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22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83篇
物理学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陈凯  杨振萍 《物理实验》2007,27(11):7-11
在光电倍增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改变功率、积分时间、减光片、阴极电子加速电压等方面,通过实验利用Matlab软件对曲线进行拟合,通过该方法得到了光子计数率与功率、信噪比与功率、信噪比与积分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电倍增管的相关特性.最后确定了单光子计数系统中最佳甄别电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02.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separating two sets of points in an n-dimensional real space with a (hyper)plane that minimizes the sum of L p -norm distances to the plane of points lying on the wrong side of it.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practical techniques for the exact solution of cases other than the L 1 and L -norm were unavailable. We propose and implement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non-convex quadratic programming, for the exact solution of the L 2-norm case. We solve in reasonable computing times artificial problems of up to 20000 points (in 6 dimensions) and 13 dimensions (with 2000 points). We also observe that, for difficult real-life instances from the UCI Repository, computation times are substantially reduced by incorporating heuristic results in the exact solution process. Finally, we compare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lanes obtained for the L 1, L 2 and L formulations. It appears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L 2 formulation is computationally more expensive, it does not give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L 1 and L formulations.  相似文献   
503.
基于可见光光谱高效鉴别玉米单倍体籽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倍体技术已发展成为玉米遗传研究及现代玉米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单倍体籽粒的鉴别筛选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单倍体籽粒主要是依赖于籽粒的R1-nj遗传标记通过人工肉眼观察颜色的有或无进行鉴别,费时费工。而且部分材料由于标记颜色很难从籽粒外部观察到,导致人工筛选准确率较低。基于可见光光谱分析建立玉米单倍体籽粒鉴别方法,探索利用可见光光谱鉴别玉米单倍体籽粒的可行性。同时,由于每季用于诱导单倍体的育种材料不尽相同,模型须能够鉴别未参加建模的材料的单倍体。本研究以9个遗传背景的单倍体和杂交籽粒共284粒作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紫外-可见光光纤光谱仪采集单个玉米籽粒的可见光漫透射光谱。光谱数据经平滑、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单倍体和杂交籽粒判别模型。每次选择1个背景的样本作为测试集,其余背景的样本作为建模集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模型交叉验证平均正确判别率达到92.06%。其中8次测试正确判别率在85%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可见光光谱分析建立玉米单倍体籽粒鉴别方法,并使模型可鉴别未参与建模材料的单倍体具有可行性。并且基于该方法有望建立玉米单倍体籽粒的自动化快速筛选系统,提高玉米单倍体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04.
双模态发动机的模态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不同燃烧模态具有不同的稳焰机制和流态特征,并且在模态转换时伴随着显著的推力变化. 因此,准确判断燃烧模态,对于捕捉发动机的燃烧区位置/范围、释热分布特征,以及为进一步优化燃烧室的设计(流道结构和供油布局) 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尚无鉴别模态的有效试验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态鉴别的试验方法,并在超燃直连台上开展验证试验. 试验中使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壁面静压、高速阴影/纹影、多通道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和高能态碳氢自由基CH* 自发光成像. 利用多种测量方法的组合,可以同时获得燃烧室中气流静温、速度、马赫数分布,释热分布以及燃烧区位置/范围. 这些试验数据能够用于判别模态,并获得不同模态的流动和火焰特征.   相似文献   
505.
针对现有的多单元逆向多属性拍卖机制的市场分配效率都比较低,不利于社会效益最大化和采购双方长期合作等问题,设计了高效率的基于价格歧视策略的多单元逆向多属性英式拍卖机制,利用线性混合整数规划建立了赢者确定模型,并基于新建立的拍卖机制给出了拍卖流程和投标策略,为供应商提供投标决策支持。然后通过设计数值实例和对比模拟实验收集数据,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新设计的拍卖机制市场分配效率和采购方的效益都比较高。上述研究结果适用于通过逆向多属性拍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自动化多单元商品采购。  相似文献   
506.
近红外光谱药品鉴别作为识别假冒伪劣药品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到各大医疗行业和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并结合模式识别建模方法在基层药品打假中得到较好的推广。由于传统建模方法很难满足药品鉴别中大规模、多分类、快速建模等问题,因此采用一种基于波形叠加极限学习机(SWELM(CS))分类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鉴别。通过选用极限学习机(ELM)作为光谱药品分类器,使得分类模型具有快速学习能力以及对训练样本不敏感的特点;由于极限学习机的连接权值和隐层神经元阈值是随机生成导致网络稳定性差,因此结合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分类模型参数;采用反双曲线正弦函数与Morlet小波函数叠加的激励函数代替ELM原有的单一激励函数改善了分类模型的收敛速度和稳健性。通过上述改进方法使得SWELM(CS)具有对训练样本不敏感性,布谷鸟参数优化的分类稳定性、波形叠加函数的强收敛性与信号特征提取能力。该方法为核函数提供的信号特征提取及拟合的思想,可推广到其他学习算法中以获取更高的分类准确度及稳定性。该实验选定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的249个近红外光谱药品样本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重点研究光谱药品的二分类和多分类实验,实验证明SWELM(CS)分类器相比BP神经网络、标准ELM以及粒子群优化ELM等传统分类器算法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度、分类稳定性及更小的训练样本敏感性。  相似文献   
507.
采用自动固相微萃取提取啤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快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样品分析时间仅为10min,并且整个分析过程实现了自动化。通过检索NIST谱库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10种酯类、10种烃类、9种醇类、7种酸类及一些其他类化合物。对不同产地的啤酒进行主成分分析,不同厂家的产品在投影图上得到很好的聚类。通过载荷分析,发现对鉴别厂家贡献最大的是卡必醇以及乙酸、辛酸、癸酸三种有机酸。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08.
分子模型及其在手性识别机理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峰  施介华  严巍  李兵 《分析化学》2004,32(11):1550-1555
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在色谱手性识别机理研究中的分子模型。在这些模型中,采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等方法计算了手性选择试剂与对映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借助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技术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建立了各种分子模型,研究在手性化合物分离过程中的手性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509.
为测量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hina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CJPL)极低通量的中子本底,需要建造大型快中子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建造探测器需要选用低放射性本底材料,并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液体闪烁体发生反应而影响液体闪烁体(EJ-335)的性能。为此,建造了小型液闪探测器,在其中分别放入聚四氟乙烯、无氧铜、氟橡胶、全氟醚橡胶这4种材料进行长期浸泡,并分别进行了如下测试:液闪长时间浸泡各种材料前后液闪的吸收光谱测试;用60Co γ源检测小型液闪探测器光产额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用Am-Be中子源检验探测器在浸泡前后的n-γ甄别性能。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聚四氟乙烯和全氟醚这2种材料与液闪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作为大型快中子液闪探测器的容器和密封圈的备选材料。In order to measure the flux and spectrum of neutron background which is extremely low in China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 (CJPL),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with large scale used to detect fast neutron need to be fabricated. Surrounding materials used in detector require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such as low radioactivity as well as stable 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do not react with liquid scintillator, so as to avoid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detector.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 highly purified no-oxygen copper, fluororubber and perfluoroelastomer had been put in a small detector and soaked for a long time. The change of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light yield along with time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n-γ discrimination after soaked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TFE and Perfluoroelastomer are compatible with liquid scintillator, which offers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 used in container and seal of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used to detect fast neutron.  相似文献   
510.
The complete discrimination system method is employed to find exact solutions for a dispersive cubic–quintic nonlinear Schrödinger equation with third order and fourth order time derivatives. As a result, we derive a range of solutions which include triangular function solutions, kink solitary wave solutions, dark solitary wave solutions, Jacobian elliptic function solutions, rational function solutions and implicit analytical solu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visualize the mechanism of Eq. (1) by selecting appropriate parameters of the solution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our results and other's works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