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43篇
  免费   8937篇
  国内免费   13204篇
化学   58847篇
晶体学   2146篇
力学   8207篇
综合类   1520篇
数学   27053篇
物理学   29911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839篇
  2022年   1377篇
  2021年   1951篇
  2020年   2373篇
  2019年   2503篇
  2018年   2134篇
  2017年   2577篇
  2016年   3215篇
  2015年   2998篇
  2014年   3995篇
  2013年   7108篇
  2012年   5901篇
  2011年   5240篇
  2010年   4503篇
  2009年   6085篇
  2008年   6681篇
  2007年   6948篇
  2006年   6504篇
  2005年   5720篇
  2004年   5430篇
  2003年   5104篇
  2002年   4970篇
  2001年   3769篇
  2000年   3758篇
  1999年   3220篇
  1998年   2971篇
  1997年   2437篇
  1996年   2269篇
  1995年   2050篇
  1994年   1890篇
  1993年   1526篇
  1992年   1490篇
  1991年   1080篇
  1990年   856篇
  1989年   723篇
  1988年   671篇
  1987年   505篇
  1986年   441篇
  1985年   509篇
  1984年   479篇
  1983年   241篇
  1982年   375篇
  1981年   423篇
  1980年   323篇
  1979年   317篇
  1978年   233篇
  1977年   214篇
  1976年   164篇
  1973年   1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he oxime and Schiff's base of N-furoylphenylhydroxylamine form complexes with Co2+, Cu2+, Zn2+ and Fe3+. These complex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UV — Vis. spectra of nujol mull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spectra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o determine their stereochemistry.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via elemental analyses, molar conductivitie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Organic reagents were used for the grav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o2+, Cu2+ and Fe3+ through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ir complexes. The compounds were also used for separation of a binary mixture of Cu2+ and Cu2+. Interferences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92.
L-Quebrachitol (1)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Elaeagnus formosana Nakai (Elaeagnaceae) has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 for any species of the genus of Elaeasnus.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from spectral data and was complete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 L-Quebrachitol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 with cell parameters are a = 6.702(4), b = 7.207(4), c = 8.758(5) Å, β = 90.24(5)° and Z = 2.  相似文献   
93.
94.
四角晶相HfO2(001)表面原子和电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亮  徐敏  陈玮  任杰  丁士进  张卫 《物理学报》2006,55(3):1374-1378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四角晶相二氧化铪(t-HfO2)体相及 其(001)表面的原子几何与电子结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t-HfO2(001)表面不会 产生重构现象.与体相电子结构相比, t-HfO2(001)表面态密度明显高于体相态 密度.其次,表面原子的态密度更靠近费米能级(EF),价带往低能量处移动,并 有表面态产生.计算结果表明了t-HfO2表面禁带宽度明显低于体相的禁带宽度. t-HfO2(001)的表面态产生以及表面禁带宽度减小是由于Hf原子与O原子的配位 数减少,表面原子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2(001)')" href="#">t-HfO2(001) 表面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95.
Yb3+掺杂KY(WO4)2激光晶体生长、结构与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顶部籽晶提拉法(TSSG)生长出Yb:KY(WO4)2(Yb:KYW)激光晶体.对预烧后的原料及晶体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在920℃和600℃预烧8h后的熔质和助熔剂基本上形成一相,抑止了实验中的挥发问题;所生长的晶体为β-Yb:KYW,计算其晶格常数为a=1.063nm,b=1.034nm,c=0.755nm,β=130.75°.测得不同厚度样品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样品在933nm和981nm有较强的吸收峰,计算出主峰981nm的吸收截面σ关键词: Yb:KYW TSSG法 晶体结构 光谱参数  相似文献   
96.
通过建立具有平面近横向各向异性场的非晶态合金薄带及膜的磁畴结构模型,利用线性化Maxwell方程组及Landau-Lifshitz方程,推出了在高频交变磁场及外加面内轴向直流磁场Hex作用下的铁磁材料的与取向相关的磁导率表达式,得到了对方位角平均的相对磁导率及阻抗的计算式,导出了磁导率与张量磁化率分量间的关系,对材料磁导率的实部及虚部随Hex的变化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对应的磁谱图.建立的磁导率与外磁场的理论关系可将Panina及Kraus给出的理论结果统一起来.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薄带及膜 取向相关磁导率 GMI效应理论与计算 近横向各向异性场  相似文献   
97.
利用杨辉三角形对称性推导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勇  马善钧 《物理学报》2006,55(10):4991-4994
利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计算函数r=r(q(t),t)各变量之间偏导和高阶导数的关系,发现具有杨辉三角形对称性.结合杨辉三角形的对称性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了高阶运动微分方程,并讨论了理想约束系统下的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关键词: 杨辉三角形 牛顿第二定律 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高阶力变率 高阶速度能量 理想约束  相似文献   
98.
二氧化钒薄膜的低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VO2薄膜在微测辐射热计上的应用,采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在室温下制备氧化钒薄膜;研究了氧分压对薄膜沉积速率、电学性质及成分的影响.通过调节氧分压,先获得成分接近VO2的非晶化薄膜,再在400℃空气中氧化退火,便可制得高电阻温度系数,低电阻率的VO2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约为-4%/℃,薄膜方块电阻为R为100—300kΩ;薄膜在室温下沉积,400℃下退火的制备方法与微机电加工(micro electromechanic 关键词: 二氧化钒 电阻温度系数 氧分压 射频反应溅射法  相似文献   
99.
 从推广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推导出了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的偏振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的表达式。并以电磁高斯-谢尔模型(EGSM)光束为例,研究了湍流对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偏振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上点,湍流介质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趋于最大值的速度越快,达到的最大值越小;光斑越大,偏振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离光源越远,在光斑增大的过程中,偏振度所达到的极大值会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与光源相同的偏振度不变。对于轴外点,一个固定的z,光的偏振度随着离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并最终等于零。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得越缓慢;光斑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下降得越快。  相似文献   
100.
何琼毅  王铁军  高锦岳 《中国物理》2006,15(8):1798-1805
A simple three-level system is proposed to produce high index of refraction with zero absorption in an Er^3+-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YAG) crystal, which is achieved for a probe field between the excited state 4I13/2 and ground state 4I15/2 by adjusting a strong coherent driving field between the upper excited state 4I11/2 and 4I15/2.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s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coherent driving fiel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r^3+ ions in the YAG crystal can maximize the index of refraction accompanied by vanishing absorption. This result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fibre communication, laser particle acceleration, high precision magnetometry and so 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