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5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904篇
化学   12010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774篇
综合类   96篇
数学   1754篇
物理学   269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556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627篇
  2016年   725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720篇
  2013年   992篇
  2012年   1030篇
  2011年   999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922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664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39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了各种相互作用参数组(NL1、NL3、NLSH、TM1和GL-97)对中子星物质的性质和中子星整体结构的影响.发现参数组NL1、NL3和NLSH所给出的中子星内部的介子场强度、物质的组成比例、物态方程和中子星的整体特点基本相同,但与TM1和GL-97之间有较大的差别.相对于其他参数组,GL-97给出的介子场强度最弱,中子星的相对数密度最大,物态方程也最软,同时采用GL-97参数组计算的中子星的最大质量也最小.  相似文献   
22.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混合事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RQMD(Relativistic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产生器产生的数据输入作为原始事例取样,讨论了在比较复杂的背景情况下,一种新的混合事件方法,用以证实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高能量激发共振态的存在.并以共振态重子Δ++为例演示了这一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利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的技术 ,结合反射飞行时间质谱计 ,研究了Cu+、Ag+、Au+与乙硫醇的气相化学反应。结果显示这三种金属离子与 (CH3 CH2 SH) n 反应形成一系列团簇离子M+(CH3 CH2 SH) n,且团簇离子尺寸不一样。Ag+、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 (CH3 CH2 SH) +n ,由此推测Cu+、Ag+、Au+与乙硫醇团簇的反应存在两种通道 ,一种通道是生成M+(CH3 CH2 SH) n,另一种是生成 (CH3 CH2 SH) +n 。Cu+、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M+(H2 S) (M =Cu、Au) ,但是实验中没有观察到Ag+(H2 S) ,理论计算表明Ag+(H2 S)很不稳定。另外 ,分析产物离子M+(CH3 CH2 SH) n 的强度发现 ,n =1~ 2之间存在明显的强度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24.
分形介质的传热与传质分析(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分形介质的分形理论和数学基础,并简要综述了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分形介质的传热与传质特性(如多孔介质的渗透率、热导率以及池核态沸腾换热)方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扼要展望了用分形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分形介质的传热与传质的可能的若干课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25.
MC模式下顾客需求与厂商供应的纳什均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规模定制(MC,Mass Customization)模式下,基于市场需求的复杂化,厂商对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而且由于其自身生产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个性化用户进行一一地满足,只可能对已经存在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以利润最大化及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为目标,对个性化需求进行较准确地预测,从而正确指导生产。本通过博弈论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及企业的利润的一个非合作博弈模型,并给出求解纳什均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本对于全局优化问题提出一个改进的进化规划算法,该算法以概率p接收基于电磁理论求出合力方向作为随机搜索方向,以概率1-p接收按正态分布产生的随机搜索方向。改进算法不仅克服了传统进化规划算法随机搜索的盲目性,而且保留了传统进化规划算法全局搜索性。本算法应用于几个典型例题,数值结果表明本算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7.
利用场发射显微镜和四极质谱计研究了充入高纯O2的四极质谱和O2对单壁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影响.单壁碳纳米管经过约1000℃的热处理得到清洁态场发射像后,充入O2,分别测量了O2吸附和脱附后场发射的I V特性.实验观测到在单壁碳纳米管上O2的吸附使场发射电流减小,说明逸出功增加.在10-4Pa的O2压强下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约1000℃的热处理,可以产生氧化刻蚀作用,观测到场发射像的变化,并测量了氧化刻蚀产生的I V特性变化.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场发射显微镜 场发射 四极质谱  相似文献   
28.
Based on Dyson Schwinger Equations (DSEs) in the “rainbow” approximation, the dependence of quark effective mass on gluon propagator is investigated by use of three different phenomenological gluon propagators with two parameters, the strength parameter x and range parameter △. Ou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for the quark effective mass Mf(p^2), defined by the self-energy functions Af(p^2) and Bi(p%2) of the DSEs, show that the dynamically running quark effective mass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gluon propagator. Therefore, because gluon propagator is completely unknown, the quark effective mass cannot be exactly determined theoretically.  相似文献   
29.
黄翔 《运筹学学报》2005,9(4):74-80
近年来,决定椭圆型方程系数反问题在地磁、地球物理、冶金和生物等实际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二维的决定椭圆型方程系数反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由误差平方和最小原则,这个反问题可化为一个变分问题,并进一步离散化为一个最优化问题,其目标函数依赖于要决定的方程系数.本文着重考察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在此最优化问题数值计算中的表现,并与拟牛顿法作为对比.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我们适当选择加快收敛速度的预处理矩阵.同时还考察了线搜索方法的不同对优化算法的影响.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在这类大规模优化问题中相对于拟牛顿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30.
G. Richard Geier III 《Tetrahedron》2004,60(50):11435-11444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iverse substituents on reactions leading to porphyrins, pyrrole+aldehyde condensations and related reactions of dipyrromethanes were examined. The course of pyrrole+aldehyde condensa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monitoring the yield of porphyrin (by UV-Vis spectroscopy), reaction of aldehyde (by TLC), and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oligomers (by laser desorption mass spectrometry). Reaction reversibility was examined via exchange experiments. Reversibility of reactions leading to porphyrin was further probed with studies of dipyrromethanes. The reaction course was found to depend on the nature of the substituent and the acid catalyst. Alkyl or electron-donating substituents displayed levels of reversibility (exchange/scrambling) on par o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phenyl substituent, whereas electron-withdrawing or sterically bulky substituents exhibited little to no reversibil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electronic and steric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ituents and should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synthetic plans for preparing porphyrinic macrocy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