对水果的内部品质产生影响;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方式的研究较少,但漫反射采集所需的能量小,有助于实现仪器小型便携化,成本低,同时避免透射引起的水果品质变化。以小型西瓜为研究对象,利用JDSU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西瓜样品瓜梗、瓜脐、赤道部位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在976,1 186和1 453 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定量分析方法建立西瓜可溶性固形物的近红外光谱无损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对西瓜不同检测部位的样品集进行划分,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y变量,光谱为x变量,利用两种变量同时计算样品间距离,以保证最大程度表征样本分布,有效地覆盖多维向量空间,增加样本间的差异性和代表性,提高模型稳定性。将西瓜样品划分为51个校正集和15个预测集,校正集样本的SSC含量涵盖了预测集样本的SSC含量范围,且变异系数均小于9%,样品集划分合理,有助于建立稳健可靠的预测模型。其次,对比分析西瓜瓜梗、瓜脐、赤道检测部位的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定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得出西瓜赤道部位的反射光谱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性较高,预测效果较好,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629,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49%。对于不同检测部位获取的光谱信息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SSC预测模型的精度问题,一方面与光谱的采集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西瓜的产地、品种、成熟期等因素引起的其性状上的差异有关。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西瓜的检测部位。最后,为提高西瓜赤道部位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精度,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优化,结果得出经标准归一化预处理后,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效果最佳,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64,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33%,模型相关性较好,预测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反射光谱检测小型西瓜赤道部位能很好预测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实际生产中近红外光谱无损快速检测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小型便携式仪器研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99.
作物的生物含量与作物的光学特性有直接的关系,而植物叶片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又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学特性。植物叶片的BRDF体现了叶片在各个方向不同的能量反射能力,直接影响植物叶片的光谱检测结果,也是植被冠层宏观光学特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植物叶片的BRDF光学特性及表现出的规律性展开研究和讨论,能够有效提高植物无损检测光谱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利用作物光谱模型反演理化特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首先介绍了植物叶片的BRDF快速获取方法及自主研发的方向性光谱检测仪器,该仪器能够在入射光的方位角和天顶角、接收探头的方位角和天顶角这四个维度进行调整,实现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反射光谱数据采集。单子叶植物的叶脉呈纵向分布,因而体现出较为显著的各向异性,玉米和小麦是两种较为典型的单子叶农作物。通过自主研发仪器获取不同波段范围下的玉米和小麦的反射光谱信息,并分析总结其反射分布规律。采用文中所介绍的BRDF计算方法对光谱数据以及白板校正数据进行计算,再结合MATLAB程序对光谱反射数据的图像映射,对反射结果与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含水量这两个叶片典型理化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采用ANIX系数对叶片的各向异性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选取小麦在可见光波段以及玉米在近红外波段的数据,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在各波段下的fr分布均关于入射天顶角两侧微小空间对称,在相同波段下,不同入射天顶角下的fr值大小基本一致;在相同入射天顶角下,小麦在800 nm波段下的fr值最大,680 nm波段下的fr值最小,这是由于680 nm波长附近是叶绿素强吸收的特征波段,而800 nm附近是叶绿素反射的特征波段,且在相同波段下,叶绿素浓度的升高会导致fr值的增大;在水的强吸收特征波段1 450 nm下,玉米的fr值随着含水量的升高而增长。分析表明,作物的BRDF特性能够有效反映叶片主要生物含量的变化,同时计算所得到的各向异性指数也体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为建立稳定且可靠的作物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Trivalent samarium has been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be reduced to samarium(II) in lead borate matrices fired under an air atmosphere. Air-firing of equivalent masses of co-precipitated samarium(III):lead(II) borate and boric acid at 650?°C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of a portion of the trivalent samarium to the divalent state. Th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 of the sample as well as the low-temperature emission spectrum both provided confirmation of the reduction of samarium. Th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 indicated a nearly complete reduction of the samarium ion, however, an immensely strong emission from residual trivalent samarium appeared to overwhelm the divalent samarium emission. Divalent samarium emission appears to be quenched at room temperature, but becomes apparent when cooled to 77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