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5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916篇
化学   4265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11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91.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在含水介质中比色荧光双通道单一选择性识别CN-的传感器分子1-羟基萘甲叉酰肼乙基-3-羟基萘甲叉酰肼甲基苯并咪唑溴鎓盐(J1)。 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3:2)HEPES 的缓冲体系(pH=7.2)中分别加入F-、Cl-、Br-、I-、AcO-、HSO4-、ClO4-、H2PO4-、SCN-和CN-等阴离子后,只有CN-的加入会使得溶液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无色变为深黄色。 相应地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4:1)HEPES的缓冲体系(pH=7.2)中加入CN-,溶液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 这一识别过程,不会受到其它阴离子的干扰。 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1.57×10-7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3.875×10-4~2.15×10-2 mol/L。 荧光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4.63×10-6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0.8×10-4~1.60×10-3 mol/L。 此结果表明,J1是一种良好的用于识别 CN-的化学传感器,在含水介质中对CN-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性强的识别性能。 与此同时,基于J1对于CN-的高选择性识别我们制备了CN-的检测试纸,该试纸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检测水中的CN-。  相似文献   
992.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型双硼桥联梯形分子.该有机分子拥有一个拓展的π共轭骨架结构.通过真空升华方法,得到了这个化合物的单晶.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拥有一个完全共平面的并七环梯形骨架.与每一个硼配位的米基基团可以有效地隔离发光单元,避免聚集诱导淬灭.化合物具有非常高的熔点和热分解温度,表明其拥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光物理性质和理论计算研究表明,我们设计的双硼梯形共轭化合物在有机电子发光二级管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构筑了以该分子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器件,得到了不错的电致发光效果.  相似文献   
993.
设计并合成了基于苯并吡喃腈为母体单元的近红外激活型荧光探针(E)-2-(苯并吡喃腈基)乙烯基-5-(二乙氨基)丙烯酸苯酯(DCM-AC),其结构中的丙烯酰酯键作为氨基酸激活反应的响应基团。 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分子DCM-AC对半胱氨酸具有高灵敏、选择性光谱响应,不仅能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而且探针在710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强,相应的荧光增强比值与半胱氨酸的浓度(1.0~8.0 μmol/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探针DCM-AC对半胱氨酸的检出限为2.8×10-7 mol/L,能选择性检测半胱氨酸区别于结构类似的高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且不受其它氨基酸物质干扰。 通过质谱、核磁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DCM-AC检测半胱氨酸的反应激活机理:半胱氨酸先通过巯基与DCM-AC上的丙烯酰酯双键发生亲核加成,然后环化脱除内酰胺环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模拟研究了Pt4团簇吸附单层石墨相氮化碳(g-C3N4)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以及氧气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同时,对比分析了氧气在纯净的石墨相氮化碳和Pt4团簇上的吸附行为。计算结果表明, Pt4团簇吸附在3-s-三嗪环石墨相氮化碳表面,并与四个边缘氮原子成键,形成两个六元环时为最稳定构型。Pt4团簇倾向于吸附在三嗪环石墨相氮化碳的空位并与邻近三个氮原子成键。由于Pt与N原子较强的杂化作用,以及金属与底物之间较多电子转移增强了Pt4团簇吸附g-C3N4的稳定性。另外,对比分析了氧气在纯净的g-C3N4和金属吸附的g-C3N4上吸附行为,发现金属原子的加入促进了电子转移,同时拉长了O―O键长。Pt4吸附3-s-三嗪环g-C3N4比Pt4吸附三嗪环g-C3N4表现出微弱的优势,表现出明显的基底扭曲以及较大的吸附能。这些结果表明,化学吸附通过调节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增强催化性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计算方法和周期性平板模型系统研究了放射性碘分子在Cu2O三个低指数表面的吸附行为。通过计算若干平衡吸附构型的结构参数和吸附能评估了不同特征吸附位的作用。构型优化计算表明所选晶面存在适度的结构弛豫。计算结果表明,与Cu2O(110)表面相比,Cu2O(100)和(111)晶面表现出更高的碘分子吸附反应活性。其中,表面氧原子位(OS)和配位未饱和铜原子位(CuCUS)分别为Cu2O(100)和(111)晶面的能量最优吸附位点。此外,针对几种典型吸附结构计算分析了其电子结构信息,以进一步阐明吸附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6.
王高原  韩庆奎 《化学教育》2016,37(24):33-35
在单分子膜法测阿伏伽德罗常数实验中,为了克服扩散剂苯毒性大且实验误差大等缺点,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环己烷、正己烷的物理性质符合在实验中作扩散剂的要求,并且毒性较苯低,所以选用环己烷、正己烷与苯做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环己烷作扩散剂测得的NA最接近理论值。故在用单分子膜法测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实验中,环己烷可以代替苯作扩散剂。既能减小实验误差,又可以降低实验过程中有毒药品对实验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7.
周西元  曹源  赵刚 《合成化学》2016,24(5):429-432
以醋酸钯为催化剂,三环己基膦为配体,碳酸铯为碱,甲苯为溶剂,4-溴-三联吡啶和2-甲酸甲酯-吲嗪经Heck偶联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吲嗪三联吡啶(3),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并研究了3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增加,3的荧光强度降低,最大发射波长红移;Cu2+可完全淬灭3的荧光;3的Cu2+, Cd2+, Zn2+配合物对部分氨基酸有荧光响应。  相似文献   
998.
袁婷联  蒋莹琰  王伟 《化学进展》2016,28(5):607-616
光热显微术是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和长足发展的一种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单个纳米粒子甚至单分子的免标记光学成像。其成像原理是利用先进的光学方法探测单分子或单纳米粒子吸收特定波长激发光后所产生的局域温度和介质折射率的微小变化,从而定量研究观测对象的光热特性。由于无辐射弛豫是激发态分子回到基态的优势过程,分子的光热特性相比于荧光特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凭借无需标记、高灵敏度和信号稳定等优点,近十年来,关于单分子和单纳米粒子的光热显微成像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并在纳米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应用,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重点综述了光热显微技术的成像原理、发展历程、技术特色以及系统优化方法,列举了光热成像在活细胞研究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光热成像的优缺点并分析其主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这一新技术的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999.
多硫化氢(H2Sn)和亚硝酰氢(HNO)在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信号传递过程、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H2Sn可以通过硫化氢(H2S)与活性氧物种反应得到。一氧化氮(NO)和HNO可以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用下相互转化,H2S和NO反应可以生成H2Sn和HNO,调控酶的活性以及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因此,实时检测生物体内H2Sn和HNO的浓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医学意义。在各种生物检测技术中,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以实时原位检测,对样品损伤小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按照探针响应基团的反应类型,将近几年用于定性定量检测H2Sn和HNO荧光探针进行分类和总结,重点概述探针的设计理念、响应机制和生物应用,并对探针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本文也关注了硫化氢和其他硫烷硫类物种荧光检测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Optical pumping techniques using laser fields combined with photo-association of ultracold atoms leads to control of the vibrational and/or rotational population of molecule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ain step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cluding the excitation schemes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used to achieve ro-vibrational cooling of Cs2 molecules. We also discuss the extension of this technique to other molecules. In addition, we present a theoretical model used to support the experiment. These simulations can be widely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various experiments because they allow the optimization of several important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