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17篇
化学   2231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物理学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合成了MnPPCl,RhPPCl,RhPPN3,RhPP(CO)Cl四种配合物 (PP =ProtophyrinIXDimethy1Ester) ,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测定了它们的共振拉曼光谱 ,对特征谱带进行了归属。分析了拉曼谱带和电子吸收谱带变化的原因 ,提出了谱带频率的变化受金属离子外层d电子和轴配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Zn/AlCl3促进下二硫醚与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轭加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芳基二硫醚与锌粉在DMF 中110 ℃反应, 生成二硫醚与锌的复合物; 后者在无水AlCl3存在下与丙烯酸酯、丙烯腈反应分别生成β-芳硫基丙酸酯和相应的腈, 产率48%~91%.  相似文献   
13.
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ChiralLiquidCrystalCMPPCDPTIANYan-qing,ZHAOYing-ying,SUFeng-yuandTANGXin-yi(DepartmentofChemist...  相似文献   
14.
梁强  韩爱霞  牛丽红  张复实 《有机化学》2004,24(9):1052-1056
以空心酞菁(H2Pc)为原料,采用取代基转化法,经过氯磺酰化和酯化合成了空心酞菁磺酰氯和空心酞菁磺酸对甲氧基苯酯,经元素分析,1H NMR,IR,UV-Vis等方法,确定了空心酞菁磺酰氯和空心酞菁磺酸对甲氧基苯酯的组成分别为H2Pc(SO2Cl)4和H2Pc(SO2-p-OC6H4OCH3)4.结果表明,此两种产物在空心酞菁的苯环上引入取代基后,长波吸收增强,溶解度高,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硼酸酯偶联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氮一硼内配位结构的硼酸酯偶联剂,解决了硼酸酯水解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丁氧基等活性基团。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硼酸酯进行了结构表征,讨论了原料配比、合成工艺等对硼酸酯收率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对硼酸酯的物理性能、溶解性、水解稳定性及对硼酸铝晶须的表面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硼酸酯偶联剂由于具有氮-硼内配位作用,表现出优良的水解稳定性,并且硼酸酯偶联剂对硼酸铝晶须具有良好的表面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为缩合剂,在三乙胺存在下由3-(2-环戊酮基)丙酸及3-(2-环己酮基)丙酸分别同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得到新化合物N-(2-环戊酮基内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a)及N-(2-环己酮基丙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b),产率分别为52.9%和51.0%,2a,b分别同甲醇、乙醇反应得到相应的3-(2-环戊酮基)丙酸酯3a,b及3-(2-环己酮基)丙酸酯3c,d,3a~d的产率为75~87%;2a、b分别同胺反应得到3-(2-环戊酮基)内酰胺4a、b及3-(2-环己酮基)内酰胺4c、d,4a~d产率为78~93%。  相似文献   
17.
A copper(Ⅱ) complex 1 of a novel macrocyclic polyamine ligand with hydroxylethyl pendant groups, 4,11-bis(hydroxylethyl)-5,7,7,12,14,14-hexamethyl-1,4,8,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 (L)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Rate enhancement for hydrolysis of p-nitrophenyl picolinate (PNPP) catalyzed by 1 was studied kinetically under Brij35 micellar condition. For comparis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rresponding copper(Ⅱ) complex 2 of non-substituted macrocyclic polyamine ligand, 5,7,7,12,14,14-hexamethyl-1,4,8,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 (L') toward the hydrolysis of PNPP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crocyclic polyamine copper(Ⅱ) complex 1 effectively catalyzed the hydrolysis of PNPP, and the pendant ligand hydroxyl group or deprotonated pendant ligand hydroxyl group can act as catalytically active species in the reaction. A ternary Complex kinetic model involving metal ion, ligand and substrate has been proposed, and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reasonability of such kinetic model.  相似文献   
18.
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可见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选择脱镁叶绿酸 a甲酯为原料进行 3 位化学修饰和E环改造 .经 3 乙烯基的溴化氢加成和与联苯酚的亲核取代反应 ,完成了 3 位联苯氧基的引入 ;在碱性条件下 ,通过空气氧化将E环转变为环己二羧酸酐形成红紫素 18甲酯衍生物 ;所得氧化产物进而和盐酸羟胺反应 ,经胺解开环和再缩合成环构成N 羟基红紫素 18酰亚胺衍生物 ;对其羟基进行烷基化和酰基化 ,合成出N 取代红紫素 18酰亚胺衍生物 .同时讨论了化学结构变化对分子可见光谱的影响 .所合成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UV ,IR ,1 HNMR光谱和元素分析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9.
Two new polymeric structures containing ferrocene units along the chains, namely poly(silyl est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a geminal poly(silyl ester) (g-PSE) and one having a disiloxane spacer between the silyl ester groups (s-PSE). The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of AA/BB monomer systems in solution was used in both cases as preparation method involving a silicon-containing diol, (diphenylsilane diol or 1,3-bis(hydroxy)-tetramethyldisiloxane), and 1,1′-di(chlorocarbonyl)ferrocene. The polym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edox behavior.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silyl ester groups in the chain, these polymers are hydrolytically degradable.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以一氯一氢二茂锆为还原试剂,对苯甲酸苯乙酯和苯甲酸甲酯进行还原,对还原的条件及水解产物的分离鉴定进行了研究。并对同时含酯基与其它官能团的几种化合物进行了选择性还原,列出了官能团还原先后的顺序,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