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化学   409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189篇
数学   57篇
物理学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合成了带正电荷密度不同的聚离子亚基化合物,探讨了聚合物结构对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的影响规律。从实验结果看,聚离子亚基化合物结构影响外源基因转染效率,但其影响程度与靶细胞的种类相关,对HeLa细胞,NIH3T3细胞,聚离子亚基化合物的正电荷密度加大,其促基因转移功能加强;而对PA317包装细胞,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02.
用细菌—杆状病毒穿梭系统(Bac-to-Bac)将一套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S65T)和完整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表达盒转座到AcNPV-Bacmid的Tn7转座接受位点,从而构建出一种带有gfp基因和完整多角体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用这一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能稳定地形成多角体,并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强烈的绿色荧光,以重组病毒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幼虫后,在阳光下即可看到发射绿色荧光的幼虫,在手提式长波紫外光照射下绿色荧光更为强烈,带绿色荧光的幼虫在昆虫生态学和杆状病毒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3.
基因导入系统是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腺病毒作为载体介导外源效应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使其应用日趋增多.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腺病毒可分为复制缺陷型和复制型.常用的效应基因包括:抑癌基因,前药转换酶基因,核酶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等  相似文献   
104.
报道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及电喷雾 (ESI)质谱对基因表达产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进行非在线鉴定分析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实验表明HPLC及ESIMS在分析鉴定未知样品中具有互补性;二者联用提高了分析的速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5.
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和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它是由联结基团通过化学键将两个或多个单体表面活性剂连接在一起,由此产生优异的表面活性等一系列的性质,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它的合成进展及在生物技术、抗病毒、环境保护、新材料制备等方面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6.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0个SSR标记对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l)进行定位研究,初步将bel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上RM5475和RM6759两个SSR标记之间,与RM5475标记的遗传距离为4.3cM,与RM6759标记的遗传距离为5.2cM。  相似文献   
107.
对浙江省发病凡纳对虾进行了弧菌分离、鉴定, 对分离菌株进行了API-20E生化鉴定, 不耐热毒素基因tlh、致病基因tdh、trh和毒力基因pir的PCR检测, 以及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小鼠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 150个分离菌株中共检出tlh基因菌株61株(40.67%), ap阳性菌株21株(14.00%); 189个固定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阳性样品108个(57.14%), ap阳性样品24个(12.70%); 所有tlh阳性样品中均未检出tdh、trh毒力基因; ap阳性副溶血弧菌灌胃小鼠死亡率为20%, 且其培养上清液有弱溶血效价. 表明副溶血弧菌在浙江省凡纳对虾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在副溶血弧菌中占较高比例, ap阳性副溶血弧菌对小鼠具有一定毒力和溶血性.  相似文献   
108.
参照GenBank收录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以鸭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RNA为模板,利用RT PCR方法扩增了预计约1700bp的HA基因,将此扩增产物克隆进pMD18 T载体,采用限制性酶切及序列测定鉴定阳性重组克隆子.测序结果表明HA基因长为1683bp.基于HA蛋白的信号肽在表达中的负面作用,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缺失HA蛋白位于起始的信号肽的编码序列,获得了缺失HA蛋白信号肽的HA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到pGEX KG中,与GST融合表达.SDS PAGE结果显示:融合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90×103.Western印迹表明表达蛋白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09.
引入快速、主动释放基因的机制是提升非病毒基因递送效率的关键. 本研究以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与(2-丙烯酰基)乙基(硼酸苄基)二乙基溴化铵(BD)为单体, 基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反应制备具有活性氧响应性质的聚阳离子嵌段共聚物pM-pBD. 通过静电作用, 阳离子共聚物pM-pBD能够与带负电荷的DNA以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纳米复合物. 其中, 阳离子pBD片段具有活性氧触发电荷反转的特性, 因此, 有助于获得活性氧触发的静电组装复合体结构解离, 从而实现可控基因释放的功能. 理化表征结果表明, pM-pBD与质粒DNA静电复合后能够形成粒径约为99.1 nm, ζ电位约为+13.8 mV, 显微形貌近似球形的纳米复合物. 在加入促过氧化氢产生的抗坏血酸后, 上述pM-pBD基因递送系统的转染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因此, 本研究创制的pM-pBD为基因递送系统的可控释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0.
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技术结合形态观察和胞外多糖(EPS)含量测定,比较分析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epsD与强致病力出发菌株FJAT-91及自然致弱的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菌株FJAT-91⊿epsD与菌株FJAT-91在菌落和菌体形态上均有明显差异,与菌株FJAT-1458的形态相似。胞外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JAT-91⊿epsD的EPS含量((12.64±1.46)μg/mL)显著低于菌株FJAT-91((30.49±2.97)μg/mL),与菌株FJAT-1458的EPS含量((11.30±1.38)μg/mL)相当。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结果表明,菌株FJAT-91、FJAT-91⊿epsD和FJAT-1458形成的色谱峰个数和保留时间不同,菌株FJAT-91只有单一色谱峰P3,保留时间为6.04 min;菌株FJAT-91⊿epsD有P1和P2两个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为0.59 min和4.62 min;菌株FJAT-1458只有单一色谱峰P1,保留时间为0.59 min。对不同色谱峰回收培养,并对回收培养后的菌株进行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番茄植株接种菌株FJAT-91-P3后第4 d开始发病,第10 d发病率达100%;植株接种菌株FJAT-91⊿epsD-P2后第9 d开始发病,第20 d发病率达100%;植株接种菌株FJAT-1458-P1和菌株FJAT-91⊿epsD-P1后,在观察期内均未发病。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菌株FJAT-91⊿epsD防治作物青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