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5篇
  免费   2281篇
  国内免费   2137篇
化学   10950篇
晶体学   223篇
力学   197篇
综合类   109篇
数学   132篇
物理学   564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527篇
  2017年   668篇
  2016年   789篇
  2015年   705篇
  2014年   907篇
  2013年   1135篇
  2012年   1035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806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689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电磁诱导透明和导致极慢光速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维瑾  董超 《物理与工程》2004,14(4):24-25,29
根据有关文献 ,描述了电磁诱导透明和导致光速极慢的物理机制 ,并对实验结果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2.
张权  姚焜  孙晴  郑虹  轩植华  吴强 《物理与工程》2004,14(6):28-29,34
讨论了在测定透明介质折射率的过程中彩色条纹变密的现象,并在其基础上分析其成因:一是由于媒质折射率加大;二是由于平形板介质平行度不好造成楔形的倾角变大,最后在实验中验证了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03.
关于折射率对散射光场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Mie散射理论,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手法,研究了光散射现象以及散射介质的折射率对散射光场分布的影响.通过对空气中不同折射率的散射介质形成的散射光场光强的实验比较,论证了散射介质折射率的实部变化对散射光强的影响不大,其主要影响是通过对相位的变化来实现的,也即散射介质折射率的虚部变化对光强的影响很大,在实际应用中不可忽略.这一结论对以散射光场的分布为基础的各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光纤陀螺信号处理中SLD驱动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陀螺用光源要求输出功率高、相干性低、稳定性好,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是能满足这些要求的理想光源,目前国内光纤陀螺用的光源基本上主要选择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驱动电路设计,以此来提高光纤陀螺性能。  相似文献   
105.
关于杨氏干涉条纹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物理实验》2003,23(2):41-42
阐述了杨氏干涉实验中,理论上应该看到明暗相间双曲线条纹,而实际上,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是明暗相间直线条纹。  相似文献   
106.
激光水下偏振特性用于目标图像探测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利用激光水下偏振特性获得偏振差分图像(PDI),并运用PDI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上对水下目标探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PDI基本概念和实验系统原理,然后比较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普通图像与PDI在辨别目标距离及其纹理上的差别和PDI中背景偏振光的影响,得出利用目标和背景偏振光的差异区分二者,从而提高探测距离的结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处理有关PDI偏振参量来进一步辨别目标与背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7.
硅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辨识能力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复色光的光谱功率分布和色敏器件光谱响应的实验曲线进行了函数拟合,采用Mathematica 4.2计算了具有不同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高斯分布的复色光在色敏器件中产生的电流比.计算结果表明,待测复色光的峰值波长和半高宽变化对两种典型的色敏器件的输出信号影响的权重比分别为100:1和10:1。权重比说明色敏器件的输出电流比随峰值波长和半高宽的变化非常灵敏,但两者权重不同,其中峰值波长的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是影响复色光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硅双结色敏器件对复色光色差有良好的辨识能力.两种器件权重比的差异说明了器件制作工艺与其辨识能力的关系,为器件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The 3-D modeling of heads by using optical triangulation techniques is of great interest in the context of virtual reality, tele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anim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ructured light-based system mainly for human heads. It is named “3-D Laser Color Scanner” (3DLCS). A 3-D model is obtained with a cylindrical scan. The laser beam is switched on and off using a “light valve” and two successive CCD frames are captured, one with the laser line showing and one without. We can simplify the laser line extracting by subtracting these two images.In this system, two CCD cameras are used to avoid occlusion problems. Color information is read from the CCD when the laser light is absent. Since traditional laser scanner will miss the range data in the low-reflectance areas such as the hair area of human head, a shape from silhouette algorithm is presented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Finally, we give some results using our system. The resulting model is suitable for many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9.
A statistical theory of light scattering from deformed isotropic and textured heterogeneous polymer materials is formulated. Two types of textured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assemblies of optically isotropic and anisotropic rods and a spatially an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isotropic spherical inclusion centers. The small-angle Hv light-scattering patterns are calculated. The appearance of scattering from isotropic rods and spheres in deformed materials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e changes of the Hv scattering patterns as a function of elongation and strucuture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 1993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10.
工业污染排放中气──固两相流的光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尘及各种工业性粉尘排放是典型的气-固两相系.迄今为止,国内外尚缺少有效的监测其排放的手段.本文基于光的散时原理,提出了一种非接触的光学方法,能对上述固体颗粒物的污染排放浓度及粒径大小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测。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