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61篇
物理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胡渝  胡志彬  汪正浩 《化学学报》1988,46(3):217-221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法结合紫外光谱以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方法对5-硝基尿嘧啶(5NU, 1)在DMSO中Ag-Hg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测定了反应中间物自由基的性质及其动力学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1在DMSO中可有二个还原过程. 第一过程为1四电子还原为5-羟胺基尿嘧啶, 反应中所需质子由1提供. 第二个过程为失去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5NU^-(2)在较负的电位下单电子还原为二价阴离子自由基, 后者可用ESR进行现场检测和研究, 其ESR参数分别为: 偶合常数αN=14.6G, αH=5.2G, 自由基g因子, g=2.005. 自由基的衰变反应为夺取1的质子, 反应的速度常数k1=52mol^-^1.dm^3.s^-^1.  相似文献   
52.
53.
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是在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和间断扫描伏安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电位溶出分析技术,它不仅具有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灵敏度高的优点,又克服了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对多元素分析时元素之间相互干扰的缺点。文章讨论了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的实验条件,同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人尿中镉、铅的含量。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在电积10分钟时,最低可检测到0.005ng/mL的镉和0.01ng/mL的铅。镉、铅浓度为4ng/mL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和3.2%,证明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可以同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媲美。  相似文献   
54.
55.
用MSCV法研究了Pt催化剂作用下, 碳材料在PH0.3~11.8范围内的阳极腐蚀.Pt催化剂明显加速了活性炭及乙炔黑的腐蚀速度, 使这两种电极上CO2开始析出的电位ΦO2/H2O。因此两种碳电极无论作为阳极还是氧阴极工作时均会被腐蚀。Pt对乙炔黑的催化活性明显强于活性炭, 对于活性炭, Pt并不改变CO2的ΦS-PH曲线的形状(ηS-CO2如析出的超电势)(即无论有无Pt它们均为折点在PH~7折线)。然而乙炔黑的情况更为复杂, Pt使CO2的ΦS-PH及ηS-PH形状从折线变为直线; 在CO2的IM-Φ曲线上出现两个波。它们似与乙炔黑上两种表面氧化物相对应。  相似文献   
56.
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为活化剂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共价键接在玻碳电极上, 伏安实验观察到酶与电极基体的直接电子传递, 有观电子传递速度常数约为1s^-^1, 过程归因于全酶中辅基FAD的氧化还原转变。Ag^+离子的存在强烈地阻碍酶辅基的还原, 这与该离子抑制酶活性的机理可能有联系。Ag^+的抑制作用可由EDTA处理或电化学处理而解除, GOD电极对氧和苯醌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测定了苯醌同还原态GOD的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并讨论用苯醌代替氧作为生物电催化中的电子传递体的优点。  相似文献   
57.
以S-(-)-2,2'-联二萘酚为手性模板分子,合成出了它的两个七元环衍生物。通过对它们的旋光值、X衍射结构及构象的研究,找出了它们的螺旋结构与旋光性的关系,并对其旋光大小进行了比较。此外,首次提出我们建立的螺旋片段判定规则及我们定义的ω值。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五甲川菁敏化SnO~2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合循环伏安曲线图及五甲川菁的光吸收阈值,初步确定五甲川菁染料电子基态和激发态能级位置。结果表明,五甲川菁染料电子激发态能级位置能与SnO~2纳米粒子导带边位置相匹配,因而使用该染料敏化可以显著地提高SnO~2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流,使SnO~2纳米结构电极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明显改善,IPCE值(单色光的转换效率)最高可达45.7%。  相似文献   
59.
60.
廖晓垣 《化学学报》1986,44(7):652-658
本文对碘化钠-碘浓溶液体系中碘离子阳极氧化扩散电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指出在这种体系中,阳极扩散电流下由碘离子向阳极的扩散速度所控制,而是由阳极电解产物碘由电极表面向溶液中的扩散所控制;其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与本文中定义的碘的未饱和度ΔmI2.max成正比,后者是一个与通常所指的碘的不饱和度在意义和数值上都不相同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